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的拉鋸戰,英國撐得也是夠久。
一場本該互利共贏的外交館舍建設,卻在政治泥潭中掙扎了七年,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
“我們再次敦促英方立即履行義務,兌現承諾,否則由此造成的后果將由英方承擔。”10月2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這番表態,直指被英國拖延整整七年的中國駐英使館新館舍項目。
這場始于2018年的外交館舍計劃,原本應成為中英關系發展的新象征,卻在時間的流逝中變成了兩國關系的一個痛點。
就在最近,英國政府決定將審批決定再度推遲至12月10日,而英國首相斯塔默卻是又強硬了:英國“不會屈服于任何人的壓力”。
![]()
冠冕堂皇的回答,實際其中卻是摻雜英國首相的的多次變卦。
這場拖延七年的外交館舍審批問題,根源可追溯至2018年。當時,中國政府獲得英國政府明確同意,在倫敦買下毗鄰倫敦塔的皇家鑄幣法院舊址,計劃用于建設中國在歐洲最大的外交館舍。
這塊土地占地超過一萬平方米,地段優越且戰略位置敏感。中方隨后提交的設計方案不僅符合英國《城鄉規劃法1990》要求,還獲得了當地專業機構的高度認可。
![]()
從表面看,一切進展順利。然而,2022年,項目遭遇第一次重大挫折。塔哈姆雷特區議會以“安全隱憂”和“鄰居反對”等理由否決了中方提交的規劃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議會提出的反對理由并未涉及設計合規問題,更像是政治判斷而非基于規劃標準的決策。
2023年初,英國住房與城鄉事務部宣布接管該項目的審批權,將項目從地方議會“召回中央”。中方隨后多次補充材料并調整方案,滿足英方各項要求。
![]()
然而,審批流程隨后陷入停滯狀態。英方以“安全評估未完成”為由,既不批準也不拒絕,使項目陷入“懸而未決”的境地。
斯塔默領導的工黨政府上臺初期,曾展現出改善對華關系的意愿。2024年11月,中英領導人在巴西G20峰會期間會晤,共同推動中英關系回暖。
工黨政府一改保守黨政府時期對華強硬態度,推出了所謂的“進步現實主義”外交政策。只因斯塔默政府面臨國內經濟困境,蘇納克政府留下了220億英鎊的財政“黑洞”。
![]()
英國經濟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英國GDP增長率為零,第四季度僅為0.1%。在這種經濟壓力下,英國顯然需要與中國加強經貿合作。
然而,2023年一起“涉華間諜案”的撤訴改變了政治氛圍。兩名被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英國男子因證據不足于2025年9月被撤訴。
而保守黨借此猛烈抨擊工黨政府“對華軟弱”,也是由此令斯塔默面臨巨大的國內政治壓力。
![]()
加上使館審批爭議尚未解決,中英關系又因新的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一拖再拖,但面對英方的不斷拖延,中方已經表明了清晰且堅定的立場。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強調,中英兩國都有在對方首都修建新館舍的需求,雙方應該相互支持。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則指出,英方“毫無契約精神、失信失德”,不斷以各種理由拖延審批并亂加掛鉤,導致項目審批問題不斷復雜化、政治化。
![]()
但實際這一做法與英方承諾和改善中英關系的表態完全不相符合。
在回應英方將使館問題與其他議題掛鉤的做法時,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明確表示:“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方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始終致力于勸和促談。中俄企業正常交往合作不應受到干擾和影響。英方不應挑事生非”。
同時,發言人也呼吁英方“樹立正確認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基礎上與中方共同努力,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發展”。
![]()
不過中英之間的這場外交風波持續這么久,實際這背后還隱藏著美國因素的影響。據英國媒體披露,2025年6月,白宮安全顧問曾向英國唐寧街傳達擔憂,要求對中方項目“從嚴審批”。
消息人士甚至透露,美方暗示“批準新使館將影響美英貿易信任基礎”。這一壓力對英國政府產生了實質性影響,特別是考慮到英國經濟疲軟和對北美市場的高度依賴。
斯塔默政府試圖在中美之間扮演“關鍵第三方”的角色。但事實上,英國在中美之間并不等距,維系與美國的盟友關系仍是英國外交的重中之重。
![]()
除了美國因素之外,英方還試圖將無關議題與使館項目掛鉤。斯塔默政府要求中方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并將這一要求與使館審批相聯系。
顯然斯塔默試圖將簡單的審批程序復雜化為政治博弈。
而這場使館風波到底未來如何發展,如今已成為觀察中英關系走向的晴雨表。而英國政府將最終決定日期推遲到2025年12月10日,為談判留出一定空間。
![]()
不過從長遠看,英方的政治操弄可能反噬自身利益。英國經濟目前增長乏力,需要中國投資與市場提振活力。中國擁有超過8.5億的高收入消費者群體,預計到2050年名義GDP將達到63萬億美元。
而遠離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將使英國錯失重要發展機遇。
更具深意的是,英國的失信表現將損害其國際信譽。其他國家與英國合作時,可能不得不考慮“政治風險”,擔憂已達成的協議是否會因國內政治變動而被無故拖延。
![]()
從中方角度看,雖態度堅決但仍留有余地。中方明確指出,英方應“從雙邊關系大局出發,不要人為制造障礙”。 這種表述在強硬警告的同時,也為雙方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留下了空間。
12月10日,英國政府將再次面對審批中國新使館項目的決定期限。至于會如何做,又是怎樣的結果,也將再一次考驗中英之間的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