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是新中國成立后首位從清華大學主動退學的博士生,隨后更被微軟在全球范圍列入禁用名單;
2
外界對此眾說紛紜,有人歸因于年少氣盛、鋒芒畢露,也有人認為,如此天賦異稟之人略帶棱角,實屬情理之中。
![]()
3
這個人,正是被稱為“編程奇才”的王垠。
4
王垠的人生軌跡充滿了劇烈起伏與轉折,走過半生回望來路,他是否曾為那些決絕的選擇感到遺憾?
![]()
5
自幼年起,王垠便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求知欲和思維深度,尤其癡迷物理與化學實驗。他常常泡在學校的實驗室里,甚至央求父母購置專業設備,在家中搭建私人實驗空間,進行自主探索。
6
這份對科學本質不懈追問的精神,悄然為他在未來投身計算機科學領域埋下了伏筆。
![]()
7
高考那年,他因臨場發揮不佳,未能達到清華大學錄取分數線,最終帶著不甘進入四川大學計算機系學習。
8
入學后,他對課程內容深感失望——教材陳舊、教學方式僵化,教師照本宣科,同學之間也鮮有能深入交流技術問題的對象。
![]()
9
軍訓期間,他曾多次提交退學申請,執意復讀以沖擊清華,但遭到家人強烈反對,無奈之下只得暫時擱置夢想,繼續完成學業。
10
2001年,王垠憑借優異成績獲得保送資格,進入清華大學攻讀碩博連讀項目,終于圓了兒時的清華夢。
11
初入清華校園,他滿懷期待,僅用一年時間就修完了所有博士階段課程,研究成果還獲得了國際頂級會議的最佳論文獎,導師視其為“有望問鼎圖靈獎”的頂尖苗子。
![]()
12
要知道,圖靈獎被譽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旨在表彰那些在計算理論或技術應用方面做出深遠貢獻的杰出人物。此時的王垠,已然站在了中國計算機研究的最前沿。
13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他對國內科研體制的不滿日益加深。學校規定博士必須發表四篇論文方可畢業,他公開質疑這是“以數量堆砌學術GDP”。
14
他還批評部分導師將學生當作爭取科研經費的工具,研究方向完全圍繞基金申報展開,而非源于真正的學術興趣。
![]()
15
在臨近博士畢業前,他撰寫了一篇長達1.7萬字的《清華夢的粉碎——寫給清華大學的退學申請》,痛陳國內教育體系“重產出輕創造”的弊端,并正式宣布退出博士學位程序。
16
此文一經發布,迅速引爆水木清華BBS,引發全社會關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討論,他也因此成為清華建校以來第一位主動放棄博士學位的博士生。
17
退學之后,王垠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重新開啟博士生涯。
![]()
18
可不久后他發現,大洋彼岸的學術生態同樣令人心寒:教授把研究成果當作商品交易籌碼,博士生成了支撐本科生教學的廉價勞動力。
19
他在《Cornell感受》一文中尖銳指出:“這里的所謂‘學術自由’,不過是建立在資本邏輯之上的表演。”2008年,他再次選擇退學,徹底告別學術圈。
![]()
20
王垠的職業道路同樣波瀾壯闊。2012年,他以實習生身份加入谷歌總部,負責Python語言相關系統的開發工作。
21
僅僅一周內,他就完成了原型設計,并通過改造Jython解析器實現了高效的靜態代碼分析功能。
22
他所構建的AST(抽象語法樹)數據結構被納入核心系統,至今仍用于每日掃描和索引谷歌內部全部Python代碼庫。項目負責人評價稱,這是“過去二十年中最出色的實習成果之一”。
![]()
23
盡管技術成就斐然,但他對谷歌的企業文化愈發反感。
24
在《我和谷歌的故事》中,他直言公司過度強調“影響力指標”,導致真正有價值的技術創新被流程束縛、被KPI淹沒。
25
他認為內部存在嚴重的官僚傾向,代碼審查流于形式,工程師的創造力被等級制度層層壓制。實習期滿后,他毅然離開這家科技巨頭。
![]()
26
同年年底,王垠加入微軟總部擔任高級軟件工程師,參與編譯器優化及操作系統底層架構的研發。
27
他曾提出一項極具前瞻性的構想——全面重構Windows內核,主張采用現代編程語言替代傳統的C語言實現方式,提升安全性和可維護性。
28
但由于該方案涉及巨大的技術債務遷移成本和商業風險,最終被管理層否決。
29
2013年,因長期不滿崗位分配機制與組織氛圍,他發表《一個人的罷工》,公開抨擊微軟“體制僵化、效率低下”。
![]()
30
離職過程中,他拒絕返還尚未服務期滿的2.5萬美元簽約獎金,由此與微軟陷入法律糾紛。
31
微軟在其離職協議中加入了極為罕見的限制條款:永久禁止其加入微軟及其任何子公司、合資企業,并不得對外披露內部信息或發表負面言論。
32
王垠隨后在其個人博客上曝光協議全文,斥之為“赤裸裸的霸王條款”,并斷言“微軟終將走向衰亡”。這一舉動徹底激怒對方,導致他被全球范圍內封殺。
33
這場風波使他與主流科技行業產生深刻裂痕,卻也進一步堅定了他的獨立立場。
![]()
34
2019年,他在參加阿里巴巴面試時,因面試官質疑其簡歷真實性并貶低其博客內容,當場爆發激烈爭執,最終不歡而散。
35
接連與谷歌、微軟、阿里等頭部企業發生沖突后,王垠拋出一句震撼業界的宣言:“沒有一家公司值得我為之效力。”
36
這句看似狂妄的話語,實則是他多年抗爭的真實總結——從清華退學對抗學術功利化,到微軟離職抵制商業操控,他始終在追尋一片能夠容納純粹技術理想的凈土,卻屢屢碰壁。
![]()
37
進入2020年,王垠決定不再依附任何機構,轉而投身教育事業,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改變現狀。
38
他創辦了一個名為“知識星球”的線上學習社群,年費定價2400元,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但仍吸引上百名學員踴躍加入。
39
他在《我的事業計劃》中寫道:“教育是中國當下最棘手的問題,但恰恰也是我最擅長的方向。”
![]()
40
這位曾經三次退學的“體制叛逆者”,試圖在傳統體系之外搭建一個理想化的教育模型。他發起的“元學院”不設考試,學生只要能獨立寫出高質量的開源代碼,即可視為完成學業。
41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未經正規培訓、被稱為“野生程序員”的學員,竟被Apache基金會等國際知名技術組織爭相錄用。
42
如今的王垠逐漸淡出公眾視線,早年那些鋒芒畢露的文章大多已被刪除,偶爾只在個人網站更新一些思考片段。
![]()
43
人們對他的評價兩極分化:有人惋惜,認為若他能收斂鋒芒、踏實就業,早已成為行業領袖;也有人敬佩,稱贊他敢于直面權威、堅守信念。
44
他曾說過:“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能否按自己的意愿過完一生。”
45
回顧他的經歷——從寫下萬字長文宣布退出清華,到被微軟列入黑名單;從在谷歌驚艷全場的技術表現,再到轉身投入教育實踐。
![]()
46
二十多年來,他其實一直在傳遞一個信息:那些把理想置于利益之上的人,或許注定孤獨前行,但他們也為沉悶的行業注入了一絲清醒的力量。
47
當資本把算法奉若神明,當學術圈把論文當作晉升階梯,王垠這個“不合時宜的異類”,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早已遺忘的執著與勇氣。
![]()
48
4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