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小六
越便宜的東西,背后往往藏著越高的代價!
2019年,黑龍江鶴崗一套房僅售4萬元的消息迅速席卷網絡。
無數人被“白菜價”房產吸引,懷揣著低成本安家的夢想奔赴這座邊陲小城。
然而幾年過去,當初蜂擁而至的購房者中,已有不少人悄然退場。
他們終于明白,所謂“便宜”,不過是生活現實的一道偽裝……
![]()
曾經的 “買房夢”破碎
那一年,鶴崗因房價低廉首次進入大眾視野。
社交平臺上流傳的照片顯示,一套50平米的住宅標價僅4萬元,折合每平米不到800元。
這個價格甚至低于一線城市半個月的租金,瞬間點燃了無數租房者的希望。
一時間,全國各地的人開始打包裝行李,奔赴東北。
![]()
剛畢業的年輕人渴望擺脫房貸壓力。
遠程辦公者認為低消費環境能提升生活質量。
退休群體則期待在這里過上寧靜悠閑的晚年。
當地房產中介回憶,高峰期每天要接聽幾十通來自外地的咨詢電話,幾乎應接不暇。
![]()
一位年輕人花5萬元購入60平米二手房,另投入2萬元完成基礎裝修。
入住后他頻繁發布短視頻,展示每月千元即可維持體面生活的日常。
視頻中“無房租壓力、生活輕松自在”的狀態引來大量點贊與羨慕評論。
這股熱潮不僅引發民間關注,也吸引了主流媒體的目光。
![]()
央視財經曾專程前往鶴崗實地采訪,記錄外地人購房的真實情況。
統計表明,2020至2021年間,外地買家在鶴崗購房的比例從5%上升至15%。
許多人一度相信,這里將成為新一代理想棲居地。
但住進房子沒多久,熱情便逐漸冷卻。
人們這才意識到,房價之所以如此之低,并非偶然,而是有深層原因。
![]()
現實的 “冷水”
最大的難題來自就業市場——機會稀少,薪資微薄。
本地崗位多集中于服務業和基礎制造業,如超市收銀、餐飲服務、工廠普工等。
普遍月薪在1800到2500元之間,想找一份月薪超過3000元的工作極為困難。
![]()
一些曾在大城市從事技術或管理崗位的人來到鶴崗后發現,專業完全無法對接。
無奈之下只能轉行做基層工作,收入驟降為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更令人頭疼的是冬季取暖成本。
鶴崗冬季氣溫可低至零下30攝氏度,缺乏供暖根本無法生存。
當地按建筑面積收取暖氣費,標準為每平米28元。
以一套60平米的房子為例,一個采暖季需支付1680元,接近部分居民半月工資。
這筆開銷讓不少家庭感到沉重壓力。
![]()
為了節省開支,有人選擇只開啟客廳暖氣,臥室依靠電暖器維持溫度。
即便如此,額外增加的電費仍高達800元左右。
除了經濟負擔,生活便利性也大打折扣。
想買進口零食或特定護膚產品,只能依賴網購,物流周期長達三到五天。
若突發疾病需要診治,本地最高級別的三甲醫院科室有限,復雜病癥仍需前往哈爾濱就醫。
![]()
年輕人想找朋友聚餐聊天,卻發現咖啡館、清吧寥寥無幾。
晚上八點過后,街道基本陷入沉寂,城市仿佛提前進入休眠狀態。
有一位從深圳移居至此的年輕人,僅住了一年便決定出售房產,最終虧損1萬元離場。
他說,當初只看到了“4萬買房”的誘惑,卻忽略了后續生活的實際支出。
真正體驗過后才懂得:工資低、發展受限、連冬天取暖都要反復權衡,這種“自由”其實充滿壓抑。
![]()
不是房子太貴,是生活太難
如今,最早一批遷入鶴崗的購房者多數已選擇離開。
據當地中介透露,自2023年起,外地業主掛牌出售房源的數量明顯增多。
許多房產長時間無人問津,不得不多次降價處理,個別房源甚至以3萬元成交。
有人賣房返回老家縣城后感慨:
“再也不信什么低價買房就能幸福的說法了,那是騙自己的童話。”
![]()
事實上,鶴崗房價低迷的背后,反映的是城市轉型的陣痛。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其經濟長期依賴煤炭產業。
隨著資源枯竭,支柱產業衰退,人口持續外流成為必然趨勢。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十年間,鶴崗常住人口減少了16.7%。
人口萎縮疊加產業結構單一,直接導致就業崗位匱乏、收入水平停滯。
那些僅憑低價沖動置業的人,未能看清這一結構性困境,最終陷入被動。
![]()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選擇了退出。
仍有少數人留在當地,探索新的生存方式。
例如一些專注于拍攝地方生活內容的自媒體創作者,通過記錄鶴崗日常獲取流量收益。
他們的月均收入可達5000元左右,在本地已屬可觀水平,足以覆蓋基本開銷并略有結余。
由此可見,若想在鶴崗長期立足,必須具備不依賴本地就業的謀生能力。
但這類收入模式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平臺規則變化、流量波動都可能帶來失業風險。
為了一個模糊的未來,在一座收縮型城市押上全部積蓄買房定居,你會愿意嗎?
![]()
結語
首批鶴崗購房者的離去,是一記響亮的警鐘。
購置房產不僅是獲得一處住所,更是對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單看房價便宜毫無意義,關鍵在于能否支撐起可持續的生活。
別再被“超低價房源”蒙蔽雙眼,唯有理性評估現實條件,才能避免追悔莫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