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北汽新能源10月賣出30542輛,極狐汽車首次躋身2萬俱樂部,這場“翻盤大戲”, 剛剛開始。
文丨曹羽昕
圖片丨網絡
10月,北汽新能源共賣出30542輛,其中極狐品牌23387輛,首次突破2萬輛;與華為合作的享界品牌6700輛,保持30萬元以上豪華新能源轎車銷量第一。
北汽新能源終于在今年的 “金九銀十” 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而這一表現也折射出北汽新能源這兩年決策的正確性。別的不說,在行業普遍唱衰的時候,讓張國富和劉觀橋“雙人組”上場,足見其當初的魄力。
![]()
曾經一度被認為身處“低谷”,難以翻身的北汽新能源,一躍成為市場“黑馬”,北汽新能源階段性成功背后的原因,值得關注。
01
以“性價比”破局的極狐
用“性價比”策略拉攏用戶,在主流新能源市場中不算什么新招,但必須得承認的是,極狐把這招用的還不錯。與眾多用“低價”做籌碼的品牌不同,極狐的性價比策略,除了價格,還有價值。換句話來說,極狐是通過大規模的越級價值,為消費者提供遠超預期的產品體驗,從而拿到用戶的“支持牌”。
比如極狐T1,定位是A0級精品純電車型,但4337mm的車長、1860mm的車寬可以讓其在空間體驗和B級車媲美。智能泊車輔助系統覆蓋58類泊車場景,自動泊車識別率高達98%,配有360°全景影像與180°透明底盤,結合不到10萬元的售價來看。除了定位“保守”,實際體驗上給足了驚喜。首月大定就突破3.5萬臺的火爆狀態,已經說明了這款車的成功。
![]()
再比如全新阿爾法T5,其采用的還是“性價比”策略。15萬的價格,能夠實現同級唯一城市NOA;增程版純電續航可達215公里,綜合續航里程延長至1215公里;純電車型CLTC續航里程最高705公里……從銷量表現上看,“越級體驗”帶來的價值感,極狐的用戶很愿意為之買單。
當然,渠道布局的高效推進,也是極狐突然爆發的原因之一。過往,極狐并未被大家看好,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擔心小打小鬧的極狐,成不了大器。從極狐這兩年的布局速度上看,這種擔憂正在慢慢被打破。截至2025年10月,極狐已在全國鋪設316家門店,覆蓋267城,另有143家門店正在加速建設,這一系列動作,意味著極狐具備廣泛的渠道覆蓋以及精準觸達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的能力。
![]()
還是那句話,得用戶者得天下。2025年10月,極狐單月銷量23387輛,同比激增110%的數據已經傳達出一個信息:極狐的性價比策略已經起效,其“越級價值”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銷量增長動能。
02
以“高端化”突圍的享界
在行業競爭無比激烈的當下,“一條腿”走路遠遠不夠,全方位布局,深入更多細分領域,才能獲得更多生存籌碼。所以,在極狐深耕主流市場的同時,北汽新能源和鴻蒙智行合作,玩起了高端。一塊大家都在搶的蛋糕,難度可想而知。好在,北汽新能源并沒有直接“扎進去”,而是選擇了和有經驗有影響力的企業合作,憑借“鴻蒙智行生態+北汽高端制造”的雙重基因,在豪華市場與傳統豪車品牌展開正面競爭。
享界推出的享界S9和S9T兩款車型,雖然在豪華圈算是“新人”,但這倆選手的“辨識度”還是比較高的。享界S9作為品牌首款車型,設計沉穩大氣,車內配置豪華;而享界S9T則精準定位“高端智能旅行轎車”,融合了轎車的精準操控,SUV的寬敞空間優勢、豪華的配置、出色通過性等都成了這款車身上的關鍵亮點。定位上沒有“犯迷糊”是其一,更重要的是,這兩款車都有華為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鴻蒙智能座艙等華為前沿技術的賦能,等于一躍進入了鴻蒙的“流量池”,熱度能夠被帶起來,并不奇怪。
![]()
不管這算不算“借東風”,但從“享界品牌6700輛,保持30萬元以上豪華新能源轎車銷量第一”的結果上看,北汽新能源在“高端競爭”的牌桌上也已經拿到了位置。當然,這也印證了一點:享界和華為在戰略層面進行深度綁定,決策上沒毛病。
今年9月,雙方合作升級為“車企+華為科技全生態”融合模式,其實也為后面的銷量做了預告。現在,享界的銷量在穩步增長,如果后續二者打造享界品牌戰略共同體,在設計、智駕、智艙、品質安全四大領域,再拿出超預期的豪華體驗,享界接下來的道路,應該依然會是一片光明。
03
的確很會“用人”
這些年的車圈,倒下過不少車企,包括現在還有很多車企在嘗試突圍。而北汽新能源能在這個時候強勢切入主場,說明人家也確實有兩把刷子。從根本上來說,極狐和享界推出的車型和用戶對上眼,只是表象。更本質的原因,還是北汽新能源用對了人。
幾年前的北汽新能源是什么情況,想必大家都知道。當時,北汽新能源面臨產品定位模糊、營銷體系僵化、技術轉化效率低等問題集中爆發,企業亟需一場徹底的變革來打破困局。就在行業普遍不看好北汽新能源,甚至覺得其會在智能化、市場化轉型的浪潮中逐漸掉隊的時候,北汽新能源做了一個決定,也就是讓張國富出任北汽藍谷董事長,劉觀橋擔任北汽藍谷總經理。
這場人事調整算得上是北汽新能源如今局勢扭轉的一個鋪墊,這兩位在技術管理與市場營銷領域頗有能耐的高層,也確實成了守護北汽新能源的“雙子星”。
![]()
這二位上任之后,張國富迅速展現出“問題導向”的務實特質,針對性解決了北汽新能源研發與市場脫節、技術轉化效率低的問題。不得不說,在普遍跟風“堆配置、炒概念”的市場環境下,張國富讓研發、生產、營銷部門形成合力,將用戶反饋的續航焦慮、智能駕駛實用性不足等問題,轉化為產品迭代的核心訴求的務實做法,的確十分難得。
除了張國富這個“定海神針”,劉觀橋也是北汽新能源打開市場的“尖刀利刃”。劉觀橋在營銷方面經驗豐富,其直接抓住企業營銷體系品牌定位模糊等核心問題,對極狐品牌的產品定位、營銷渠道等進行了重新梳理。通過場景化營銷、跨界合作、KOL矩陣傳播等方式,其讓極狐和享界品牌迅速走進公眾視野,形成了自己的辨識度。
![]()
上任之后的倆人,同時也關注到了主流新能源市場和高端市場的兩個不同特點:主流新能源市場用戶最關注“性價比”,既需要長續航、高配置,又對價格敏感;高端市場用戶更看重“技術實力”和“品牌調性”,對智能駕駛、座艙體驗的要求極高。
洞察了這一切,張國富與劉觀橋迅速調整產品戰略,讓極狐品牌聚焦15-25萬元主流市場,以“高性價比+實用配置”打動年輕用戶;讓享界品牌依托華為技術,沖擊30萬元以上高端市場,打造“豪華智能新能源”標簽。極狐與享界目前的表現說明,這樣的決策確實很有先見之明。
![]()
極狐穩量,享界沖高,這兩大品牌的協同效果,可以看作是北汽新能源會用人的良性結果。當然,這也進一步折射出北汽新能源已經學會了智電時代與時俱進的生存之道。在技術研發方面,北汽新能源持續投入,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
今年AI的熱度剛剛起來,北汽新能源就接入了DeepSeek、豆包等頂尖垂類大模型,打造出AI日程助理、AI備車等15項高頻出行場景的智能服務體系。在大家高喊要玩轉“智駕”的時候,北汽新能源也及時和小馬智行聯合研發了L4級 Robotaxi車型,順利完成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封閉道路測試并啟動交付,為未來技術商業化落地搶占先機。這也說明了,北汽新能源對與時俱進幾個字的深刻理解。
04
結語
極狐以“性價比”破局主流市場,享界憑“高端化”突圍豪華領域,雙品牌協同共進,再加上高層的精準決策,北汽新能源如今的發展確實是一片大好。當然,階段性勝利值得欣慰,但并不足以證明其未來發展的穩定性。在千軍萬馬過河的當下,北汽新能源的未來走向如何,仍然需要進一步觀望。
小訂過萬“演”了這么久,終于有人戳破了窗戶紙?
20萬訂單與6000輛交付,小米YU7的故事接下來要怎么圓?
為何部委要查“0公里二手車”?因為我們都會變成受害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