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而外,
兩重創新!

當勞力士、雅典、百達翡麗推出硅游絲的時候,市場普遍認為在游絲材質這塊兒我們已經看到了歷史的終點。硅游絲夠輕、面對溫差變化表現始終穩定、最重要的還是防磁性能卓越,已經很難想象有比它更完美的形式存在了。但是說到這里肯定會有“但是”,采用傳統合金游絲的品牌點破了硅游絲在防震方面的劣勢,“買合金游絲還是硅游絲?”變成了現實的問題。
與此同時,多數品牌還面對另一個挑戰:要不要繼續做通勤表?通勤表是在性能上充分內卷的領域,防水和走時精度都要出眾。近年還有一些三萬元內的通勤表已經把高端鋼王的外形借鑒了過去,連設計的競爭也白熱化。我覺得通勤表市場,每個價位段只能容納兩個品牌,其他的不必在這里苦苦堅持,干脆做點更拿手的品類才是理智的選擇。
想得太多、立場太堅定,就會經常被打臉。上個月的日內瓦鐘表周上,泰格豪雅硬是用兩套新品分別證明了“游絲不用選”,以及“通勤表能突破”。核心部件和盤面設計,一內一外兩重創新——這比“鐘表與奇跡”表展還帶勁!
![]()
1
卡萊拉月相表,全天候的月相表
由外而內,先談卡萊拉月相表 Astronomer,品牌用它來聲明“賽車運動不是全部,在宇宙探索事業上我們也流過血和汗”。
![]()
Astronomer 的靈感源于1962年美國 NASA “水星計劃”的一次載人航天任務,宇航員約翰·格倫乘坐友誼7號飛船進入地球軌道,成為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人、第三個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類。但對表迷來說記住以下這點就夠了:這次任務也是瑞士表第一次進入太空,約翰攜帶的豪雅秒表成了歷史的里程碑。Astronomer 用月相功能來紀念63年前的創舉,也紀念了豪雅靠著計時表在人類各種活動里獲得的成就。他們不局限于賽車,還有宇宙探索、帆船賽和潛水,“Heuer”伴隨人類的勇氣踏入過任何讓人心跳加速的地方。任何人都得專注于一項事業才能有非凡成就,各項事業的成就匯聚起來才成了現在的泰格豪雅。
![]()
這套新作讓人興奮起來的當然是月相的呈現方式,很大一部分盤面都用來刻畫這幅場面,月相在29.5天里的完整周期歷歷在目,6點位置設有旋轉的月相指示盤,靠兩個三角箭頭分別從“具體形象”和“文字描述”兩方面呈現當前的月相是什么狀態。這種形態就是“指針式月相”,和通常的“窗口式”不同,它是歐洲各個佇立了幾百年的天文鐘上常見的形式,因為指針式更利于人們規劃未來的生活和生產,而不局限于眼前。
![]()
不過關鍵來了,我怎么找,也找不到這么“潮”的指針式月相啊!月相通常都偏古雅、偏具象化,而 Astronomer 轉而使用線條和圖形的不斷重復來勾勒畫面,色彩和真實感被丟進了垃圾堆。說點人話就是,這里的月相是 Art Deco(裝飾藝術) 的,它用規律彰顯出理性,理性塑造出莊嚴,讓我想到60年代太空競賽時期的宣傳海報,充滿了宇宙科幻風格(COSMIC SCI-FI)的裝飾藝術靈感。
![]()
新形式解決了老問題,月相和通勤表、休閑表原本怎么都不搭,一個感性浪漫、一個直率陽剛,湊成兩口子過日子還行,陰陽同體就有點奇怪了。現在這道壁壘被裝飾藝術的宇宙科幻風直接搗毀,由此帶來的實際意義是,買通勤表時的選擇面豁然開朗。原本比三針表復雜一點的話,無非“GMT”、“潛水”、“計時”三選一,尺寸上都要妥協。現在 Astronomer 用12.16毫米的厚度上就提供了夠吸睛的個性,它甚至比卡萊拉星期日歷型的12.57毫米還要薄,說它“得體”肯定沒毛病。
![]()
??aBlogtoWatch
很多品牌已經不適合再做通勤表,但 Astronomer 的出現,讓我覺得他們可以再考慮一下前途問題,畢竟這條賽道現在有了不卷性能的玩法,玩得還挺有新意。“性能”和“個性”,你總要沾一頭,兩邊都不搭的話,你何苦費這功夫呢?
![]()
??Teddy Baldassarre
2
碳游絲的真相是……?
接下來是今年的重頭戲——碳材質復合游絲 TH-Carbonspring(下面簡稱為碳游絲),以及實裝這項新技術的卡萊拉和摩納哥腕表。著手研究之前,我不覺得它值得花太大篇幅,因為各大媒體都介紹過了。但經過新加坡同行SJX 深挖了 LVMH(泰格豪雅是 LVMH 旗下品牌) 申請的專利,這種新游絲的全貌掀開了一角。
![]()
根據 LVMH 在2017年申請的專利“WO 2017/2 20672 A1”提到,它主要是由碳納米管+非晶體碳基體構成的。
![]()
隨后我們和泰格豪雅總部確認,發現專利和實際工藝有一點出入,碳纖維游絲的真相如下:
1. 在標準硅片上分別施加氧化鋁層、鐵層,用激光蝕刻技術在鐵上刻畫出游絲的輪廓,這幾層就構成了“晶圓基底(wafer)”;
2. 在晶圓上種植根根垂直的碳納米管叢林;
3. 往碳納米管之間注入“基體”——非結晶碳,用它連接碳納米管,注入完成后得到成型的螺旋游絲;
4. 將游絲從晶圓上剝離,形成“碳游絲”。
![]()
這種做法對應了泰格豪雅宣稱的四大優勢:防磁、高精度、輕量化、防震。防磁——碳本身不會受磁,它肯定和磁性絕緣。同時該專利還進一步揭露說,其中碳納米管的責任是控制游絲的尺寸精度,其直徑為10納米(典型值)。那是不是也可以把游絲的公差控制到納米級別?這叫“高精度”不過分吧?而多數情況下碳都是比金屬要輕,碳游絲體現同樣特征也很合理。
![]()
紫色部分是已經形成游絲輪廓的鐵,碳納米管會在上面生長,最后從晶圓上剝離
最后專利也提到,游絲的韌性、彈性是靠碳基體決定的,甚至更進一步,可以靠注入的基體量來控制。考慮到碳本身已經比硅要柔軟有彈性,不易斷裂,那碳游絲確實有可能是站在硅游絲的肩膀上更進一步的高級存在,什么“買金屬游絲還是買硅游絲”之類的選擇題可以就此打住了,說不定幾十年后會成為“拿著糧票去買肉”一般的都市傳說。
別忘了,它很少受溫差影響,能保持一貫穩定的精準度。
![]()
既然它這么強,那為什么別家不做碳游絲呢?可能是因為該技術由泰格豪雅的實驗室設計、研發、制造,一條龍完全掌握,包括4項專利(其中幾項還在申請過程中)。如果別家想做,那他們也要跨過泰格豪雅碰到過的難題。
![]()
記性好的人肯定記得,其實碳游絲不是今年才發布的,早在2019年泰格豪雅就正式公開過,但它遲遲沒有量產,僅在一些 Only Watch 拍賣的孤品腕表上出現。泰格豪雅的CEO Antoine Pin 先生在接受采訪時坦白,這就是因為在生產時發現碳納米管的孔隙會吸收表殼里的水汽、潤滑油等揮發物質,影響游絲的性能。
![]()
摩納哥系列Only Watch特別版碳纖維腕表
泰格豪雅的對應策略在另一份申請號為“WO 2025/114588 A1”的專利中有所體現,他們在基體表面進行CVD工藝(化學氣相沉積),讓表面產生疏水鈍化的效果,其中涉及氟碳鏈、抗壞血酸鈉、“電子被轟擊”之類我完全看不懂的字眼,但反正他們成功了。這種在表面進行的疏水技術有一大優勢:它既疏水、又保持了游絲的機械性能不變。而英國人發明的傳統游絲疏水方式需要在材料里混入特殊物質,它會改變游絲的性能。
![]()
別忘了這才是4項專利的其中2項,另外沒被發掘出來的專利或許記錄了他們在9年開發周期里碰到過的更大難題。總之,碳游絲不是任何人想干就干的,9年前泰格豪雅是看到硅游絲專利集團在使用那種材料時擁有很高的優先級所以才干脆自己下場搞一套新標準,而且用時間和金錢結實地砸了進去。我幾乎可以肯定這種面向未來的游絲今后一段時間里只能由泰格豪雅獨占,在硅游絲的專利過期以后、在鐘表游絲被發明350周年的當下,它可能是鐘表游絲神話的下一個繼承者。
3
買游絲送表,還送紀念大禮包
鑒于這次的卡萊拉和摩納哥新品是碳游絲的第一次量產,但數量也不多,各50枚而已,表本身如何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基本算是買游絲送表。每次看到它們盤面上仿佛游絲一樣的螺旋線,能想到這是紀念游絲誕生350年、碳游絲第一次量產的作品,那就足夠。
![]()
我在寫本文的時候特意查了下當年是哪塊表首先采用了硅游絲?恍惚之間意識到,這兩塊泰格豪雅今后也會是這樣被人搜索、回顧的對象。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每塊表都會留下痕跡,區別在于有的表被掛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有的表被記在鐘表大事件的回顧文章里,無非就是這點區別。
![]()
弓長工
足球迷、攝影小法師。周六在野外四處游蕩。
表態互動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對于全新“碳游絲”,你怎么看?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文章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