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媒體一句“我們把中國想得太好了”,讓人聽著既好笑又無奈。這話出自《南德意志報》,說的是德國這幾年對我國市場“太過依賴”,結果把自己搞進了困境。
![]()
可話說回來,那到底是誰主動撲上來做生意的?德國這回經濟不行了,車賣不動了,居然轉頭怪起中國來,真是既當裁判又想當運動員。
保時捷虧了快10億歐元,奔馳裁員三萬人,大眾也在削減產能……德國汽車工業這陣子日子不太好過。可問題是,這鍋真能甩到我國頭上?這事兒得從頭說起,咱們慢慢聊清楚。
德國車企這些年,真是“睡著了”
時間倒回去十年,2015年,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很明確:要讓制造業更智能、更高端、不再只是“貼牌加工”。而當時的德國呢?也有自己的“工業4.0”計劃,口號喊得震天響,可一到執行階段就掉了鏈子。
德國企業普遍自信滿滿,覺得全世界就他們車造得最好,根本沒把變化當回事。尤其在我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時,他們更是樂得不思進取。
大眾、奔馳、寶馬這些品牌,哪個不是靠我國消費者撐著利潤表?數據顯示,過去幾年德國車企在我國的利潤占比一度超過三成。
![]()
但問題來了,這些年,全球汽車產業風向變了。新能源車、電動智能車、自動駕駛……一波接一波的技術革新,眼看著我國車企一個個開始跑起來了,可德國那邊還在抱著燃油車不撒手。傳統發動機的確牛,但時代不等人,尤其在市場變化這么快的今天。
德國媒體其實比誰都清楚,車企轉型慢,電動車布局晚,電池供應鏈沒掌握,充電樁標準也亂七八糟,結果就是眼睜睜看著我國的比亞迪、蔚來、小鵬一路狂飆,德國車還在原地打轉。
保時捷2023年三季度虧了9.66億歐元,奔馳裁了三萬人,根本不是市場不給機會,而是他們自己沒準備好。
更有意思的是,德國工會制度也成了絆腳石。一邊要轉型,一邊又不讓裁人,企業兩頭受夾板氣,誰都不敢動真格。結果就是,看著機會來了,卻只能干瞪眼。說白了,德國不是沒機會,而是“太自信”,自信到對變化視而不見。
![]()
嘴上說抗中,錢包卻離不開中國市場
現在德國媒體開始反思,說“我們太依賴中國”,聽起來像是自我批評,其實更像是找臺階下。畢竟說實話,德國真要是少了我國這個市場,日子就更難過了。
就拿賣車來說,德國每出口三輛車,就有一輛是賣到我國的。大眾、寶馬、奔馳這些老牌車企,哪個不是靠我國市場撐著份額?可他們一邊賺著錢,一邊又說我國“不是伙伴”,這邏輯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更離譜的是,他們對待不同國家的標準也不一樣。美國封鎖華為、打壓我國科技企業時,德國一句話都沒吭;但當我國對稀土出口做出調整時,德國政客跳出來說“這是經濟脅迫”。這“雙標”玩的,也太明顯了。
![]()
安世半導體這事兒,就看得更清楚。2019年,我國一家企業收購了安世半導體,德國車企都松了口氣,覺得芯片問題總算有點緩了。
可沒過兩年,荷蘭政府突然出手干預,理由是“國家安全”,直接把控制權收回去了。我國企業沒有硬扛,而是立馬切換系統,開始用人民幣結算,自己搞自己的。結果德國這邊又慌了,車企芯片庫存告急,卻沒人敢去指責荷蘭,反而開始抱怨我國“不夠配合”。
這場面,說白了就像是“你不給我便宜貨,我就說你不講義氣”,完全不講邏輯。德國車企對芯片的依賴、對我國市場的依賴,是現實擺在那的事。可他們面對現實的方式,不是實打實去解決問題,而是先找個“背鍋俠”,甩鍋總比承認失敗要輕松。
![]()
德國的困境,其實是被自己的傲慢絆倒了
說到底,德國今天的困境,是自己“太相信自己”,也“太看不起別人”造成的。他們曾經是全球制造業的標桿,特別在汽車工業上,更是樹立了“德國品質”的金字招牌。可時代變了,技術變了,消費者的需求也變了,德國卻還在用老思維做新生意。
我國這些年在制造業上的變化,他們不是看不見,只是不愿意承認。這就像一個老牌拳王,明知道對手越來越強,但就是不肯承認自己該換打法。可市場從來不講情面,誰跟不上節奏,誰就要被淘汰。
![]()
德國媒體現在說“我們把中國想得太好了”,其實是對自己太好了。他們一直以為,合作是他們在“施舍機會”,沒想到我們企業是真刀真槍地在追趕,在創新,在扭轉被動局面。
今天的我國,早就不是那個只做代工的“世界工廠”。我們的企業在技術上能打,在市場上能卷,在供應鏈上能整合,不是靠補貼堆出來的,而是靠真本事撐起來的。德國要想繼續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不是靠嘴,而是得拿出點真東西來。
說到底,德國不是輸給了中國,而是輸給了那個不肯改變的自己。
![]()
該醒醒了,別再拿中國當借口
今天的德國,如果還在用“太相信中國”這種說辭來安慰自己,那真的是南轅北轍。我國市場沒關門,合作的大門也一直開著,問題是你有沒有能力跟得上節奏。
德國媒體要反思,不如先問問自己:你們到底準備好與一個快速崛起的伙伴平等合作了嗎?還是只想繼續當那個高高在上的“老師傅”?
產業競爭,靠的是技術,不是情緒;全球合作,講的是互利,而不是甩鍋。
德國該醒醒了,把中國當“借口”的日子,只會讓問題越來越糟。真正的出路,是承認現實,放下傲慢,踏實干活。否則,等市場徹底變了,再想回頭,可能連門都找不到了。
參考資料
新浪財經 保時捷前三季度銷售利潤大跌99%,德國最賺錢的車企出現巨額虧損
觀察者網 全球車企到處找芯片,“最終都得跟中國坐下來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