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歸國即陷“停擺危機”——兩黨惡斗令華府僵局加劇
在結束為期一周的亞洲訪問后,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回到國內,立即面臨一場由兩黨惡斗引發的政治僵局——聯邦政府關門危機正邁入最嚴峻階段。
![]()
這場僵局起因于參議院民主黨拒絕支持共和黨主導的臨時撥款法案。民主黨方面要求,除非共和黨同意延長“平價醫療法案”中的補貼措施,否則他們將不會批準任何短期資金方案,以迫使特朗普政府在醫保議題上做出讓步。
共和黨則堅持立場,認為“政府必須先重啟,再談政策分歧”,拒絕在財政撥款談判中被“政治綁架”。這種針鋒相對的立場,使得政府機構運轉陷入停頓風險。白宮內部人士透露,特朗普本人對僵局態度冷淡,未積極介入調停,被批評為“缺乏政治意愿解決危機”。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在亞洲行期間重點關注經貿與安全議題,但回國后面對的卻是國內政治撕裂的現實。民主黨意圖通過醫保議題重新掌握政治主導權,而共和黨內部也因財政紀律問題出現分歧。隨著聯邦機構撥款即將告罄,數十萬名公務員恐面臨停薪風險。
政治學者認為,這場“停擺危機”不僅考驗特朗普的政治領導力,也將成為2026年中期選舉前的重要風向。若危機持續,公眾對政府失能的觀感恐進一步削弱對共和黨的信任,為民主黨贏得輿論空間。
白宮幕僚之一私下坦言:“總統此刻更關心外交成果,而非國會紛爭。但如果政府真的關門,他將不得不回到政治現實。”
特朗普上任以來的政治手法,一向以“強勢談判”著稱,但在此次政府停擺危機中,他的“冷處理”策略似乎陷入兩難。與以往他主導的貿易談判不同,這場華府的財政拉鋸戰并非一場對外博弈,而是國內政治信任體系的崩塌。
白宮內部人士指出,特朗普認為民主黨此舉“是在政治勒索”,他不愿在壓力下讓步,擔心被視為軟弱。然而,這種立場也使他與國會領導層之間的溝通出現斷層。多名共和黨議員抱怨,行政部門缺乏協調信號,使談判陷入“無指揮狀態”。
另一方面,民主黨方面同樣不愿退讓。拜登政府時期建立的醫保補貼制度,是民主黨核心選民的象征性成果,他們試圖借政府撥款之機,迫使特朗普承諾維持補貼機制,以防止“保守派改革”削弱社會保障。
在這種互不妥協的氛圍下,華府陷入“零和政治”的困境。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政治的極化已非政策分歧所能解釋,而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結構性撕裂。民主黨以社會福利為底線,共和黨則以財政保守與自由市場為旗幟,雙方缺乏信任與溝通機制,任何議題都可能演變成權力對抗。
特朗普此行亞洲原本意在展示其外交領導力,但回國即陷“內政困局”,這一對比格外刺眼。若政府停擺持續,不僅可能沖擊經濟信心,也將削弱美國在國際舞臺的信譽。外界已開始質疑:這位強調“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總統,能否先讓政府正常運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