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手機產量達9.61億臺,其中智能手機產量7.58億臺。在產量持續走高的同時,廢舊手機存量也同步攀升。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估算,我國年均產生廢舊手機超4億部,約60%被消費者留在家中,不足40%流入市場,而通過正規渠道處理的比例,僅占總量的5%。
全國年均產生廢舊手機超4億部
回收率低

生活中,因回收價格未達預期,不少消費者選擇將舊手機閑置。原價5000多元的手機,因型號老舊,回收報價普遍僅幾百元,這樣的價差讓多數人打消了出售念頭。
除了回收價格偏低,個人信息安全顧慮,也成了廢舊手機回收的重要阻礙。消費者擔憂的隱私數據涵蓋多方面,從日常拍攝的照片、微信聊天記錄,到綁定的銀行卡、支付軟件信息,即便手動刪除,仍擔心存在被技術恢復的風險。
![]()
兩大顧慮疊加下,“留之無用,棄之可惜”成了消費者對舊手機的普遍態度。大量舊手機被長期閑置在抽屜、儲物箱中,沒有進入回收流程。
“每年的4億部廢舊手機,大約2.5億部閑置在家,僅有1.5億部手機流通到了市場,加上近20億存量,預計當前廢舊的手機累計存量達到40億部左右。”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說。
廢舊手機資源回收價值高

大量閑置的廢舊手機,其實是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富礦”。一部手機配件含60多種元素材料,1噸舊手機約能提取200克黃金及其他可再生材料。但現實中,多數舊手機要么長期閑置,要么隨普通垃圾填埋、焚燒,既浪費資源,其中的重金屬還會對土壤、水體造成長期污染。
舊手機是如何“變廢為寶”的?在湖北武漢的一家廢舊手機專業拆解企業,經過分揀、拆解、提煉等多道專業工序,舊手機主板可分離出黃金、銅、銀等貴金屬,電池、外殼等部件也能通過技術處理實現資源再生。該企業技術負責人介紹,1噸廢舊手機提取的黃金量,遠高于同等重量金礦的產出,資源利用效率顯著。
![]()
行業數據顯示,每完成一單二手手機交易,手機平均使用壽命能延長2年以上,可實現約25公斤碳減排,相當于一棵樹一年多的固碳量。但該負責人坦言,當前企業的舊手機回收量遠不能滿足生產需求,每月回收量僅夠車間30%的拆解產能,大量舊手機仍滯留在消費者手中。一旦這些手機被隨意丟棄,隨垃圾填埋或焚燒,其中含有的鉛、汞等重金屬,會對周邊土壤和水體造成不可逆的污染。
以舊換新政策
激活廢舊手機回收市場

面對數以億計待盤活的廢舊手機資源,如何打破“消費者不愿賣、企業收不到”的僵局,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國家推行的“以舊換新”政策,正通過購新補貼的經濟激勵,讓廢舊手機從閑置品轉變為購新“抵扣款”,逐步調動起消費者的參與積極性。
“以舊換新”政策的效果已在市場端顯現。相關媒體從電商平臺及線下連鎖手機賣場獲悉,政策推行后,部分平臺手機銷量較此前翻倍,線下門店的廢舊手機回收量同比提升超50%。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國慶假期期間,參與“以舊換新”的訂單中,超六成消費者是首次出售閑置舊手機,市場潛力正逐步釋放。
![]()
回收流程的便捷化,也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的參與門檻。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手機賣場,消費者選好新機后,只需掃描店員提供的二維碼,按提示完成手機型號填報、功能檢測,3分鐘內即可得出估價結果,確認回收后,補貼金額能當場抵扣新機價款,整個過程高效透明。
在政策補貼和技術升級的雙重推動下,廢舊手機回收產業正加快發展。如今,消費者線上可通過電商平臺預約上門回收,線下能到門店現場完成交易,兩種渠道都能便捷地將舊手機轉化為購新補貼,“買新賣舊”正慢慢成為手機消費市場的常態。
技術升級
破局廢舊手機回收行業痛點

“舊手機里的數據能徹底清干凈嗎?”“回收后的手機會不會被翻新再賣?”這兩大疑問,是許多消費者心中的顧慮。如今,回收企業通過數據安全擦除、全流程追溯等技術手段,正逐步打消這些擔憂,推動回收市場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手機回收門店,工作人員先對手機外觀、通話、聯網等基礎功能進行檢測估值,估值確認后,會當場啟動隱私清除程序,完成手機數據的初步清除。
![]()
完成門店初步處理后,這些廢舊手機會被統一送往位于廣東的自動化運營中心,進行深度處理。在運營中心,全自動流水線上的機器人有序作業,一方面對每臺手機執行深度數據清除操作,確保原有數據無法恢復;另一方面完成70余項硬件檢測,覆蓋外觀、屏幕靈敏度、按鍵功能、攝像頭像素等關鍵部件。一旁的X光掃描儀還能穿透機身,精準檢測內部零件是否存在維修、更換痕跡。
![]()
所有檢測結果會生成專屬條形碼,貼在手機背面作為二次銷售的品質憑證。工作人員介紹,消費者掃描條形碼,就能清晰查看手機的硬件檢測報告,包括屏幕是否更換、電池健康度等核心信息,相當于給二手手機“驗明正身”,有效避免翻新機流入市場。
![]()
此外,針對隱私安全格外敏感的消費者,企業還推出了物理銷毀服務。消費者通過小程序下單“隱私保密回收”后,手機會被當面裝入專用密封袋,并生成唯一的全程可追溯身份識別碼。從上門取件、物流運輸,到分揀拆解、入爐熔毀,消費者可通過識別碼隨時查看進度,最終電子芯片會被熔煉成金屬原料,實現安全回收與資源再生的雙重目標。
來源:《朝聞天下》、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