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昨天,一位來訪者在向我傾訴了許多煩惱后,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每天都過得不快樂?我怎樣才能讓自己快樂起來?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類似的困惑,平心而論,這個問題涉及哲學、心理學等多方面內容,回答起來并不容易。但是,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還是審慎地回應了她。
二、我的回答和建議
我的回答是:作為普通人,我們首先追求的不是單純的“快樂”,而是活得“充實”,過得積極而有意義。換句話說,讓生活充實且積極,是獲得快樂的前提和基礎。
那么,什么是“充實”呢?如何才能讓自己活得充實?“充實”并非抽象而難以把握的狀態,而是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具體實踐。
例如,在工作方面,你應盡量選擇自己擅長且喜歡的工作,多與相處融洽的同事和領導互動。下班后,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務,如逛街、看動漫、烹飪或享用喜愛的美食。這些本質上都是在“滋養”自己,幫助積累正面能量。
而你現在為什么不快樂?因為你的生活方式與之相反。首先,工作不順暢,這有客觀原因——你正處于適應新工作的過渡期,壓力較大,短期內難以徹底改變。但某些細節仍可調整,比如多向關系好的領導和同事求教,避免過度緊張,并在工作中適度放松。
其次,下班后你缺乏興趣愛好,一旦閑下來,就容易陷入過去的煩惱和負面情緒中。你的整體生活狀態是空虛和內耗,這些本質上是“消耗”自己,導致生活不充實,自然也就談不上快樂。
三、如何調整與改變?
隨后,這位來訪者問我,既然如此,該如何調整和改變?我建議她從所有生活點滴細節入手,從自己能掌控的事開始做起。例如,在工作中,多向可靠的領導和同事請教,保持適當放松。
在業余時間,多培養興趣愛好,如跳舞、繪畫或學習一門樂器。雖然這些改變短期內可能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多做滋養自身的事,能調節大腦中的多巴胺和其他神經遞質,從而間接改善心情。
她又說,現在心情很壓抑、焦慮,沒有動力去培養興趣愛好。我告訴她:越是心情低落,就越需要主動改變。改變行為模式,才能逐步改善心理狀態。如果不行動,時間對你而言毫無意義——今天壓抑焦慮,明年后年可能依舊如此。所以,越是心情糟,越要從培養興趣愛好等小事入手,推動轉變。
四、心理咨詢為什么有效?
這位來訪者思考良久,說:“你說得很有道理,我之前也看過各種哲學、宗教書籍和心靈雞湯,它們講得都對,我也想照做,但就是堅持不下來。”
我解釋道,原因很簡單:那些哲學、宗教和心靈雞湯往往只提供寬泛的宏大道理,你聽后可能覺得振奮,甚至熱血沸騰,但它們缺少通往目標的具體路徑,無法指導實際行動。
而心理咨詢不同,作為心理咨詢師,我沒有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給出你和大多數普通人通過努力就能實現的實用建議。這就是關鍵區別所在,心理咨詢師所給出的建議可操作性強,幫助你從現實中逐步改變。
五、愉快的尾聲
她又考慮了一會兒,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議,并夸贊我的水平高。我笑著回應:“一般一般,世界第三,謝謝夸獎。其實我才初出茅廬,在國內心理咨詢界還排不上號。”
她笑著離開了,與初來時愁眉苦臉的樣子已判若兩人。
六、筆者總結
親愛的朋友,請記住,快樂并非遙不可及的奇跡,而是你選擇“滋養”而非“消耗”自己時,生活回饋給你的禮物。路,從來不在遠方,就在你此刻能做出的每一個積極的微小選擇里。
快樂,是充實生活的副產品;道路,是腳下行動的總和。愿你從今日起,用每一個微小的、積極的行動去滋養自己,循序漸進,最終量變產生質變,你就能得到快樂。
【免責聲明】
本文基于個別咨詢案例分享與心理學觀點,旨在提供啟發與支持,不能替代專業的心理咨詢或醫療診斷。每個人的情況都具有獨特性,如果您正經歷持續且嚴重的心理困擾,請務必尋求當地合格的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