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稅落地:小店鋪補稅忙,行業告別“野蠻生長”,新規則來了
小區門口開網店賣童裝的李姐最近愁壞了,天天抱著電腦整理訂單流水:“以前覺得線上賣貨不用開發票就不用報稅,這幾天收到稅務提醒,說平臺已經把三季度的收入數據報上去了,得趕緊核對補申報,不然要罰款。”不光李姐,朋友圈的代購、抖音的小主播們最近都在聊“電商稅”——從2025年10月1日起,《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正式落地,平臺要定期向稅務局交“經營成績單”,曾經藏收入、逃稅款的“灰色操作”行不通了。這波稅改到底改了啥?對普通商家影響多大?
![]()
一、政策硬杠杠:10月起平臺“強報數據”,收入藏不住了
這次電商稅落地的核心,是把電商的“隱形收入”擺到了陽光下,政策條文全是官方明確規定的,沒半點含糊。
核心政策依據:2025年6月國務院發布的《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第810號令),明確從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電商平臺必須按季度向稅務部門報送商家信息 。不管是淘寶、拼多多這樣的傳統電商,還是抖音、快手的直播帶貨,甚至知識付費博主,全被納入覆蓋范圍。
報送啥內容? 商家的身份證號或營業執照、每季度的交易數量、收入總額、退款金額、平臺傭金等數據全要報,首次報送就在2025年10月,報的是7-9月的經營情況。截至10月15日,已有4100多家平臺完成報送,超過應報總數的六成,連亞馬遜這樣的跨境平臺也在其中 。
為啥這么嚴? 國家稅務總局的邏輯很明確:通過“平臺流水+銀行賬戶+納稅申報”三重比對,讓每筆收入都能追溯。以前有些商家靠“個人賬戶收款”“拆分店鋪”避稅,現在數據打通后,平臺報的收入和自己申報的不一樣,立刻就會觸發預警 。
二、稅怎么交?中小商家稅負不高,違規成本才高
不少人擔心“一征稅生意就黃了”,但看官方規定才知道,其實中小微商家有不少優惠,真正受沖擊的是不合規的商家。
稅負標準有明確檔次:根據經營規模和主體類型,稅率分得清清楚楚。年銷售額≤120萬的,增值稅季度30萬內免征,個稅核定后甚至能到0%;年銷售額≤450萬的,增值稅按1%繳,個稅0.5%-1%,綜合稅負才1.5%左右;年銷售額超500萬的,要升級為一般納稅人,但小微企業利潤≤300萬的,企業所得稅才按5%收。
稽查重點瞄準三類行為:稅務部門早劃了紅線,一是平臺上報收入≥10萬但自己零申報的,要追繳稅款、交滯納金,還可能罰0.5-5倍罰款;二是年銷500萬沒升級一般納稅人的,會被強制認定,還可能丟了進項稅抵扣資格;三是成本發票缺口超30%的,要按核定利潤補稅,比如100萬收入可能按70萬利潤計稅。2021年以來,已經有不少主播、網店因為隱匿收入被處罰,就是前車之鑒 。
對中小商家很友好:《人民日報》10月27日明確說了,平臺內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業,在現有優惠政策下基本不用繳稅或繳得很少,這次提醒更正申報的只是少數收入差額大的商家,對多數人影響不大。
三、“黃金時代”終結:那些靠避稅的玩法,徹底行不通了
所謂的電商“黃金時代”,其實藏著不少“野蠻生長”的套路,稅改落地后,這些玩法都要被叫停,行業要“擠水分”了。
價格戰難以為繼:以前有些商家靠逃稅壓低價格搶生意,比如同款T恤,合規商家繳稅賣50元,逃稅商家能賣40元。現在大家都要繳稅,成本拉到同一水平線,再想靠低價內卷沒用了,不少不合規的小賣家已經在注銷店鋪 。
“灰色操作”全露餡:刷單、一件代發不開發票、跨境“雙清包稅”這些老套路,現在全成了風險點。比如刷單的虛假收入雖然不用繳稅,但真實收入藏不住;跨境賣家再想靠“低報貨值”避稅,平臺數據和海關數據一對就能發現問題。有從業者算過賬,以前能按80%收入報稅,現在必須100%申報,利潤空間確實被壓縮了,但合規商家反而能擺脫惡性競爭 。
行業規模早該規范: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網上零售額增長7.2%,實物網零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7%,農村和農產品網零分別漲了6.4%和15.8%。這么大的市場,再靠“無稅紅利”發展肯定不現實,規范稅收也是為了公平競爭。
四、規則重塑:合規成“入場券”,未來拼的是真本事
別以為稅改是“打壓電商”,官方其實是在幫行業“換賽道”——從“拼避稅”轉向“拼實力”,長期看反而是好事。
競爭回歸核心價值:以前商家把精力花在找“避稅技巧”上,現在合規成了基礎,比拼的重點轉到了產品創新、供應鏈管理和客戶服務上。就像一位跨境賣家說的,就算加上稅,中國供應鏈的成本優勢還在,真正靠譜的商家反而能拿到更多市場空間 。
平臺責任更重了:新規下,平臺不只是“出租攤位”,還要當“稅收監督員”。從報送數據到配合稽查,平臺得把商家的合規情況納入管理,以后入駐平臺可能會更看重“稅務信用”,不合規的商家連入駐資格都沒有 。
合規有方法,不用慌:稅務部門沒搞“一刀切”,反而給了明確的整改路徑。無照經營的趕緊注冊個體戶,能申請核定征收降稅負;已辦執照沒報稅的,先做補零申報再補全登記;跨平臺經營的,把各平臺數據匯總好,避免漏報。要是收到合規提醒,及時更正就行,別拖著等罰款。
說到底,電商稅落地不是行業的“終點”,而是“新起點”。那些靠逃稅賺快錢的日子過去了,但規范后的市場更公平、更長久。
對普通商家來說,與其糾結“少賺多少”,不如趕緊把賬算清楚、把合規做到位——畢竟在新規則里,“踏實經營”才是最穩的生意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