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報道
編輯:定慧 好困
【新智元導讀】這次不僅發布自研編碼模型Composer,還重構了IDE交互邏輯,可以最多8個智能體同時跑,早期測試和開發者都說Cursor 2.0真的太快了。
Cursor迎來重大升級,2.0版本來了!
一直「套殼」的Cursor這次終于發布了首款自研編碼模型Composer。
Composer的速度是同等模型的4倍。
Cursor說這是一款專門為低延遲智能編碼打造的模型,大部分任務都可以在30秒以內完成。
![]()
在Speed一欄,Composer的速度達到了200 Tokens/秒。
除了自研模型,Cursor這次重構了交互邏輯,帶來了多智能體模式,在單個提示下,可最多并行運行8個智能體。此功能使用git worktrees或遠程機器來防止文件沖突。
![]()
這次2.0版本還將瀏覽器嵌入編輯器內,這對于前端開發非常友好。
可以直接選擇元素并將DOM信息轉發給Cursor。
![]()
可以看這個實測,前端開發可以直接在瀏覽器選定元素,Cursor自動識別對應代碼。

這次更新還引入了全新的代碼審查功能,更容易查看 Agent 在多個文件中的所有更改,無需在各個文件之間來回切換。
![]()
這次一個更大的更新是引入了語音模式(Voice Mode),真就是動嘴編程了。
![]()
同時,改進了帶有標記上下文的復制/粘貼提示,已從上下文菜單中移除了許多顯式項,包括 @Definitions、@Web、@Link、@Recent Changes、@Linter Errors 等。
Agent現在可以自我收集上下文,無需在提示輸入中手動附加。
![]()
Cursor一直以來都在「套殼」,雖然作為一家百億美金估值的公司,卻一直沒有推出屬于自己的模型。
在過去的時間里,Cursor受困于Claude和其收費模式,導致大部分營收其實都貢獻給了Claude等AI模型廠商。
這樣依賴外部模型的局面,不僅限制了公司的自主創新,也讓其在市場中面臨著更高的成本和較低的利潤空間。
這次Composer的發布意味著Cursor也開始自研模型加入AI大戰中。
公司一大做大,自研模型是絕對避不開的一條路。
正如網友所言,不可能百億美金估值的公司護城河還是個套殼App~

在剛剛開幕的GTC 2025大會上,老黃特地cue到了Cursor:
在我們英偉達,每一位軟件工程師都在用Cursor。
它就像大家的編程搭檔,能夠幫忙生成代碼,大幅提升生產力。
用強化學習打造編程模型
在軟件開發的世界里,速度和智能是永恒的追求。
Cursor Tab(自研的補全模型)的使用體驗就能說明一切。
很多X上大佬就反饋過,他們最喜歡的還是Cursor Tab功能,既希望模型能瞬間理解編碼思路,還要很快的完成編碼。
屬于是「既要又要」了!
![]()
開發者往往希望使用既足夠智能又能支持交互式使用的模型,以保持編碼的專注與流暢。
Cursor早期試驗了一個代號為Cheetah的原型模型,Composer是該模型的更智能升級版,憑借足夠的速度支撐交互式體驗,讓編碼始終愉快順滑。
如何既要又要就是Composer需要達到的目的。
Composer是一種專家混合(MoE)語言模型,支持長上下文的生成與理解。
它通過在多樣化的開發環境中進行強化學習(RL),對軟件工程進行了專項優化。
每次訓練迭代中,模型都會接收問題描述,并被指示產出最佳響應,無論是代碼修改、方案規劃,還是信息性回答。
模型既能使用讀取與編輯文件等簡單工具,也能調用更強大的能力,例如終端命令和面向整個代碼庫的語義搜索。
![]()
強化學習能夠有針對性地優化模型,以更好地服務高效的軟件工程。
鑒于響應速度是交互式開發的關鍵,鼓勵模型在工具使用上做出高效選擇,并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大化并行處理。
此外,通過減少不必要的回復、避免無依據的陳述來訓練模型成為更有幫助的助手。
在RL過程中,模型會自發習得一些有用的能力,例如執行復雜搜索、修復linter錯誤,以及編寫并運行單元測試。
![]()
高效訓練大型MoE模型需要在基礎設施與系統研究方面進行大量投入。
Cursor基于PyTorch和Ray構建了定制化訓練基礎設施,以在大規模環境下支持異步強化學習。
通過將MXFP8 MoE kernels與專家并行和混合分片數據并行相結合,在原生低精度下訓練模型,能夠以極低的通信開銷將訓練擴展到數千張NVIDIA GPU。
此外,采用 MXFP8 訓練還能在無需訓練后量化的情況下實現更快的推理速度。
Composer一手實測
在更新Cursor到2.0版本后,我們第一時間體驗了這個模型。
第一反應,快是真的快,幾乎所有提示詞都是秒運行,十幾秒跑出結果。
![]()
首先是讓它生成一個MacOS的復刻網頁,雖然效果看起來像是Linux。
![]()
讓它模擬一個飛行器從地球飛往火星就不是那么優雅了。
![]()
不過這個Composer新模式似乎對前端UI效果非常擅長,雖然邏輯不能完全匹配,生成的頁面效果都不錯。
![]()
生成速度如下錄屏所示,很快,index.html甚至沒來得及錄進去。

這是網友的實測的速度。

還可以同時創建多個智能體一起跑。
![]()
這次大版本更新后,實測中發現,Cursor開始淡化外部模型的權重。
比如Composer下面試Grok、DeepSeek、K2,除了Grok都是開源,而GPT和Claude更是不見蹤影。
![]()
早期選中進行實測的開發者也表示,新的Composer模型非常快。
![]()
更多的獲得了Cursor 2.0的早期使用權限的開發者同樣表示,很快,很好。
![]()
從他們的實測報告中,我截取到了一些有價值的評論。
![]()
有人在對比測試中認為Composer非常快,這很棒,但是智能程度不如Sonnet 4.5和GPT-5。
![]()
還有一些比較極客的開發者認為他們還是喜歡CLI,而不是IDE。
而Cursor2.0并沒有讓團隊愛上它。
![]()
對于這次交互邏輯的改進,有人表示新的Cursor 2.0多智能體模式,非常適合寬屏模式。
![]()
這次Cursor 2.0大版本算是新的里程碑。
但是AI編程領域依然很卷,不論是珠玉在前的Cladue Code,還是Codex,還是國內各種編程工具。
![]()
Cursor的主要優勢就是趕了早集,一開始就占領了AI編程工具的心智。
靠著魔改VSCode+套殼API,一口氣做到了百億美金估值,也許這也是為什么現在有這么多的AI編程工具的原因。
這一次,Cursor終于開始自研編碼模型。
但到底誰能勝出,也許只有廣大開發者說了才算。
參考資料:
https://cursor.com/cn/blog/2-0
https://cursor.com/cn/changelog/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