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在20世紀90年代將Windows 95用戶界面移植到Windows NT平臺,這其中經歷了一段復雜的技術探索。近日,微軟資深工程師雷蒙德·陳在個人博客回顧了這一過程,向技術愛好者們揭秘了當年兩大操作系統開發團隊如何合作應對挑戰。
![]()
Windows 95于1995年發布,被廣泛認為是計算機交互設計的一次重大革新。隨著Windows NT 4.0開發進程推進,微軟決定將Win9x界面集成到更加注重企業和專業應用的NT平臺。此舉為后續的Windows 2000工作站操作系統奠定了基礎。
兩個操作系統的開發團隊通過頻繁會議保持信息互通。Windows NT團隊在Windows 95項目尾聲開始移植GUI,在此過程中參考但未直接整合Win95的代碼,而是復刻其主要功能。由于兩套代碼體系存在差異,開發者通過#ifdef WINNT指令實現特定功能編譯差異,簡化了后續維護。
![]()
在文件管理器Explorer等“用戶模型”組件移植方面,則相對順利。開發人員直接導入現有代碼,調整以符合NT標準,同時新增如Unicode文件名等NT專屬功能。部分改進甚至回流至Windows 95代碼庫,促進雙平臺進步。
陳回憶,微軟當時使用名為Source Library Manager(SLM,工程師昵稱為“slime”)的源代碼管理系統。不同于現代分支管理工具,SLM需要手動同步代碼修改至兩套平臺,雖流程部分自動化但遠非今日的git合并般簡單。
值得一提的是,Windows 95 Shell移植至NT的工程由另一位微軟元老Dave Plummer帶隊。Plummer也是Windows產品激活系統的設計者,見證了FCKGW密鑰流出并繞過XP激活的著名歷史。
本次回顧不僅展現了微軟在開發歷史上的技術積淀,也為當前操作系統的融合進化提供了參考。閱讀全文:
https://devblogs.microsoft.com/oldnewthing/20251028-00/?p=11173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