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人文學院魏琛琳副教授在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發表論文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魏琛琳的論文《文學倫理學的杰出探索與成功實踐:<如是我聞>中陳眾議的學術視野與文化關懷》(Echoing Ethical Literary Studies:So This Is What I Heardas An Odyssey of Chinese Magical Realism)發表在比較文學國際權威期刊《文學跨學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上。該刊物被A&HCI索引收錄,對全球范圍內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文學研究學術影響力的提升意義重大。
![]()
20世紀80年代,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思潮涌入中國,以賈平凹、韓少功、莫言為代表的中國作家借鑒拉美大陸“本土文化資源+現代派技法”的創作模式,創作出民族特色鮮明的一系列文學成果,使魔幻現實主義的因子在中國落地扎根。此后,如何立足傳統文化資源,構建中國“本土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打破對西方文學思潮的單向度追逐,成為中國當代作家思考的重要命題之一。
![]()
![]()
2022年面世的《如是我聞》是中國本土魔幻現實主義創作的又一次有益探索,也是一部直面現實、干預生活、承擔時代責任和社會責任的誠意之作;其中不僅反映著作家的文化關懷和藝術直覺,而且彰顯著學者的良知和自覺:作者在把握世界文明律動的基礎上,融合了懸疑、魔幻、荒誕等多種創作手法,并以審視之眼往返于“文學虛構”與“社會真實”之間,客觀、善意地思考本土文化的不足,抨擊封建迷信蠱惑人心的積弊,關注國家教育體系的現狀和問題,對虛擬空間、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克隆技術等進行反思;在此基礎上,對故事產生的土壤進行了還原和開掘,號召人們回歸理性,不斷反省,率真而不失睿智,魔幻卻難掩真實。
魏琛琳副教授的研究聚焦《如是我聞》中以碎片化方式對大眾精神迷失和社會世風日下的呈現,繼而面向文學倫理學批評思潮,運用“倫理選擇”(ethical selection)理論,通過倫理身份、倫理環境、倫理語境、獸性因子、人性因子、自由意志、理性意志、倫理禁忌、道德教誨等核心術語對《如是我聞》進行了關照,充分探索了《如是我聞》的道德教諭功能,使文學倫理學研究方法在對文學文本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到有效運用。
這一研究既是對中國本土魔幻現實主義典范之作的全方位審視和多維度觀照,又是對學者型作家集古典與先鋒于一身、融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于一體,繼而創作出在倫理學意義上經典力作的原因探討;不僅對于確立中國“本土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有所幫助,而且對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來源: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