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的硝煙,看起來要消散一段時間了。隨著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的臨近,10月28日這天美國方面傳出軟化信號,談判桌上出現積極進展。過去的七年中,這場由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發起的貿易戰,讓全球經濟一度陷入動蕩。
幸運的是,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并未被美國的貿易戰所擊倒,隨著中國的一系列反制措施的出臺,就連驕傲的美國人也不得不服軟。
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正面硬剛美國并頂住的中國,反而更受外資的青睞,外資流入勢頭強勁,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
![]()
從2018年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開始,美國打著“知識產權保護”和“貿易不平衡”等牽強的理由,蠻橫地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開啟了這場史無前例的貿易摩擦。美國那時候是氣勢洶洶,特朗普政府宣稱要“讓中國付出代價”,先后對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出口產品征收高額關稅。
而中國則進行對等反制,對美國農產品、汽車等實施反制措施。這場戰火迅速蔓延,影響了全球。但隨著2020年美國大選特朗普的敗陣,那一次貿易戰也算是告一段落。
而2025年特朗普又卷土重來,第二個任期開啟之后,貿易戰進入新階段。特朗普的上臺讓關稅戰再度升級,這一次不光是中國,歐洲,日本和韓國等美國的盟友也被連帶著受打擊,中國更是首當其沖,上半年美國宣布對更多中國商品征收145%的關稅,中國則回以125%的反制。
在幾輪的較量之后,中國使出了殺手锏,即對稀土礦物出口限制。北京宣布限制對美出口這些關鍵材料,引發特朗普的強烈反彈。但就在這個10月,風云突變。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首席談判代表凱瑟琳·泰與中方副總理會面,討論緩和關稅問題。特朗普本人也公開表示,“100%關稅不可持續”。美國的態度一下子換了,開始叫囂著要加關稅,現在怎么換了個臉表示“服軟”了呢?
要問美國會“服軟”?其實是多重因素的結果。首先是美國國內壓力巨大,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早已不堪重負。根據一些基金會的報告顯示,特朗普關稅相當于每戶美國家庭2025年增加近1300美元的稅收負擔。
加上供應鏈中斷導致制造業成本上升,許多美國企業如蘋果、特斯拉等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對于特朗普的政策頗有抱怨。加之全球地緣政治,也在發生變化。美國的美國優先戰略,恩,或許也可以說“以色列優先戰略”讓中東和歐洲的盟友與其關系緊張。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是可以相互轉換的,美國掀起了貿易戰,覺得能通過貿易戰搞垮中國,但最終美國卻自食其果。
這場貿易戰對于中國來說,其實并非單純的損失。相反,禍兮福所伏,它也加速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要說起來18年咱們確實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所以面對特朗普第二個任期的時候,咱們早早做好了準備,才能從容不迫的應對。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反復的強調“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安全,就是為了應對可能面對的危機,經濟上大力推動“雙循環”戰略,逐漸把內需的擴大變成為增長引擎。同時,在高科技領域如半導體、電動汽車的自主創新突飛猛進。
![]()
就連《經濟學人》雜志,也在近期文章中直言道“中國正在贏得貿易戰。”,《經濟學人》這本雜志相信大家一定不算陌生了,過去在中國話題上,這本雜志可沒少明里暗里唱衰咱們。這一次我們通過出口管制和產業鏈優化,不僅維護了國家利益,還增強了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話語權。
要是擱前幾年,一談中美脫鉤感覺好像天要塌了,一些論壇上對此那叫一個談虎色變。現在呢?現在是反而是美國求著中國不要脫鉤了,真的是風水輪流轉。
特朗普的第二次執政,不出所料的會延續強硬路線,采取美國優先策略,但現實讓他不得不調整。10月13日,特朗普在推特(現X平臺)上表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與此前威脅“額外100%關稅”的調門大相徑庭。
戰報可以說謊但戰線不會,數據顯示美國對華出口在貿易戰中銳減,尤其是農產品。美國大豆出口曾是中國的主要來源,大豆的用處很多,榨油飼料肥料等等,夸張點說,現代農業的運轉離不開大豆。
在過去,中國對于美國大豆非常依賴,而如今巴西和阿根廷則替代了美國市場份額。此外,稀土也是一個大殺器。稀土爭端讓美國意識到美國其實十分依賴中國的問題,這反倒讓美國反思供應鏈安全,好嘛,這世界真的是顛倒了。現在特朗普又面臨中期選舉壓力,2026年國會選舉在即,經濟表現是勝負關鍵。
![]()
當然美國“服軟”不是美國人他突然變好,改做慈善了,而是中國實力的體現。主席曾經說過,“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也是被逼不得已了。”
我們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出擊,稀土管制就是出一記重拳,重拳打疼了別人,別人這才和你好好說話。有的專家就警告美國,這場貿易戰已進入“不同類型”,更注重科技和資源控制,中國正占上風。
![]()
要說這場貿易戰緩和的最大紅利,莫過于外資的加速流入。商務部日前發布最新數據,2025年1-9月全國吸收外資5737.5億元人民幣。雖然全球FDI(外國直接投資)整體下降,但中國吸引外資的勢頭卻不減。
同時中國推出的政策工具,也放大了對外資的吸引力。9月底,推出5000億人民幣(約700億美元)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支持投資項目和創新。 路透社稱這筆資金旨在加速國內投資,應對貿易戰沖擊。南華早報也解釋稱,這是一種新型融資工具,幫助經濟“渦輪增壓”。
那為什么外資這么青睞中國?來投資了五千多億。首先,我們市場巨大,14億人口的消費潛力無人能及,但你要說印度人更多,為啥外資卻不過去呢?這里說的是消費潛力,印度目前還遠遠無法和中國相提并論。
政策上紅利,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推進,外資準入更寬松。而且中國還不像三哥那樣一天一個政策,還不斷吃拿卡要,咱們中國為長期投資者提供廣闊機會。即使在貿易戰中,外資企業如大眾、特斯拉仍在擴大在華投資。
中國的本土企業,像華為、比亞迪等企業在國際化的大潮中逆境崛起,出口電動車和電池全球領先。外國的資本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人家也想賺錢,,要是能投點潛力股,未來是不可限量的,掙錢嗎不寒磣。
對于貿易戰不客氣的說,同美國相比咱們中國可以算的上贏家了。2025年,中國GDP預計增長5.2%,而美國僅2.5%。而全球影響上,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吸引更多發展中國家合作。東盟協定就是例證。
相比美國“脫鉤”失敗,中國“雙贏”理念更受歡迎。當然,挑戰猶存。根本問題如知識產權、技術轉移未徹底解決。彭博社警告,此次休戰只是暫緩,但我們也從貿易戰中學會很多,任何時候都不能想著靠別人恩賜,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現在中國的發展,證明了我們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擋的。
《前三季度實際使用外資5737.5億元 電子商務服務業增長亮眼》證券日報
《《經濟學人》:中國為何在贏得貿易戰》觀察者網
《黃力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 黃金價格繼續下跌》新浪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