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澤連斯基和烏軍
俄烏沖突初期,烏克蘭戰場活躍很多外籍雇傭兵,澤連斯基一度將其改編成為“國際軍團”。但后來因為戰事不順利傷亡太大,加上受到了來自多國的施壓,烏克蘭在2022年年底開始撤銷國外雇傭兵的編制。此后在烏克蘭的雇傭兵數量大幅度減少,也逐步變得沒有存在感。然而最近的一條新聞,又讓“雇傭兵”登上了熱搜,隨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逐步施壓,他們對俄手段也在逐步發生改變。
![]()
馬克龍
28日,俄軍事情報部門宣布,法國總參謀部準備在烏克蘭部署一支由2000 名士兵和軍官組成的軍事特遣隊,這支部隊的核心將由法國外籍軍團的突擊隊組成,主要來自拉丁美洲國家,已經抵達烏克蘭西部地區。時隔兩年后雇傭兵重返烏克蘭,此舉讓俄羅斯國內非常警惕,但法國并沒有承認。從2024年首次拋出“不排除派兵烏克蘭”的言論,到2025年推動26國組建對烏支援“志愿聯盟”,馬克龍政府一直在尋求通過烏克蘭問題重塑歐洲安全秩序中的法國話語權。
![]()
報道原文
如果情報是真的,2000人規模的特遣隊雖非大規模軍事介入,卻打破了北約國家對烏“只供武器不派正規軍”的隱性底線。相較于德國的謹慎觀望、英國的有限參與,法國若實施部署,將成為歐盟國家中對烏軍事投入層級最高的國家;俄羅斯外交部已明確警告,北約成員國在烏部署軍隊“無法接受,必將導致局勢急劇升級”,并強調此類部隊將成為俄軍“優先打擊目標”。這意味著沖突將從“俄烏對抗+西方援助”模式轉向“俄烏直接交戰+北約國家間接參戰”模式,雙方誤判風險與正面沖突概率大幅上升。
![]()
俄烏戰場的雇傭兵
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直言,馬克龍“對帶領法國走出社會經濟危機感到絕望,夢想著以軍事干預留名史冊”,并將其野心與拿破侖、查理十二世等歷史人物對比。這種解讀雖帶立場傾向,卻點出了法國決策的國內邏輯——以外部軍事動作轉移內部矛盾,本質上是一場高風險的政治豪賭,畢竟53%的法國民眾對當前政治局勢感到羞恥,對外軍事行動未必能收獲預期的凝聚效果。之前德國、意大利、波蘭等歐洲盟友更直接表達反對,波蘭總理明確表示“即便沖突結束也不會向烏派兵”,意大利總理則直接拒絕參與地面部隊部署。
![]()
烏克蘭機械化部隊
值得一提的還有,法國若單獨推進部署,將使北約“集體防御”機制陷入尷尬——烏克蘭非北約成員國,法國部隊無法享受第五條集體防御保護,卻可能因參戰將盟友卷入與俄沖突的漩渦,進一步撕裂本就松散的西方對烏協作體系。當前消息仍存在多重不確定性:法國官方的沉默與2024年對類似指控的“迅速否認”形成鮮明對比,既可能是內部決策尚未敲定,也可能是對俄方情報戰的刻意冷處理;特遣隊的最終部署規模、任務范圍與行動時限尚未明確,其究竟是“試探性存在”還是“長期駐軍”仍待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