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有人心存幻想,那現在該醒醒了。美國是我們的敵人,而他們那位夸夸其談的‘和平締造者’,如今已正式踏上對俄戰爭之路。”
10月23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社媒“電報”上的這番怒吼,如同一顆投入國際政壇的重磅炸彈。
![]()
言辭之激烈,定性之徹底,堪稱特朗普上臺以來,俄方對美最尖銳的指責。
這番火力全開的背后,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俄羅斯的暴怒,究竟是對特朗普個人幻想的最終破滅,還是一場醞釀已久的地緣政治攤牌?
答案是,兩者皆有。
這是一場由失望點燃的必然爆發,是“隱忍”策略失敗后,俄羅斯選擇的正面硬剛。
回顧特朗普自2025年初重返白宮后的數月,俄羅斯的表現堪稱“極度克制”。
特朗普曾公開將俄羅斯稱為“紙老虎”,言語間充滿輕蔑,但俄方的回應始終保持著近乎隱忍的低調。
克里姆林宮的策略,似乎是“哄著”這位難以預測的美國總統——無論對方放出何種狠話,都避免直接升級為口水戰,試圖為雙邊關系保留一絲回旋余地,期待能在關鍵議題上,尤其是烏克蘭問題上,與華盛頓達成某種交易。
然而,俄羅斯的“綏靖”姿態,換來的不是投桃報李,而是特朗普接連的組合拳。
![]()
十月中旬,局勢急轉直下。
特朗普政府先是要求印度大幅削減甚至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意圖掐斷莫斯科的經濟;
隨后,美方又明確表態支持歐洲盟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計劃,為其背書打氣。
最終,在10月22日,特朗普親自證實取消原定于布達佩斯舉行的美俄元首峰會,幾乎是同時,美國財政部宣布對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盧克石油(Lukoil)這兩大能源巨頭實施制裁。
這一連串動作,精準地打擊了俄羅斯的經濟命脈與國際外交空間。
它傳遞出一個冷酷的信號:原本試圖欺騙、籠絡特朗普的俄羅斯,反而正在被特朗普“耍了”。
特朗普政府用行動表明,其對俄戰略的核心并非個人好感,而是赤裸裸的“美國優先”與戰略壓制。
這對于一個自視為世界一極的大國而言,無疑是無法容忍的羞辱。
![]()
梅德韋杰夫在帖文中譏諷特朗普為“夸夸其談的‘和平締造者’”,并直斥其與“瘋狂的歐洲沆瀣一氣”,正是這種被戲弄后的憤怒情緒的極致宣泄。
因此,梅德韋杰夫的怒吼,絕非一時沖動的產物,而是這段時間以來怒火積攢后的總爆發。它標志著俄羅斯對特朗普政府的所有期待已徹底清零。
更進一步看,俄美關系走到今天這一步,并非偶然,而是一種深層次的必然。
首先,美國國內政治已形成強大的“反俄共識”。
無論誰入主白宮,來自國會和戰略界的壓力都使其難以在實質上對俄緩和。
特朗普取消會晤后,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仍表示“希望與俄方會晤”,這恰恰暴露了美國決策體系的矛盾與內耗,但最終出臺的政策卻只能是更強硬。
特朗普試圖展現與前任不同的外交風格,但行動上卻被迫甚至主動地走上了更嚴厲的制裁之路。
![]()
其次,俄烏沖突的本質決定了雙方難以妥協。
俄羅斯尋求的是對其勢力范圍和安全利益的正式承認,而美歐又是各有算盤。
當特朗普宣布“是時候了,我們等了很久”并對俄油企下手時,他打擊的正是俄羅斯的經濟,打擊的是俄羅斯某些人對特朗普存在的幻想。
而梅德韋杰夫隨即宣稱“我們要在唯一可能實現勝利的地方奪取勝利,那就是在戰場上”,則是對此的強硬回應。
雙方的行動與言論,正在將解決路徑越來越遠地推向戰場,而非談判桌。
![]()
梅德韋杰夫的怒吼,或許正式宣告了一個以大國對抗為鮮明特征的、更加不確定的時代來臨。它撕下了俄美關系最后一塊溫情的面紗,將最赤裸的戰略敵意公之于眾。
從隱忍哄騙到火力全開,俄羅斯對特朗普的態度轉變,是一部希望落空、策略失敗的教科書。當“哄騙”失效,“攤牌”就成為唯一的選擇。
未來,我們或將看到更多“毫無顧忌”的對抗,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還是在沒有硝煙的經濟與外交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