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險保費沖 2000 億背后:車主喊貴,險企喊虧,這盤棋咋下?
新能源車賣得火,車險也跟著 “起飛” 了!
金融監(jiān)管總局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 9 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jīng)干到 58%—— 也就是說,每賣 100 輛車,近 60 輛是新能源。更猛的是,新能源車險保費今年預(yù)計突破 2000 億元,增速超過 30%,妥妥的千億賽道!
![]()
但這 “紅火” 背后,其實藏著不少門道。
一、新能源車主:保費咋比油車貴這么多?
有個很直觀的對比:2024 年燃油車車險保費 9137 億,是新能源的 4.5 倍。但當年燃油車保有量 3.45 億輛,是新能源(2472 萬輛)的 14 倍。算下來,新能源車的車險保費平均是燃油車的 3 倍多!
為啥這么貴?
說白了就是 “風險高,成本高”。新能源車的電池、電機這些核心部件維修起來特別貴,而且很多配件只有車企自己有,供應(yīng)鏈封閉,定損理賠難度大。再加上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車的出險率也不低,尤其是營運車輛和新車,保險公司賠錢賠得肉疼。
![]()
二、險企:我們其實在 “貼錢” 賣保險
中國精算師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很扎心:2024 年新能源車險整體還是虧損的,車均風險成本是燃油車的 2.2 倍,但平均保費僅為燃油車的 1.7 倍 —— 根本覆蓋不了成本。
為啥會這樣?
- 出險率高:新能源車尤其是營運車(網(wǎng)約車、出租車)和新車,出險概率比燃油車高不少。
- 維修成本高:電池、電機維修技術(shù)門檻高,配件還貴,比如換個電池可能要幾萬甚至十幾萬。
- 定價沒底氣:很多新品牌、新車型沒有歷史承保數(shù)據(jù),險企沒法精準定價,只能 “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也不是所有險企都虧,人保、平安這些頭部玩家已經(jīng)開始盈利了。人保財險新能源車險市場份額 34.2%,甚至超過了燃油車業(yè)務(wù);平安產(chǎn)險上半年也實現(xiàn)了新能源車險承保盈利。
![]()
三、監(jiān)管和車企:聯(lián)手破局
面對這 “車主喊貴,險企喊虧” 的局面,各方都在想辦法。
金融監(jiān)管總局正在推動保險車型綜合分級制度,簡單說就是給不同車型的風險 “打分”,風險低的保費便宜,風險高的保費貴,讓定價更合理。同時還引導保險業(yè)和汽車業(yè)簽合作備忘錄,從源頭降低車輛全生命周期的風險和成本。
車企這邊也在行動,比如和險企合作優(yōu)化維修體系、共享數(shù)據(jù),甚至推出 “官方合作險”,既能保障車主權(quán)益,也能幫險企控制成本。
還有個關(guān)鍵變化:新能源車險的自主定價系數(shù)會逐步放開,最終和燃油車一樣。這意味著險企可以根據(jù)車輛實際風險靈活定價,比如你的駕駛習慣好、車輛安全配置高,保費可能就便宜,反之則貴。
![]()
四、未來:新能源車險會更 “香” 嗎?
中短期來看,隨著新能源車車齡增加、新車占比下降,再加上營運車市場逐漸飽和,出險率會慢慢降下來,車險費率也會趨于平穩(wěn)甚至小幅下降。
長期來看,智能化、綠色化趨勢下,車險的玩法會大變樣。比如智能駕駛普及后,保險可能不僅保 “人開車”,還要保 “車自己開” 帶來的風險,車企、軟件商、硬件商的責任也要納入保障范圍。車險定價可能會結(jié)合你的行車數(shù)據(jù),變成 “千人千價”。
所以,新能源車險這盤棋,現(xiàn)在還在 “布局階段”。對車主來說,未來保費會更合理;對險企來說,盈利空間會逐步打開;對車企來說,也能倒逼產(chǎn)品更安全、更可靠。
總之,新能源車險的 “千億賽道” 才剛起步,后面的故事還長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