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十屆三中全會,鄧公恢復黨政軍領導職務,不久便進行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
先是針對行政單位,一口氣裁減了11位副總理,把很多冗余的崗位一并取消。后又主抓軍隊系統,推動“百萬大裁軍”,這些都是大魄力大手筆。
其實中央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時代在發展,我們本已落后太多,想要追上就必須經歷重大的變革。當然,對被裁掉的部隊來說,這肯定是一件難過的事。
![]()
軍人視榮譽為第二生命,番號則是榮譽的主要載體,那些能流傳下來的部隊哪一支沒有輝煌的過往?
更何況1985年被裁掉的11個軍里,有5支都是外戰勁旅,用名震全球來說都不為過。很多從軍之人當時痛哭流涕,可為了大局,他們最終還是選擇接受。
那么,當初單純被撤裁的11個軍番號分別是什么?他們又曾在歷史中留下過什么印記呢?
![]()
一、11軍
11軍在組建后參加過渡江戰役、成都戰役,西南解放后留在當地肅清土匪。1950年7月西南局勢逐漸穩定,11軍被撤銷,一部分編入18軍,一部分則編入剛成立的北海艦隊。
1951年3月,由于抗美援朝戰事激烈,11軍重新組建,不過局勢并未惡化到無法控制的局面,所以11軍沒有入朝并于1952年10月撤銷,麾下編入16軍、26軍和空軍部隊。
1969年,中蘇關系非常緊張,為了防備敵人的突襲,南方各大軍區抽調精銳北上。其中昆明軍區原本下轄了2個軍,將54軍調走后,就只剩下1個軍。
為了駐地安全,1969年11月昆明軍區重建11軍,十年后的對越自衛反擊戰,11軍是參戰部隊之一,取得殲敵2899人、俘敵58人的成績。
1984年,11軍在收復者陰山的過程中表現非常出彩。部分連隊先后被授予“者陰山英雄連”、“者陰山鋼刀連”、“者陰山穿插英雄連”等光榮稱號,打擊西南之敵, 他們很有經驗。
但是在大裁軍中,昆明軍區并入成都軍區,11軍也就隨之被撤銷了。
![]()
二、19軍
這支部隊在解放戰爭中是由陜南軍區編成,屬于二線部隊,主要執行配合、牽制任務。不過其也經歷了大型戰役、戰斗200余次,做出巨大貢獻。這支部隊命運比較曲折,還曾被改編成石油工程第1師,終在1985年被撤銷。
三、29軍
這支部隊自創建起就在華東戰斗,渡江戰役、福州戰役、漳廈戰役等等都立下大功,后來也是長期駐于福建。1985年,福州軍區與南京軍區合并,29軍就隨之被撤銷。
![]()
四、43軍
這支部隊的歷史相當長,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時期葉挺獨立團中的一部。解放戰爭從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是四野五個主力軍之一,有著“攻堅老虎”之美譽。
建國初由于一直在中南執行剿匪、警備任務,就沒有參加抗美援朝。不過,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43軍表現非常不錯,進攻諒山五戰五捷,斃敵4991名,傷敵177名,俘敵101名,無愧精銳之名。
1984年下轄的127師偵察連參與兩山收復戰,獲得軍委授予的“英雄偵察連”稱號。
可惜,43軍在1961年曾被撤銷過,1968年才重新組建,因此1985年時武漢軍區以43軍軍史時間短為由,將撤編43軍的方案上報軍委,最終這個番號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
五、46軍
46軍也是出自四野系統,不過是從冀熱遼劃歸到東北的,名氣和戰斗力都不如前面的43軍。抗美援朝46軍有參戰,但時間是在1952年9月,已沒什么大戰可打。
1978年,46軍駐地由江蘇徐州調到了山東臨沂,因此錯過次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1985年,下轄的部隊倒是有一些參加了老山的戰事,但同年這個軍的番號就被撤銷了。
六、50軍
這支部隊非常有名,由起義部隊改編而來,抗美援朝又打出了極好的戰績,一度是作為榜樣宣傳的,在朝鮮戰爭,50軍屬于外戰勁旅。
但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50軍下轄的448團卻傷亡慘重,甚至出現干部帶著戰士們一起投降的情況。有這個不太光榮的過往在,1985年番號就被撤銷了。
![]()
七、55軍
這也是起義部隊改編而來,陳明仁長沙起義后部隊編為解放軍21兵團,在廣西剿匪中相當亮眼。不過隨著局勢平穩,21兵團縮編為了55軍。
他們沒有參與抗美援朝,不過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卻打得特別好,負責主攻同登、諒山,讓越軍吃盡了苦頭。
戰后統計,55軍殺敵10309人,打傷400多人,俘虜109人,成績是參加的九個軍里最好的。他們被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集體與個人分別占了全軍的16%和18%!
本來按照這個戰績,55軍是不會被撤的,廣州軍區最初的方案也是保留55軍、撤銷42軍,但最終由于“裁新留舊”、防區位置等原因,軍委最終撤掉了55軍。
![]()
八、60軍
這支部隊跟50軍一樣,都有一次警示全軍的教訓——60軍180師在抗美援朝中被打得傷亡慘重。
在1985年,60軍隸屬于南京軍區,在軍區內跟擁有紅軍血統的第1軍、12軍相比有些差距,而且南京、福州兩大軍區合并后,還要消化原福州軍區的29軍、31軍,經過多方面考慮,60軍就被撤裁了。
九、66軍
這支部隊與60軍都出自解放戰爭的華北,也同樣上過朝鮮戰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66軍打得不錯,涌現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和先進集體,包括特等功臣于德江、特等功臣劉桃順、特等功臣張續計、“曲橋里阻擊英雄營”、“鋼膽鐵身戰地英雄通信連”等等。
回國后,該軍在北京軍區也一直是鋼鐵王牌。然而,66軍在1980年出了個炮兵團事件,影響極壞,所以最終就被撤裁了。
![]()
十、68軍
這支部隊最初由晉察冀的地方部隊整編而來,不過戰斗力非常不錯,麾下的203師也是全軍的王牌師。
抗美援朝戰爭中,68軍表現亮眼,尤其是金城戰役中,該軍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率一個偵察班,端掉韓軍首都師1團團部,并繳獲了該團“優勝”虎頭旗,這種斬獲非常難得。
可是在1985年,68軍所在的沈陽軍區,其他兄弟部隊都太耀眼了。16軍、23軍、39軍、64軍都有紅軍血統,40軍則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都戰績突出。從軍史、資歷、貢獻等方面來看,最終就是68軍被撤掉。
十一、69軍
這個番號有兩支部隊獲得過,最初是華北7縱改編,1949年3月就被撤銷,后來是起義部隊改編。
1950年12月,董其武所率的綏遠起義部隊改編為解放軍23兵團,1951年9月去朝鮮戰場進行機場建設,數月后回國被縮編為69軍。該軍軍史較短,又沒有經歷太多重要戰事,所以就被撤裁了。
![]()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這些部隊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并在歲月中留下濃厚一筆,后人會記得那些輝煌、那些過往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