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三點的醫院急診室,依舊燈火通明。
小張捂著腮幫,在排隊等待就診。他才31歲,剛升為部門主管,工作拼到深夜幾乎成了常態。半個月前開始的牙疼,一開始他并沒太當回事,只想著再忍忍,等忙過這陣子就去看看。
但這天夜里,疼痛難忍,他連止痛藥都壓不住,只好叫了車進了醫院。沒想到,這場牙疼,竟然是命運給他敲響的警鐘。
![]()
醫生例行做了口腔檢查,卻隨即發現他臉色異常、出汗、心跳很快。“你最近有別的癥狀嗎?”醫生追問。小張只是覺得近來偶爾胸悶,以為是累的。
檢驗結果出來,心電圖異常,心肌酶升高!就在等待進一步檢查期間,他突發心梗,短短幾分鐘,命懸一線。醫生無奈感嘆:“來的太晚了,如果早一點干預,后果可能完全不同。”
小張的妻子泣不成聲:“他就是工作忙,說牙痛算不了什么,哪里想到會心臟出問題……”
牙疼,和心梗,竟然能有聯系?為什么一個年輕力壯的男子會突然陷入生死邊緣?其實,很多人都忽視了身體發出的信號,尤其是口腔健康與全身疾病之間的微妙聯系。
如果你還以為“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只是句玩笑,不妨跟隨小張的經歷,重新認識這個常見但又被嚴重低估的健康隱患。
![]()
很多人認為,牙疼不過是小病小痛。但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口腔感染和炎癥與心腦血管疾病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口腔內的慢性炎癥(如牙周病、嚴重蛀牙)會引發細菌進入血液循環,誘發全身性炎癥反應。據中華口腔醫學會數據顯示,有牙周疾病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同齡人高出約18%-24%。
而牙痛往往是這些慢性炎癥的“冰山一角”。
牙齒周圍的炎癥會影響到血管內皮功能,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進展。國外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晚刷牙次數少于一次的人群,心臟事件風險的發生率上漲了25.5%,遠超于愛干凈人群。
此外,劇烈牙痛還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短期內可能引發心率、血壓的急劇上升,誘發心律失常甚至心梗,特別是本身有高血脂、高血壓、吸煙等危險因素的人。
小張的病例并不少見。媒體報道中,60歲葛大爺也曾因持續牙痛最終查出急性心梗,而“牙口不好”很可能就是一把隱形的兇器。
長期口腔問題不解決,身體究竟會發生哪些變化?醫生和大量研究總結發現:
心血管風險升高
牙周炎常常導致口腔病菌進入血液,刺激免疫反應,引起血管炎癥和動脈粥樣硬化。英國一項超過3500人的跟蹤研究發現,有明顯牙周問題的人,5年內心梗發病率提升13%-20%。
![]()
血壓血糖波動大
慢性疼痛、電解質紊亂會激活交感神經,導致血壓上升、血糖不易控制。這些微妙波動,恰恰是心腦血管“埋雷”的時刻。
睡眠與精神狀態受損(最容易被忽視)
因為牙痛帶來的隱性壓力,超半數患者夜間睡眠被打斷,慢性睡眠差使心臟缺乏深度修復。數據顯示,每晚失眠2小時以上者,心梗風險高出正常人18.7%。而精神長期處于焦慮、虛弱,也讓身體修復力大打折扣。
慢性炎癥蔓延
嘴里的炎癥,往往會擴散到全身,引起內分泌紊亂、代謝異常,更別說可能波及消化、呼吸等多個系統。
生活質量嚴重變差
研究表明,牙痛導致工作效率下降、情緒抑郁,自我健康評分下降19%-27%。正如小張,連止痛藥都壓不住的疼痛,讓生活全面失控。
看到這里,你也許已經意識到,忽視口腔小問題,損傷的可能不只是“吃飯的家伙”,而是整個健康底線。
![]()
其實,絕大多數“牙痛—心梗悲劇”是可以避免的。醫生建議,中青年尤其要養成這些好習慣:
定期口腔檢查與潔牙
建議每年至少2次去正規醫院做口腔體檢與洗牙,及時發現和處理慢性炎癥和隱患。
科學刷牙、用牙線和漱口
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不少于2分鐘,飯后用牙線清理殘渣,必要時配合抗菌漱口水。
警惕反復牙痛信號,及時就醫
如果牙疼持續一周以上或反復發作,切忌拖延。“忍一忍”并不可取,越拖只會風險越大。
同時,若伴有胸悶、出汗、心悸等癥狀,務必立即就診,排查心血管危險。
![]()
合理作息少熬夜,釋放壓力
過勞、熬夜會抑制免疫反應,加劇炎癥,激發心血管“隱患”。建議每天保證7小時以上高質量睡眠,壓力大時可以運動、冥想、傾訴等科學排解。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減少煙酒
口腔和全身健康密不可分,一份富含維C的飲食,能有效增強口腔屏障力量。同時,煙酒是牙周和心血管雙重敵人,要主動遠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