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里有這樣一句話:
“任何一種信仰,包括我的信仰在內,如果被濫用,都可以成為打人的棍子、迫害別人的工具。”
振聾發聵。
我覺得,這里的信仰,可以代入到很多東西里:
觀念、風俗、宗族意志,甚至那種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左右人命的習慣。
至于是什么,大家有自己的答案。
信仰也好,風俗也罷,都是群體生活長久沉淀下來的結果。
這種東西,我不信,但我理解;我不認同,但我尊重。
不過,有些問題在于:
任何觀念,一旦越過了個人選擇的邊界,變成干涉他人、傷害他人的理由,就不再是信仰,而是暴力的延伸。
信仰本該是人心的慰藉,不該成為對他人施加痛苦的合法借口。
昨晚半夜刷到一則新聞:
![]()
云南大理,一位父親楊先生的八歲兒子因意外離世,被葬在村附近的國有林地。
幾個月后,他去祭拜,發現墳被人毀了,骨灰盒被丟在野地。
毀墳者,是同村人。
理由是:那片地靠近他們家祖墳地,而當地有個風俗,夭折的孩子不進祖墳。
他們甚至不覺得這是錯的,還能從風俗中找到道德的庇護。
其實,這在很多地方都有,胖胖也有所見聞。
有些地方的規矩是客死異鄉,若二十四小時內沒回村,就不能進宗祠。
風俗,變成了為不恥行為辯護的證詞:
以祖宗的名義,在懲罰無辜的人。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都是在宗族裙帶里被歸為非主流、非完整的人。
他們的離開,本就讓家人痛心,在某些舊習俗下,這種悲傷還要被再懲罰一次:
不能進祖墳,不能與完整的人同眠。
說到底,這是在用傳統掩飾冷血,是一根打在別人身上的正義棍子。
活著的時候被區別對待,死后還要被區別對待。
哪有什么所謂祖宗的規矩,其實不過是群體的潔癖。
毀墳的人說自己是在維護祖墳的尊嚴。
聽上去像是孝子賢孫,但據新聞報道,手里那塊地,是祖宗留的嗎?是你家的私產嗎?
不是,那是國有林地。
村干部也說了:那地不屬于任何一戶。
可他們卻理直氣壯地說:誰家先埋,地就歸誰家。
這不就成了誰先占坑,誰就有理。
他們以為自己是祖宗的代言人,實際上不過只是打著祖宗的旗號,維護自己那點可憐的地盤。
在這種心態下,哪怕是一個死去的孩子,也成了他們地盤斗爭的犧牲品。
警方后來介入,說損壞墳墓案不構成刑事犯罪,按行政案件立案。
確實,毀墳不一定達財物損失五千元以上,不夠刑事立案條件,這沒錯。
但人心的惡,是能用錢量的嗎?
一個父親痛失獨子,本是紀念,四個月后又在野地里看到孩子的骨灰袋被壓在石板下,那一刻,他的痛苦要怎么鑒定?
當然,風俗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的根,是群體認同。
李銀河曾提過一個觀點,胖胖分享一下:
村落文化是一種信息共有的文化。
在村里,沒有秘密。
你的事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也是你的事。
在這種環境下,恥感成了最高的控制手段。
所謂夭折的孩子不能進祖墳,并不只是宗教迷信那么簡單,它背后是一整套社會秩序的投射。
那是一種誰能被歸入家族的劃分。
活人被排除出社交圈,死人被排除出祖墳,這就是恥感文化的延續。
毀墳這事,最可怕的不是幾個人的野蠻,而是他們并不覺得自己錯。
他們可能真心相信自己在守規矩,他們覺得那個父親才是不懂祖訓的人。
這,是一種理直氣壯的野蠻。
祖墳這兩個字,可能是一種情感的延續,是子孫對生命循環的敬畏,是心安之所。
可放在現在,有些人把祖墳變成了祖權。
他們怕外人靠近,不是怕沖了祖墳的風水,而是怕動了自己心里的那點優越感。
我看過楊先生的敘述。
那句“孩子活著時沒照顧好他,去世了還被人欺負”,讓我久久難忘。
有些痛,不是天災人禍,是人禍中的人禍。
他失去孩子,還得失去體面地哀悼的權利。
這件事的殘忍,不僅在于墳被毀,更在于:
一個父親的悲傷,被人踩成了風俗不允許。
這便是用傳統掩蓋冷漠,用風俗粉飾暴行。
而相關單位的回應,依舊是那套熟悉的腔調:
從風俗角度講,我們理解,希望調解。
一句“從風俗角度講”,就能讓悲劇合理化?
那因為風俗打人、辱人、逐人出村,是不是也能理解?
我一直認為,風俗最大的毒性在于它的太絕對、不容置疑。
一旦你質疑,就會被扣上不懂事、不尊重傳統的帽子。
傳統不等于真理,風俗不等于正義。
有些風俗誕生于愚昧年代,它的存在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安慰人,而是為了管理族群。
夭折不能進祖墳,寡婦不能守燈火,女人不能上祠堂,喪家不能進人門。
每一條背后,都藏著對弱者的排斥。
風俗若不能進化,就只能腐爛。
人類若拒絕更新,就會在文明的外殼里重復野蠻。
這件事最后的處理結果,大概率會是一紙行政處罰。
可有些傷害,不會因為行政處罰就能撫平。
很多人尊重風俗,但風俗不能凌駕于法律。
法律之外,還有人性。
風俗可以解釋行為,但不能為惡行開脫。
在這個事件里,有人失去了孩子,有人失去了理智,也有人失去了人性。
確實,李銀河說得也挺對:村落文化是一種強制的力量,個人意志不是它的對手。
當人不再被三姑六婆的目光左右,當人學會讓信仰留在心里,不伸到別人生活里,當尊重成為風俗,寬容成為本能,那風俗,就不再是用來解釋殘忍,而是用來紀念人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