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29帶大家吃個瓜,主要內容是群聊的聊天記錄,建議劃拉一下先看完。講真好久沒看到這么酣暢淋漓的劇情了。省流版如下:
“你好秘密,投稿法學院胡x老師 上課特別刻薄 魅男行為頻出 把沒禮貌當幽默 還覺得自己的女強人 很喜歡拿老師身份壓人 訓話 其實搞笑......”
今天10.29,重慶工商大學“工商秘密”賬號上的一條匿名投稿,打破了該校的平靜。短短幾小時內,這場看似常見的師生糾紛,因為被指控的當事教師——法學與 社會學學院胡霞副教授的硬核應對方式,演變成了一堂生動的法治實踐課。
面對模糊指控,胡霞老師沒有選擇沉默或私下解決,而是在群聊中公開回應:“請拿出證據來證明。”這位擁有牛津大學訪學背景的刑法學者,用法律人的嚴謹與強硬,既捍衛了身為教師的尊嚴,也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
![]()
![]()
![]()
![]()
![]()
![]()
![]()
事件始于一個普通的校園匿名投稿賬號。投稿人用“胡x老師”的模糊指代,指控其“上課刻薄、魅男行為、把沒禮貌當幽默、女強人”等等,瞬間在學生群聊中傳播開來。
然而,讓投稿人沒想到的是,被指控的胡霞老師迅速現身群聊。“這位同學請拿出證據來證明”,胡霞老師連續追問:“上課特別刻薄的證據是?魅男行為的證據是?我拿老師身份壓人的證據?”每個問題直指法律維權核心——舉證義務。
“我已聯系工商秘密后臺要求提供發信人信息,保全證據。”胡霞老師迅速進入法律行動程序,并明確告知對方:“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我會起訴你。”她的回應沒有絲毫含糊,充分展現了身為刑法學者的專業素養。
![]()
隨著對話深入,真相逐漸浮出水面。投稿學生李林倍在群聊中道歉:“老師,是我發的。”原因十分可笑,竟然是因為“上課提問回答不出來”感到難堪。
胡霞老師還原了現場:她提問“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區別”這一基礎問題,因擔心該生回答困難還特意選擇最簡單的問題,不料學生回答不出,且課后溝通時自稱“老子”。這一點全班同學和上課視頻均可作證。
“你回答不出來,其他同學回答出來就是我魅男?”胡霞老師痛心表示,“認真上課,嚴格要求學生,生怕你們學不到知識,換回來的是這樣的對待。”
更令人驚嘆的是,胡霞老師選擇將這場個人維權轉化為教學資源。她在群聊中宣布:“這個案例我要給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好好講講,什么叫侵權,什么叫犯罪之間的界限何在。”
“昨天有同學還擔心學到的知識落地不了,今天不就落地了嗎?”她巧妙地將現實事件與教學內容結合,讓抽象法理瞬間變得觸手可及。
面對指控,她同時也做出了教學調整:“從此之后這門課不提問、沒作業、不考勤,這樣皆大歡喜。”這番表態背后,折射出一位資深教師對教育環境的深刻反思。
胡霞,法學與社會學學院教師。2023年重慶市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承擔《刑法》系列課程教學。 從教心得: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引導學生尊重知識,做一個有學術涵養、法治素養、政治修養的人。 重慶工商大學,公眾號:重慶工商大學
公開資料顯示,胡霞老師是重慶工商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在牛津大學犯罪學中心訪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是學校重點培養的骨干教師。
這樣一位專注學術研究的學者,本可選擇更為低調的處理方式,但她卻選擇公開直面。她的回應不僅捍衛了個人名譽,更維護了整個教師群體的尊嚴。
“另外我不叫胡x,我叫胡霞,下次不要含沙射影,直接實名哈。”她的實名硬剛,既震懾了網絡匿名的惡意,又樹立了責任對等的典范。
![]()
胡霞老師的應對,早已遠超簡單的“教師維權”,而是展示了如何用法律思維解決現實沖突、如何將輿論危機轉化為教育契機。在匿名文化泛濫、情緒化表達盛行的當下,她的冷靜與堅定猶如一道驚雷,準確擊中了造謠者的七寸。
這起事件之所以大快人心,不在于后續“老師告贏學生”的結果,而在于全過程彰顯的法治精神與教育擔當。當胡霞老師宣布“用這個案例給學生講課”時,她已將一個普通的網絡糾紛,升華成了一堂關于法律、責任與成長的公開課。這或許正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言傳身教,知行合一。
(全文完)
關注小號防失聯
為了保持正常接收推文
還望大家能夠將“少爺寫春秋”設為星標
并多多點亮右下角“在看”
拜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