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老專家服務基層健康行動暨銀齡醫生進基層項目辦組建慰問團,在重陽佳節來臨之際,專程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慰問團實地走訪了派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總醫院、團場醫院及連隊衛生室的老專家的工作與生活場所,向這些堅守崗位的銀齡醫者送去節日問候,并在第八師石河子市總醫院舉行了一場情意滿滿的座談慰問活動。
![]()
前往需要的地方
“我學醫的目的就是治病救人,現在既然我還能干,還能給大家看病,我為什么不去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腎內科退休專家黃雯主任醫師結束查房趕來參加座談會,開場的一席話道出了所有服務基層老專家的心聲。
“我黨齡55年了,入黨的初衷是什么?我在入黨志愿書上寫的是為人民服務。”在座談會上,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骨科退休專家趙冬梅副主任醫師動情地說,“我父親是1936年參加革命的,我母親是1939年參加革命的,他們給了我很大的教育和啟發。”在趙冬梅看來,盡自己所能為患者解除病痛,是對紅色家風最樸素的傳承。“我不求工作多么偉大,能為患者做些什么我就做什么。”趙冬梅說。
趙冬梅是首批參加老專家服務基層健康行動的,今年是她參與項目的第5個年頭。“我覺得我身體還挺好。我還能做,那么我就盡量去做。我有多大本事,就用多大本事。”她說。
黃雯的選擇同樣如此。“雖說退休了,但我的身體還挺好,精神體力也可以。我們在臨床上摸爬滾打幾十年所積累下來的醫學知識和專業技能還在,如果就在家待著,是不是就浪費了?”黃雯說。
![]()
老專家服務基層不是個例,而是一群退休醫者的共同情懷。
項目的初衷是充分挖掘優秀退休醫務人員資源,提高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地區的服務水平。帶團慰問的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服務交流中心紀委書記王江紅介紹,該項目自2021年啟動至今,已累計為256家受援機構招募退休醫師182人。這些老專家大多從三甲醫院退休,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臨床經驗豐富。項目正需要這些有情懷、有技術的專家響應。
留下好團隊
黃雯的到來,改變了一名41歲尿毒癥患者的命運。
“這名年輕人很優秀,但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黃雯回憶,患者當時血肌酐超過900微摩爾每升。黃雯接診后,仔細分析病情,發現雖然指標已達尿毒癥水平,但患者沒有水潴留等全身狀況,還可以延緩透析。“我給他采取腎臟病一體化治療,涵蓋飲食、日常生活、臨床用藥等各個方面,同時讓他自我監測血壓,定期復診。”黃雯說,現在患者血肌酐降到700微摩爾每升,血鉀穩定,血色素糾正到正常范圍,可以平穩過渡到維持性血液透析。
更重要的是,黃雯通過救治這名患者,向當地醫生傳授了寶貴的臨床思維。
“臨床醫生在判斷患者病情的時候,不能簡單依靠診斷標準判斷下一步怎么做,而應該結合患者的全身狀況進行判斷。”她說,同時要注意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在骨科,趙冬梅的臨床操作經驗同樣讓當地醫生受益匪淺。一次手術中,當地醫生對一名右側脛骨粉碎骨折患者先上了鋼板,但怎么調整都不行。趙冬梅趕到后,果斷給患者拆除鋼板,先用可吸收線捆扎固定,再上鋼板。按照她的方法,手術一會兒就做完了。
科研能力是提升基層醫療水平的另一關鍵。趙冬梅發現,基層醫院普遍忽視科研。她啟發當地醫院護士長可以將“3D打印精準護理”和“老年患者術后譫妄”作為研究方向。她還建議當地醫生研究干細胞、血小板因子血漿等再生醫學技術在骨延遲愈合、股骨頭壞死中的應用。“我們整天觀察患者,要琢磨怎么解決問題。”趙冬梅說。
趙冬梅強調,老專家服務基層的意義不在于做多少手術,而在于傳授理念和經驗。“如果我把手術都做了,那他們就學不到真正的東西。”
黃雯同樣注重培養當地醫生的臨床思維和能力。“我知道的東西一定會告訴大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是參與項目的老專家們的重要使命。
這樣的使命信念,在全國各地的眾多銀齡專家身上得到了回響。曾詠梅退休前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人民醫院支援期間,她不僅在門診看疑難雜癥,還參與住院查房、手術帶教、科研教學,手把手帶教年輕醫生,給醫院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好團隊”。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醫院婦產科退休的杜景云主任醫師秉持“傳、幫、帶、教”的理念,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人民醫院支援期間,查房時會隨時向年輕醫生提問,讓他們深入思考,鍛煉臨床思維能力……
把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傳授給當地醫生,不僅是趙冬梅和黃雯的堅持,也是所有老專家的共識。
讓銀發醫者安心奔赴
服務基層并非空談,而是有實實在在的數據支撐。
王江紅表示,迄今為止,老專家服務基層健康行動已派出專家服務近4800天,開展門診1.38萬余人次、手術指導700余例、帶教基層醫務人員超1000人,指導新建或優化科室20余個,推廣新技術50余項,探索形成“1+N”幫扶、遠程會診等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層服務能力。
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是關鍵。王江紅表示,項目辦積極謀劃,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一是精準對接需求,拓展專業領域,優化專家匹配機制;二是豐富項目內涵,在持續派駐醫療專家的同時,啟動基層專科培訓,并探索銀齡藥師等新領域;三是加強組織動員,多渠道宣傳推介,擴大專家來源,提升對接成效。”王江紅強調,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服務交流中心將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和國家中醫藥局醫政司的指導下,按照受援省份再擴大、支援專業范圍再擴大、派出專家數量再擴大的要求,進一步強化服務保障,做好老專家選派對接與全程服務;優化運行機制,搭建派員醫院與受援機構深度協作平臺;加強宣傳引導,弘揚老專家奉獻精神,擴大項目影響。
“醫院的各級領導對我們都非常重視、關心和愛護,從工作到生活都安排得事無巨細,工作環境、住宿條件、伙食待遇都讓我們感到格外舒心、安心。”黃雯感慨道。
北京同仁醫院離退辦主任劉晶作為慰問團成員之一,言語中滿是欣慰與踏實感:“看到我們的老專家在基層的工作和生活都得到妥善安排,有堅實的保障,我們就放心了!”
慰問活動在溫馨的氛圍中落下帷幕,兩名老專家又回到了各自的崗位,黃雯走向腎內科病房,趙冬梅前往骨科門診,重陽佳節的祝福已化作她們繼續前行的力量。她們的故事,是散布全國各地銀齡專家的事跡的縮影。這些老專家帶著幾十年的臨床積淀跨越山海,在病床前、手術臺邊、門診室里發揮余熱,為輻射帶動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添磚加瓦。
![]()
文:健康報實習記者 劉陽河 記者 段夢蘭
編輯:李詩堯
校對:于洋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