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29日,一項最具影響力卻又最被低估的發(fā)明在紐約市場上橫空出世,本月正是其面世80周年。伯羅筆看似平凡無奇,但它迅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徹底改變了溝通方式。
![]()
每年,圓珠筆的銷量都大得驚人。僅單一品牌的某一型號,其銷售速度就達到每秒57支,到2006年時已累計售出1000億支。請記住,這并非指所有筆或某一家公司的所有筆,而僅僅是單一品牌的某一型號。若將全球所有品牌的銷量加總,難怪道格拉斯·亞當斯曾虛構出一個星球,那里丟失的伯羅筆會通過太空中的蟲洞遷移,去享受以伯羅筆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這種筆在全球各地名稱各異,但主要有兩個稱謂。一是"圓珠筆",描述了其工作原理;另一個是"伯羅筆(biro)",得名于發(fā)明了第一個實用版本的發(fā)明家。
無論叫什么名字,這些筆都如此廉價,以至于成了"一次性時代"的典型代表。當一支筆寫不出字時,人們會把它扔掉,因為抽屜里肯定能找到替換品;如果沒有,花一杯小份拿鐵的錢就能買上好幾打。
事實上,我們對此完全習以為常。它們通常觸手可及,我們拿起就用,甚至無需思考。它們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如此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以至于我們忘記了它們本身是多么精密的科技產品 —— 直到我們需要卻找不到時才會想起。因此,應急物品清單上常常包含筆,也就不足為奇了。
伯羅筆問世之前
但圓珠筆從何而來?它有何特別之處?
在伯羅筆問世之前,用墨水書寫的方式自古以來了無新意:人們曾將鵝毛筆削出筆尖,并在尖端開縫以蘸取墨水,再書寫到紙張、羊皮紙或紙莎草紙上。幾百年前,出現(xiàn)了鋼質筆尖的筆;到了19世紀,發(fā)明了鋼筆,其筆桿內的橡膠儲囊可以儲存一定量的墨水。
但這些筆都有非常嚴重的局限性。鋼筆也非常昂貴,常被當作紀念重要時刻(如學校畢業(yè))的禮物贈送。此外,還有許多材料是鋼筆根本無法書寫的。
用一顆在承軸內滾動以蘸取和輸送墨水的小金屬球來替代筆尖的想法并不新鮮。1888年,美國人約翰·J·勞德就為一種粗糙的圓珠筆申請了專利,這種筆可以在皮革、木材和粗包裝紙上書寫。但它效果不佳,銷量慘淡,最終專利也失效了。多年來,人們進行了許多其他制造圓珠筆的嘗試,但這些筆都極為粗糙,常常連寫一個清晰可辨的字都困難,要么就是在不堵塞時漏墨得像篩子一樣。
拉斯洛·比羅(László Bíró)
然后,到了20世紀30年代,拉斯洛·比羅登場了。在他的祖國匈牙利,他除了擔任報社編輯外,還曾嘗試過許多其他行當,包括催眠師、賽車手和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如今,他已入選美國國家發(fā)明家名人堂,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
![]()
作為一名記者,比羅工作中感到沮喪的一點是鋼筆非常不實用:灌墨速度慢、容易濺墨、留下污跡斑斑的頁面,而且墨水干得也慢。相比之下,報社印刷報紙所用的墨水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種墨水幾乎瞬間干燥且不會弄臟。
在他身為牙醫(yī)并具備化學背景的兄弟喬治的協(xié)助下,比羅開始著手創(chuàng)造一種基于粘稠墨水(類似于新聞印刷用墨)的新型圓珠筆設計。在經(jīng)歷了許多技術性和財務上的錯誤起步與挫折之后,最終的成果是一支在承軸中裝有鋼珠、筆芯內填充著不像傳統(tǒng)墨水那樣容易蒸發(fā)的墨水膏的筆。這個簡單的描述背后是大量的工作:尋找合適的球體形狀、合適的墨水成分,并解決數(shù)十個細節(jié)問題。但這一切努力最終在1938年獲得了一項英國專利。
阿根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比羅的研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政治動蕩的時期。匈牙利政府日益公開奉行法西斯主義,作為猶太人,比羅一家受到的威脅與日俱增。幸運的是,比羅在酒店偶遇當時的阿根廷總統(tǒng)奧古斯丁·佩德羅·胡斯托,并受邀到阿根廷設廠。幾經(jīng)耽擱后,比羅和他的家人經(jīng)法國逃往了阿根廷。
這或許讓比羅一家更加安全,但推銷這種名為"Biro"的新筆仍然遠非易事。由于財務和個人問題,比羅的發(fā)明最終卷入了一系列涉及不同國家和不同公司及個人的國際專利和許可協(xié)議之中。
伯羅筆似乎永遠無法進入大眾市場,但戰(zhàn)爭改變了這家初創(chuàng)公司的命運。當時,這種新筆引起了英國供應部和飛機生產部的注意,他們?yōu)橛始铱哲娪嗁徚?萬支。 RAF的飛行員需要在飛行中填寫飛行日志、標記圖表和進行計算,因此他們需要一種不會像鋼筆在高空那樣漏墨,并且能像鉛筆一樣隨意使用的筆。
戰(zhàn)后
戰(zhàn)后,比羅改進了設計,通過毛細作用而非重力使墨水流動,從而使墨水流動更順暢,這樣筆就可以以不同角度握持。與此同時,其他公司對圓珠筆產生了興趣,它們要么獲得了比羅設計的授權,要么通過逆向工程繞開了他的專利。
1945年,伯羅筆在美國和英國大規(guī)模上市,結果好壞參半,因為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例如,雷諾茲公司與紐約金貝爾百貨公司達成協(xié)議,銷售其版本的圓珠筆 —— "雷諾茲火箭",第一周就賣出了3萬支。
不幸的是,各家公司的筆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貴得驚人,雷諾茲筆售價12.50美元,按2021年的美元計算相當于192.00美元。結果,小眾市場很快飽和,許多公司倒閉。
然后,在20世紀50年代,法國企業(yè)家馬塞爾·比什獲得了比羅設計的授權,并通過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對其進行了改進。這就是著名的Bic Cristal,也稱為Bic Pen,它由一個簡單的圓珠筆頭固定在一個透明的塑料儲墨管上,儲墨管置于六角形塑料筆桿內,筆桿中部有一個神秘的小孔用于平衡氣壓。它迅速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筆,并很快出現(xiàn)了許多仿制品,銷量達數(shù)十億支。
自伯羅筆問世以來,其設計基本保持不變。 然而,多年來也出現(xiàn)了一些創(chuàng)新。在極其成功的Bic Cristal上市一年后,派克公司開始銷售其Jotter型號,其流線型設計和可靠的伸縮機構成為了半個多世紀的標準。1962年,東京文具公司的霍里谷雄(后為Pentel)發(fā)明了現(xiàn)代纖維尖筆,將記號筆變成了一種實用的書寫工具。
在太空競賽的鼎盛時期,保羅·C·費舍爾發(fā)明了他的費舍爾太空筆,用加壓式墨囊替代了標準墨芯,使其能夠在零重力條件下書寫,成為阿波羅任務中首次在月球上使用的筆。隨之而來的是滾珠筆,然后是中性筆,它們使用新的墨水配方,能以各種鮮艷的色彩實現(xiàn)更順滑的書寫。
伯羅筆的革命
在伯羅筆問世之前,書寫是一種儀式。走進任何一家超過百年歷史且未經(jīng)大規(guī)模翻修的酒店,你很可能會在大堂甚至客房里看到為客人準備的寫字臺。
![]()
如果你想寫字,可不是從口袋里掏出筆就開始涂寫。你需要一個堅固、平坦的桌面。你需要合適等級的紙張、一支好用的筆、擦拭筆尖的布、一個墨水瓶、吸墨紙、吸墨滾臺和阿拉伯膠砂(用于吸收多余墨水) —— 更不用說還需要足夠的耐心等待墨水變干。如果你家境富裕,可能擁有一支鋼筆,這省去了墨水瓶,但并未完全擺脫,因為如果書寫量大,鋼筆仍需每天灌墨。否則,墨水仍會在儲囊中干涸。
除此之外,用這些老式筆書寫的方式也與今天大相徑庭,遠不止需要每隔幾個字就得蘸一下墨水。使用圓珠筆時,人們將筆尖壓在紙上,墨水就簡單地滾到纖維上。然而,使用蘸水筆或鋼筆時,墨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或者在更復雜的鋼筆中,通過活塞的力量流出。此外,使用它們書寫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避免墨水飛濺或被尖銳的金屬筆尖劃破紙張。
難怪作家和職員很容易通過他們沾滿墨跡的手指和襯衫被辨認出來。
因此,使用老式筆書寫時,讓筆尖始終貼著紙張并盡可能少抬起,會容易得多。用這種筆書寫草書相對快速輕松,結果也清晰可辨。而像如今許多人那樣書寫方塊印刷體,則速度慢、不整潔且難以辨認。
使用圓珠筆,人們幾乎可以在任何表面上不假思索地書寫,甚至在水下,如果你有這種沖動的話。甚至還有可以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工作的筆。這是一項因其簡潔而如此巧妙的技術,直到我們的筆墨用盡,我們甚至都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
盡管大多數(shù)人沒有注意到,因為這一切發(fā)生得太緩慢,但伯羅筆確實改變了我們的書寫方式。如今,書寫方塊印刷體越來越普遍,而草書則如此罕見,以至于人們常常質疑是否還有必要教孩子們學習。這是一場自印刷機發(fā)明以來未曾見過的書寫溝通方式的演變,并將其前身降級到了書法和懷舊的角落。
所以,下次當你在銀行柜臺草草寫下金額并在單據(jù)上簽名時,不妨花點時間想一想,正是那個顛覆性的故事,讓你這個簡單的舉動成為可能。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