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格局悄然生變。美國傳統上面臨的對手往往來自外部,但如今,最令其頭疼的挑戰者竟然出現在傳統盟友陣營中。這個對手不是別人,正是由27個國家組成的歐洲聯盟。
![]()
歐盟的經濟體量與美國旗鼓相當。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歐盟27國GDP總量超過18萬億美元,與美國21萬億美元處于同一量級。更關鍵的是,歐盟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擁有4.5億高素質消費者。
在貿易領域,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集團,占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的15%。歐元則是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與美元相差無幾。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直言:“我們需要自信地運用經濟實力,這不是為了保護主義,而是為了公平競爭。”
![]()
在關鍵科技領域,歐盟正尋求擺脫對美國依賴。
最引人注目的是歐盟推出的《數字市場法案》和《數字服務法案》,這些法規直接針對美國科技巨頭。同時,歐盟計劃到2030年將半導體全球市場份額翻倍,達到20%。
在工業軟件、高端制造、綠色科技等領域,歐盟企業保持著強大競爭力。西門子、SAP、阿斯麥等公司在各自領域都是全球領導者。
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布雷頓表示:“歐洲必須掌握自己的數字命運。”
![]()
歐盟在外交政策上展現出越來越強的自主性。
在烏克蘭危機中,歐盟雖然與美國協調立場,但在能源制裁、軍事援助等具體措施上時常表現出猶豫。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強調,歐洲需要“戰略自主”。
特別是在對華政策上,歐盟的態度與美國存在微妙差異。德國總理朔爾茨曾率領商業代表團訪華,強調“脫鉤”不是選項,這與美國的對華強硬立場形成對比。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曾撰文指出:“歐盟應該成為地緣政治的參與者,而不是舞臺。”
![]()
防務領域的整合最能體現歐盟的戰略野心。
歐盟已建立50億歐元的歐洲防務基金,用于聯合武器裝備研發。同時,歐盟戰斗群概念不斷完善,快速反應能力顯著提升。
法國作為歐盟唯一的核大國,一直在推動歐洲獨立防務體系。馬克龍提出的“歐洲干預倡議”已有十多個國家參與。
雖然北約仍然存在,但歐盟內部“歐洲人的歐洲防務”呼聲日益高漲。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表示:“歐洲必須能夠在沒有美國幫助的情況下保衛自己。”
![]()
歐盟作為美國對手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盟友,又是競爭者;既依賴美國安全保障,又渴望戰略自主。這種復雜關系使得美國在處理與歐盟關系時左右為難。
與俄羅斯等傳統對手不同,歐盟不是通過直接對抗,而是通過規則制定、經濟整合和軟實力來挑戰美國霸權。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競爭,可能讓美國更加難以應對。
當年美國扶持歐洲一體化是為了對抗蘇聯,如今這個親手培育的伙伴,卻可能成為自己霸權路上最難纏的對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