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思為
今天凌晨,大洋彼岸的特斯拉,正式開啟了一場高達萬億美元的對賭游戲。
在臺下股東「Elon!Elon!Elon!」的歡呼聲,以及馬斯克和 Optimus 的律動中,有超 75% 的股東,按下了馬斯克萬億薪酬方案的贊同鍵。
![]()
這意味著,若馬斯克在未來十年內能完成所有目標,他將獲得萬億美元的股票報酬,即便扣除成本,馬斯克的實際所得最高也能達到 8780 億美元。
按照今天的匯率,8780 億美元,就是 6.26 萬億人民幣。
以「萬億」為單位的個人薪酬數字足夠驚人,以我國 2024 年各大省份 GDP 排名為參考,6.25 萬億人民幣這個數字,僅低于排名第六的河南省,其當年 GDP 數字為 6.36 萬億人民幣。
對于這個結果,馬斯克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關于特斯拉的未來,這是一本全新的書,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這份萬億薪酬方案不管通過與否,都是一場豪賭。
馬斯克要在十年時間內,要實現的目標可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1.特斯拉市值從目前的 1 萬億美元,逐步提升至 8.5 萬億美元;
2.交付 2000 萬臺車;
3.交付 100 萬個人工智能機器人;
4.FSD 訂閱量達到 1000 萬。
馬斯克最終能實現數個,甚至是全部目標自然皆大歡喜,但若未能實現 CEO 激勵與股東利益的沖突,將迎來態度的大反彈;若未能通過,馬斯克也有毅然下課的可能性。
那么萬億薪酬方案通過之后,馬斯克要如何向著目標一步步前進?投贊成與反對票的股東,有何表態?
本周福利:對話框回復【歐中】
可以參與現金紅包的抽獎活動。
![]()
三個承諾
狂歡之后,馬斯克的雄心需要堅實的現實計劃支撐。
因此,他在股東大會上并未空談愿景,而是給出了數個關鍵承諾。
這些承諾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芯片相關
為了確保自研芯片的生產,特斯拉將繼續和臺積電、三星以及存在可能性的英特爾合作,但這還不夠,馬斯克認為特斯拉可能還需要自建一個「大型芯片工廠」用于生產來產更平價、節能的芯片。
作為這個工廠的主要生產對象,特斯拉還透露了 AI5 芯片的信息。
股東大會上的圖片信息顯示,AI5 的原始算力將提升 10 倍、量化與 softmax 效率將提升 5 倍、內存容量提升 9 倍,綜合下來,相較于 AI4,AI5 芯片的綜合性能將提升 50 倍。
這給 AI5 帶來的,是馬斯克口中,在性能相當的情況下,AI5 的功耗僅是英偉達 Blackwell 的 1/3、成本則不到 1/10。
![]()
這代表著 AI5 芯片在降低資源消耗、容納更復雜且龐大的模型與傳感器數據等方面,都將會有較為顯著的提升,并且成本也將大幅降低。
在現實場景的體現,就是在處理復雜度、響應速度、場景覆蓋能力上實現飛躍。
它能夠支持更精細的城市道路場景推理、模型迭代效率也將進一步提升,全方位升級的 AI5,任務是推動輔助駕駛向完全自動駕駛的目標前進。
按照此前披露的計劃,特斯拉 AI5 芯片樣品預計將在 2026 年推出,2027 年開始大規模量產,AI6 芯片則計劃在 2028 年推出,性能是 AI5 的 2 倍。
馬斯克希望可以在 AI5 開始生產的一年時間內,在同一工廠內過渡到 AI6 的生產,并將所有性能指標翻番。
盡管馬斯克并未明確說明這一轉換會不會在特斯拉自建的芯片工廠內發生,但可以預見的是,這個工廠的建設或許將是馬斯克任務列表中的重要角色。
不僅是因為自研自產芯片,對于特斯拉降低成本并大規模鋪開 FSD、Optimus 等產品起到關鍵作用,也在于興趣愛好眾多的馬斯克,對這件事十分上心。
他在股東大會上表示,他對芯片的興趣已經到了魂牽夢繞的程度了:「我現在對芯片非常著迷,你們可能已經看出來了。我滿腦子都是芯片。我做夢都夢到芯片。」
其次,是新車與 FSD 的時間表
馬斯克少見地給出了較為詳盡的時間表。
特斯拉擁護者期待了數年的 Roadster(參數丨圖片),終于要在 2026 年 4 月 1 日揭開神秘面紗了,而生產將在亮相后的 12-18 個月內,也就是 2027 年中后期開始。
新款半掛卡車也將在 2026 年推出,新款 Semi 和將在 2026 年 4 月開始生產的 Cybercab,都將使用 4680 電池。
![]()
其中,Roadster 這款純電跑車,之于特斯拉與其擁護者而言,有更重大的意義。
Roadster 從 2017 年 11 月 17日,官方首次宣布「發布會計劃」承認這款車的存在并給出 2020 年開始銷售的計劃表,到 2026 年再次亮相,中間隔了 10 年的時間。
如果說,2020 年這個時間節點,是特斯拉徹底騰飛的起點,那么即將到來的 2026 年,則有機會成為特斯拉開啟第二次浪潮的原點。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股東大會上等待了 Roadster 近十年時間的股東,會顫抖著聲音向馬斯克要一張 Roadster 亮相發布會的門票。
馬斯克并未透露 Roadster 的預計產能目標,但給出 Semi 和 Cybercab 的詳細生產計劃。
和 Semi 年產 5 萬臺的預計產能不同,馬斯克對 Cybercab 的產能十分樂觀,在他的預想之中,Cybercab 的生產預計能夠實現 5-10 秒生產一臺,年產能可迅速從 50 萬臺提升至 200-500 萬臺。
而在整體產能上,馬斯克預計 2026 年年產能將達到 260-270 萬臺,2027 年底為 400 萬臺,2028 年底則為 500 萬臺,作為參考,2024 年特斯拉共生產了 177.34 萬臺新車。
而這產能提升的前置條件,是 FSD 能力的提升。
一份官方圖表顯示,FSD 使得減少了 85% 碰撞事故、3.5 萬起致命事故、200 萬起受傷事故,使用 FSD 的車主每行駛 492 萬英里發生一次事故。
而美國平均水平為每行駛 70 萬英里發生一次事故,展現出 FSD 的安全能力。
![]()
此外,馬斯克還透露,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實現無監督的 FSD。
人們最為關心的 FSD 在歐洲與中國市場的監管批準,馬斯克也有所提及。
和預想中的一樣,目前 FSD 在歐洲尚未獲得監管批準,但較為意外的,是他表示,中國市場的全面批準,有希望能夠在明年 2 月或 3 月實現。
若馬斯克按照馬斯克的說法進行,屆時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或許又將掀起一陣對比潮,而龐大的中國市場,也是馬斯克達成 FSD 訂閱數 1000 萬份的核心助力之一。
最后是 Optimus
在薪酬方案期內,Optimus 要達成每年 100 萬臺的交付目標。
會上,馬斯克帶來了一個關鍵信息:Optimus 的成本將控制在 2 萬美元以內。這個價格極大地提升了 Optimus 的商業化潛力,預示其將從實驗室迅速走向工廠、家庭等廣闊場景。
Optimus V3 原型機預計在 2026 年初亮相,并計劃在 2025 年生產 5 萬臺,為 2030 年達到 100 萬臺的交付目標鋪路。
但馬斯克的目標不止于此,他之后將在得克薩斯州建設年產 1000 萬臺的產線。
![]()
對產量的夸張預想,來自于馬斯克對人形機器人大量鋪開的樂觀預測。
他認為,未來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數十億臺,個人機器人與工業用途機器人的比例大概在 1:3 到 1:5,存在大量的應用空間的。
而這份樂觀,又來自對特斯拉 Optimus 技術的自信。
馬斯克稱,人形機器人技術的難點在于前臂和機械手靈活性的保障、物理世界 AI,以及批量生產,「這些通常是其他公司所缺乏的一個或多個要素。而特斯拉是唯一同時具備這三個要素的公司。」
但這個 only Tesla can do 的唯一性,在前兩天小鵬因過于擬人而陷入爭議的第二代 IRON,以及宇樹科技等企業對人形機器人業務的推進背景下,要花上問號。
不管外界對馬斯克這份時間表的可信度高低判斷如何,已經與特斯拉簽下萬億薪酬的馬斯克,將會有更大的動力推動這份計劃的實施。
![]()
權力讓渡?
這份萬億薪酬方案的通過,幾乎沒有懸念。
即便在會前,挪威主權財富基金、CalPERS 等大股東以及專業機構,明確表示了自己會投出反對票,以 ISS 為代表的權威代理顧問也發出了風險警告,但與之相對的,是個人股東展現出對馬斯克的大力支持。
萬億薪資的投票結果與現場氛圍,都在人們的預料之中。
多項機構會前對特斯拉個人股東的投票意向調查中,投贊成票的比例超 75%,與今天凌晨的最終結果幾乎一致,而大股東分裂的態度,也助推了這份薪酬方案的達成。
專業機構用模型和經驗,計算出的股權稀釋情況與治理風險可能性,在馬斯克的個人魅力面前沒有抵抗能力,個人股東對馬斯克的信任與崇拜徹底占了上風。
![]()
而號稱「特斯拉頭號粉絲」的凱西·伍德,在會前預測的 2030 年特斯拉股價將達到 2600 美元,也成為股東們投出贊成票的一大依據。
誠然,就像馬斯克所說的,「特斯拉的成功一直建立在大膽、可衡量的計劃上」,而這一切的核心是馬斯克本人。
這次投票始終圍繞著一個深層邏輯:無論贊成與否,大部分股東想要的,是確保這位 CEO 將他最寶貴的資源——時間與專注力——長期投入到特斯拉。
萬億薪酬方案,買的是特斯拉的光輝前景,更是對馬斯克未來至少 7 年半時間的獨占契約。
特斯拉之外,馬斯克的精力,同時被 SpaceX、xAI 等多個宏偉項目所爭奪,而這份萬億薪酬,就是買斷這位 CEO 注意力的「優先權」。
我們不妨再回看一下這份萬億薪酬方案,預想達成的效果。
目前擁有特斯拉 13% 股權的馬斯克,在未來十年每完成 12 項市值與運營目標中的一項,即可獲得特斯拉 1% 市值的股票,最終馬斯克手上預計將擁有特斯拉 29% 的股權。
這份薪酬方案的邏輯圍繞市值目標展開,若特斯拉的最終市值不到 2 萬億美元,馬斯克將無法獲得報酬,同時在 7 年半內,馬斯克無法將這些股份變現。
![]()
風險當然存在。
譬如,會上的提案部分,紐約州審計長的提案中提到,「新章程允許特斯拉阻止幾乎所有投資者提起派生訴訟,除非他們持有公司 3% 的股票」。
在新的門檻之下,除非持有 3% 的股票,否則,只有馬斯克和少數幾家大型華爾街基金有能力提起派生訴訟。
但紐約州審計長的提案內容播放完畢后,立即收獲了現場大部分股東的噓聲。
股東們在通過薪酬方案的同時,還投票同意繼續維持「三分之二超多數」才能通過重大決議的章程,并否決了要求進行可持續發展與童工審計的提案。
在外界看來,前者讓股東集體反抗管理層變得幾乎不可能;后者則主動放棄了對公司 ESG 風險的監督權。
機會與風險并存,特斯拉的股東群體,以特斯拉的下一個十年為賭注,選擇讓馬斯克的遠見與能力,戰勝傳統制度挑戰。
這一次,馬斯克能繼續贏下去嗎?
(完)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