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有30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超過150個科學考察站,而日本早在1958年就開始在南極圈地建站。
這片比中國還大的無主之地到底藏著什么秘密,讓各國如此爭相布局?日本究竟在打什么算盤?
![]()
冰雪之下的驚天寶藏
提到南極,大多數人腦海里浮現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但你知道嗎?這片看似荒涼的大陸,實際上是個貨真價實的超級寶庫。
南極大陸總面積達1239萬平方公里,比我國陸地面積還要大出不少。別看這里95%以上都被厚厚的冰雪覆蓋,平均厚度就有188米,最厚的地方甚至超過4000米,但在這些冰層底下,可是藏著讓全世界眼紅的寶貝。
![]()
先說說礦產資源吧。科學家已經在南極發現了220多種礦物,包括煤、鐵、銅、錳、金、銀、錫、鉑等等,簡直就是個天然的地下寶庫。光是東南極礦區的鐵礦儲量,就足夠全世界開采200年!煤炭儲量更是驚人,超過5000億噸。
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南極周邊的羅斯海、威德爾海這些地方,7 個海盆里藏著 500 到 1000 億桶石油!要知道全世界一年也就用 300 多億桶石油,這么算下來,南極的石油夠全球用三年。天然氣儲量也很驚人,預計有 3 到 5 萬億立方米,差不多等于我國 7 到 15 年要用的量。
![]()
除了這些"硬通貨",南極還儲存著全球72%的淡水,冰雪總體積達到2800萬立方千米。隨著全球淡水資源越來越緊缺,這些冰川的價值可想而知。
還有一樣東西不能忽視——磷蝦。別小看這些小蝦米,南極磷蝦的儲量高達6億到10億噸,不僅是藍鯨、企鵝等動物的口糧,經濟價值也相當可觀。一噸優質磷蝦在國際市場上能賣到幾千美元,而且磷蝦富含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被譽為"海洋黃金"。
![]()
日本的"長期投資"
面對這樣一塊肥肉,日本當然不會袖手旁觀。其實日本對南極的野心早就露出了馬腳。1910年,日本探險家白瀨矗就帶著船隊殺向南極,還專門攜帶了礦產探測設備,一邊記錄地形和資源分布,一邊在冰原上留下標記,活脫脫就是在"圈地"。
到了1957年,眼看著各國要簽《南極條約》了,日本趕緊派科考隊到南極建立昭和基地。這動作那叫一個迅速,短短一年時間就建了60多座建筑,平均每6天就要搭建一座,這效率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
1959 年《南極條約》簽的時候,日本因為早有了昭和基地,順順利利成了 12 個創始締約國之一。打那以后,日本在南極就沒閑著,一個勁兒升級基地設施,裝衛星接收設備、火箭發射裝置,還一直有人常年駐守。到現在,日本在南極花的錢已經超過幾十億美元了。
日本還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冰芯鉆探上,在富士圓頂,他們已經鉆到了3028.5米深。通過分析冰芯,不僅能了解氣候變化,更能摸清地下的資源分布情況。配合無人機觀測和詳細的資源數據庫建設,日本這是在為將來可能的資源開發做功課
![]()
在磷蝦捕撈方面,日本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下手了,年捕撈量一度達到數萬噸,至今仍是南極磷蝦的主要捕撈國。他們還在積極推動修改《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公約》,想要擴大捕撈配額,這野心可見一斑。
各國暗中較勁的布局戰
雖然現在有《南極條約》約束著各國,禁止在南極進行商業開采和軍事活動,但這個約定有個時間限制。雖然條約本身沒有明確的終止日期,但每隔幾十年都會進行重新審議,各國的態度可能隨時發生變化。
![]()
正因為如此,各國都在抓緊時間布局。目前全球有30個國家在南極建了150多個科考站,表面上是為了科學研究,實際上大家心里都清楚這是在"占坑"。美國有3個全年運營的科考站,俄羅斯有5個常設基地,連阿根廷和智利這樣的南美國家也各有十幾個科考點。
美國的麥克默多站是南極最大的科考基地,夏季最多能容納1200人,相當于一個小鎮的規模。俄羅斯的東方站則創下了地球最低溫度記錄,零下89.2攝氏度。
![]()
我國也沒有落后,從1985年建立長城站開始,我們陸續建設了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2024年又新增了秦嶺站。僅僅是秦嶺站的建設,我國就投入了超過15億元人民幣。這些科考站不僅支撐著我國的南極科研工作,也為未來可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科考站的分布并不均勻。南極內陸只有6個科考站,分別屬于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意大利和中國,這說明能在南極深處立足的國家并不多,技術門檻相當高。
![]()
氣候變化下的新挑戰
但現在還有個更緊迫的問題,全球變暖正在加速南極冰川的融化。數據顯示,南極每年損失的冰量約為1500億噸,相當于每年有1500個西湖的水量流入海洋。西南極冰蓋的融化速度比20年前快了三倍,一些冰架的厚度每年減少幾米。
氣溫上升不僅會影響全球海平面,也可能改變南極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分布。如果南極冰川大量融化,不僅會暴露出更多的陸地和資源,也會讓原本難以到達的區域變得相對容易接近。這對各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
更讓人擔心的是,氣候變化可能會打破現有的平衡。一旦南極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各國之間關于南極開發的博弈可能會更加激烈。到時候,現在的《南極條約》還能不能約束住各國的行為,真的很難說。
南極這塊"最后的凈土",正在成為各國博弈的新戰場。日本的提前布局只是個開始,隨著氣候變化和技術進步,這場沒有硝煙的爭奪戰恐怕會越來越激烈。
![]()
人類能否在保護環境和開發資源之間找到平衡點?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比南極的寶藏更加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