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2025年10月29日,比亞迪帶著“ONE BYD”的主題亮相了東京車展,比亞迪一共有兩個展臺,分別包括了乘用車和商用車兩種。這場亮相不僅僅是一次產品展示,更像是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一次階段性總結:從2005年初探日本至今,整整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比亞迪正以更加清晰的本土化策略,嘗試在這個傳統汽車強國扎根。
![]()
在乘用車展臺上,最受關注的是應該是全球首發的K-EV BYD RACCO(中文名為海獺)。這款是為日本K-Car標準量身定制的純電車型,車身長度控制在3395mm,卻通過純電平臺的短前后懸設計,讓后排腿部空間比同級燃油車更寬敞。可以說,這款車的每一個設計細節都藏著對日本用戶的觀察:海獺仿生的前臉、雙側滑門,瞄準的是家庭用戶對實用性和親切感的需求;20kWh刀片電池配180km續航,既覆蓋了城市日常通勤,也試圖緩解用戶對充電頻率的顧慮。此外,針對日本冬季低溫的熱泵空調、100kW快充功能,算是對本土氣候和使用場景的具體回應。
![]()
另一款重點車型,則是首次引入的海獅06DM-i,這是比亞迪在日本市場投放的首款插混車型,日本市場目前混動車型占比約40%,用戶對“低油耗+長續航”有明確需求。海獅06DM-i搭載的第四代DM-i系統,綜合油耗4.2L/100km、續航1200km,數據上比本土的豐田THS、本田i-MMD等混動更有優勢。
![]()
其次在商用車展臺上,其最大的看點是純電卡車T35和J6 living car概念車。其中T35計劃2026年在日本上市,此前已針對日本法規調整了尺寸,搭載的刀片電池和180km續航,剛好匹配當地輕型商用車日均行駛半徑。而且這里還值得說明的是,這款比亞迪T35新款卡車還將在11月13日率先在國內上市,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
回顧比亞迪在日本的發展軌跡,從2005年以電動巴士試水,到2015年進入日本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再到如今形成“7-8款純電+混動車型”的規劃,步子走得不算快,但每一步都有具體落點。早期靠電動巴士積累技術口碑(目前在日本電動巴士市占率超60%),中期用元PLUS、海豚等車型讓用戶熟悉品牌,現在通過K-EV和海獅06DM-i補上產品矩陣的缺口。渠道方面,66家銷售據點已覆蓋主要城市,雖然相比本土經銷商網絡還有差距,但至少邁出了從“賣車”到“建服務”的關鍵一步。
![]()
當然,挑戰依然存在,比亞迪作為外來品牌,在面對本土化的傳統品牌時,依然需要更多有產品力的車型來得到認可,并且在基礎設施方面,日本的充電樁建設也不如中國,所以比亞迪選擇混動作為突破口,既滿足用戶對低使用成本的期待,又能銜接現有燃油車的使用習慣。
![]()
放在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背景下看,比亞迪的這次亮相更像是一次“本土化實驗”。它沒有盲目強調“顛覆”,而是針對日本市場的法規、用戶習慣、基礎設施,調整產品策略:商用車延續優勢,乘用車補全混動,同時用定制化設計回應具體需求。這種“先融入再發展”的思路,或許比單純的技術輸出更實際。二十年過去了,比亞迪從幾輛電動巴士到即將到來的多款車型,可以說,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成長,更像是一個中國企業如何在傳統汽車強國的土壤里扎根的故事,至于未來能否真正站穩腳跟,就留給時間來回答吧,你們看好比亞迪在日本的表現嗎?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