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馭科技的“朋友圈”,還在加速擴大。
今年5月,卓馭CEO沈劭劼曾透露,卓馭與北汽集團合作的首款量產車型將在年內落地。在“卓馭速度”的推動下,僅僅過去了5個月,這款產品就來了。
![]()
10月28日,極狐全新阿爾法T5正式上市。雙方的合作并非簡單的“智駕上車”,而是通過對底層架構、數據融合、交互邏輯的深度重構與創新,所帶來的一次汽車智能化能力的進化。其中最核心的體現是,特斯拉與英偉達都還沒能實現的艙駕一體,已經在中國汽車上率先落地了,T5也成為了行業首個基于單芯片艙駕一體方案實現無圖端到端NOA的量產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極狐全新阿爾法T5起售價僅為10.98萬元,全系均搭載卓馭艙駕一體方案。這意味在卓馭的性價比加持下,“智駕平權”也在加速向下普及。
從“分立”到“統一”
在以往,智能汽車通常采用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的“獨立運營”模式,兩者各司其職,從架構到數據均為分域控制,正如同左右腦的分工一樣。而芯片也是并行路線,在中高端車型上較為常見的配置是英偉達Orin負責輔助駕駛,高通芯片負責座艙控制。
部分產品目前已經實現了域控的統一,但艙駕的算力依然是分開的,這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數據傳輸延遲的問題,但并未從根本上實現革新。
因此卓馭與極狐這套艙駕一體方案,帶來的直接好處首先是成本端的大幅壓縮。智駕域和座艙域的控制融合至單芯片上,改變了以往獨立部署所帶來的硬件冗余,在整車制造成本上帶來了競爭力的飛躍。
卓馭透露,硬件的整合并不僅限于芯片,包括GPS、電路板結構件、MCU處理器、慣性測量單元等也都進行了合并,預計整體成本降幅將超過20%。
而“左右腦”從分立到同一,也標志著汽車智能化正式邁入“中央大腦”時代。以往智駕與座艙之間的數據傳輸鏈路長、響應不夠快、協同性不及時的問題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從而為用戶帶來了艙駕交互體驗的提升。
![]()
例如用戶可以直接語音指令調出泊車界面,在輔助駕駛開啟的過程中也能進行切歌等娛樂任務的并行操作。
此外,包括線束數量減少所帶來的空間優化、芯片數量減少所帶來的功耗降低與續航提升、后期維護難度降低等,同樣是艙駕一體方案為產品提供的“隱形”助力。
卓馭的一小步,行業的一大步
此前行業并非不想做艙駕一體,核心難題在于技術融合復雜度高、安全與體驗平衡困難,且往往需要重新設計硬件布局。
此次卓馭和極狐打造的SA8775P方案,重點突破了單芯片集成雙系統,算力通過軟件靈活配置,不需要改變硬件設計。
這得益于卓馭“算力殺手”的長期技術積累,也是其此前成功方法論的一次“復用”。過去卓馭已經通過算法架構和軟件優化,在低算力平臺上實現了與市場主流同樣表現的智駕體驗,包括在32TOPS平臺實現端到端,在100TOPS平臺實現高階輔助駕駛等——在8775芯片的144TOPS算力下,卓馭只會更加游刃有余。
盡管這個算力需要分到智駕和座艙兩個“池子”力,但卓馭依然通過軟件能力去實現了效率的最大化。具體來看,卓馭有一套系統調節工具,可自主識別系統中當下資源消耗最多的任務,并針對性進行優化,保持整個系統性能的最優平衡。
在成本和算力極致壓縮的前提下,艙駕一體方案的體驗和安全并未妥協。全新阿爾法T5支持全場景智駕,覆蓋無圖城區和高速領航、泊車,集成了18項主動安全功能,符合C-NCAP五星安全標準。
![]()
對于車企來說,“中央大腦”的意義不單單是成本和用戶體驗的優化,同時也是研發、測試、裝配全鏈條的效率提升。極狐T5的艙駕一體方案,是卓馭“量產先鋒”與“科技平權”的又一次詮釋,也為行業帶來了更多參考意義,例如“智能全家桶”配置如何加速進入平民化車型,高階智駕如何從中高端專屬到大眾標配。
卓馭與極狐的首個艙駕一體產品,也在某種程度上樹立了行業新標桿。在卓馭的技術和性價比驅動下,未來車企將繼續加速智能化普及,從“高配選裝”向“標配搭載”進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