(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喬芮)“孩子說想鍛煉舌頭的力量,一不留神就把我剛買的10克的黃金‘豆子’吞下去了。”10月27日,江蘇昆山的紀女士(化名)回憶起當時的一幕仍心有余悸。她等了5天,兩次翻查孩子糞便無果,直到第6天送醫后,金豆才順利排出。誤吞異物究竟有多危險?家長又該如何科學處理?
![]()
誤吞的金豆。圖源錢江晚報
10月29日,北京順義婦幼保健院急診科主任醫師馬艷秋表示,首先要摒棄“金屬皆危險”的舊觀念,金屬異物是否造成危險,關鍵在于其種類、形狀、大小及成分;其次,一旦發生意外,切勿心存僥幸或自行處理,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將評估和決策權交給醫生。
馬艷秋介紹,首要的危險就是嵌頓或梗阻。異物可能卡在食管、幽門、回盲部等生理狹窄處,引起劇烈疼痛、嘔吐、腹脹等,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腸穿孔、腹膜炎,危及生命。其次,即便是表面光滑的金豆,也可能在移動過程中劃傷消化道黏膜,導致出血或炎癥。因此,絕不能因這次“有驚無險”,而輕視誤吞異物的情況。
誤吞金屬異物的危險主要來自兩方面:物理性傷害和化學性毒性。物理性傷害取決于異物的大小、形狀和質地。像金豆這類體積大、密度高的物體,更易引發梗阻;而帶有棱角、尖銳邊緣的異物,如釘子、別針、電池蓋等,則極易刺穿消化道,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化學毒性則是某些特定金屬獨有的危險。這需要家長高度警惕,不是所有金屬都像黃金那樣化學性質穩定。馬艷秋醫生列舉了幾類高危金屬異物:
紐扣電池:會在消化道內泄漏堿性電解液,發生電化學反應,短時間內就可能造成嚴重的黏膜灼傷、壞死甚至穿孔。
強磁性異物(如磁力珠):多顆磁力珠隔著腸壁相互吸引,導致腸管受壓、缺血、壞死、穿孔,通常需要緊急手術干預。
含鉛、汞、砷、鎘等重金屬物品:可能在體內被溶解吸收,引起慢性中毒,損害神經和造血系統等。
尖銳利器: 如針、釘子、刀片、三角形的金屬片等。這些物品在消化道蠕動過程中極易刺破或劃傷管壁,引起出血、腹膜炎等嚴重并發癥。
對于家長“等待自然排出”的做法,馬艷秋表示,是否能夠等待觀察,必須由專業醫生通過影像學檢查(如X光片)評估后決定。只有體積較小、邊緣光滑、已進入胃內的異物,才可能在醫生指導下嘗試自然排出。如果異物仍滯留在食管或胃中,且風險較高,醫生可能會通過胃鏡將其直接取出;若異物導致腸梗阻、穿孔,或引起了內出血等嚴重癥狀,則必須通過手術方式及時取出。
她特別提醒,在等待期間,家長切忌使用“吞飯團”“喝醋”等土方法,這些很可能促使異物卡得更深,造成二次傷害。一旦發現或懷疑孩子誤吞異物,馬艷秋建議:
- 保持冷靜,立即制止孩子繼續吞咽;
- 停止進食進水,為可能的醫療干預做準備;
- 盡快前往正規醫院急診科或兒科就診;
- 如能找到相同或類似異物,請帶至醫院,方便醫生判斷;
- 清晰告知醫生吞服物、時間、數量及孩子當前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