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年前,隨著宜萬鐵路正式通行動車,滬漢蓉鐵路全線駛上“快軌”,以武漢為中心,以京廣高鐵與滬漢蓉鐵路交會的十字架為支撐,我國高鐵稠密的“米”字網正式形成,武漢從此升級成為中國的“高鐵之心”。之后經過多年的發展,武漢樞紐已經成為我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六大鐵路客運中心之一。雖然如此,但武漢樞紐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
![]()
其中,最大的“缺點”就包括:第一,現有京廣、武九、武西等干線需在漢口、武昌站折返換向,導致列車運行效率低、常晚點。第二,現有鐵路長江大橋運量已經飽和,導致通行效率不高。為此,早在多年前,湖北省便提出規劃建設“武漢樞紐直通線”工程并啟動前期工作,以此破解武漢鐵路樞紐的結構性瓶頸,提升全國鐵路網絡運行效率。目前,關于該項目的規劃建設,迎來了一個重大進展。
2025年10月8日,《新建武漢樞紐直通線環境影響評價報批前公示》在長江沿岸鐵路集團官網全文公示,意味著這條醞釀多年的沿江高鐵“咽喉”工程,正式進入環評批復倒計時。按照計劃,項目在年內完成核準、施工招標并全線開工,五年后,也就是2030年,武漢將新增一條南北向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大通道,總投資321.06億元,其中環保措施投資計列5.5069億元,用于聲屏障、污水收集、生態補償等,確保“穿城而過”也能“綠意隨行”。
![]()
據悉,環評批復是鐵路開工前的最后一道行政許可關口。此次公示顯示,線路北起漢十高鐵云夢東站,經孝感南、新漢陽,跨白沙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南至洪山區黃家湖線路所,全長72.19公里,橋梁占比高達97.8%,幾乎是一條“空中高鐵”。同步配套的新漢陽站規模13臺24線、站房15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華中地區又一大型高鐵樞紐。而控制性工程白沙洲公鐵大橋采用“上層六車道公路、下層四線高鐵”的合建方案,跨江主橋長1818米,建成后既能緩解武漢中心城區過江瓶頸,也為沿江高鐵、福銀高鐵等國家干線提供新的過江通道。
從2021年啟動預可研,到2024年9月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鐵集團與湖北省政府聯合批復,再到如今環評沖刺,武漢樞紐直通線歷時四年“闖關”,每一步都牽動長江經濟帶的鐵路網格局。項目建成后,武西高鐵與武九、武廣、合武高鐵將在直通線上實現“無折角”互聯互通,徹底打通武漢鐵路樞紐“西進東出、南來北往”的轉換堵點,結束鄂西北、川渝等地前往華東、華南需經漢口站折角換向的歷史,列車運行時間平均縮短20分鐘以上。
![]()
“沿江高鐵通道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里最重要的橫向軸線,武漢樞紐直通線則是這條軸線的‘轉換器’。”鐵路設計方負責人介紹,未來沿長江運行的時速350公里高速列車,可在新漢陽站完成“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直接切換,武漢也將借此形成“超米字形”高鐵樞紐,鞏固全國鐵路中心節點地位。
對湖北而言,項目帶來的不僅是交通提速。孝感、武漢間將新增一條公交化運營的高速鐵路,孝感南站到漢陽站最快15分鐘,孝漢同城化步入“高鐵通勤”時代;武漢經開區、蔡甸、洪山等沿江片區通過白沙洲大橋公鐵合建段,將新增一條城市快速路,區域土地開發、產業導入迎來新機遇。據悉,項目力爭在11月底前完成環評批復,為12月全面開工打下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