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零碳
碳中和領域的《新青年》
![]()
01
聯合國秘書長承認:人類已錯過1.5℃氣候目標
下個月,Cop30氣候峰會將于巴西雨林城市貝倫舉行。在此前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日接受《衛報》記者采訪。他承認,人類現在“不可避免”地將超過《巴黎協定》目標,并為世界帶來“毀滅性后果”。
“讓我們承認我們的失敗,” 古特雷斯對媒體表示。“事實是,我們未能避免未來幾年升溫超過1.5℃。超過1.5℃會帶來毀滅性后果。其中一些毀滅性后果是臨界點,無論是在亞馬遜、格陵蘭、西南極還是珊瑚礁。
他說,Cop30的首要任務是改變方向:“絕對必須改變方向,以確保超射(特指全球平均氣溫暫時超過1.5℃目標,然后再通過大幅減排,甚至負排放,拉回1.5℃以內)盡可能短、強度盡可能低,從而避免像亞馬遜這樣的臨界點。我們不想看到亞馬遜變成草原。但如果我們不改變方向、不盡快大幅減少排放,這是一個真正的風險。”
古特雷斯表示,從目前收到的國家自主供需來看,預計排放將減少10%。我們需要60%才能保持在1.5℃以內。因此超射現在已不可避免。不過,他并未放棄這一目標,并表示仍有可能暫時超射,然后及時降溫,在本世紀末返回1.5℃,但這需要在Cop30及之后改變方向。
(來源:衛報)
02
氫能儲運加注技術重大突破,首座1000公斤級制氫加氫一體站項目發布
近日,在“2025中國氫能產業大會”上,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全國首座1000公斤級商業氨制氫加氫一體站項目。
該項目以“可再生能源—氫—氨—儲能—應用”零碳循環路線為核心,依托福大紫金氫能自主研發的低溫氨分解制氫成套技術,可在480℃工況下實現氨轉化率超99.5%,較傳統裝置體積更小、能耗更低,具備現產現用、產能靈活調節等優勢。
項目創新采用“液氨直供—現場制氫—即時加氫”模式,徹底解決傳統高壓儲氫的運輸成本難題,使終端氫價降至約30元/公斤,較常規方式降低50%。從產能來看,該一體站項目每日可穩定產出高純氫1000公斤,能為不少于100輛4.5噸氫燃料電池物流車提供持續加注服務,為綠色物流運輸體系賦能。
(來源:東南網)
03
全球碳核算倡議組織成立獨立專家小組,推動排放測量標準化
新近成立的全球碳核算倡議組織Carbon Measures宣布,將組建一個獨立專家小組,以指導其構建全球性的碳排放核算體系。該組織于一周前由包括埃克森美孚、巴斯夫及桑坦德銀行在內的19家大型能源公司與金融機構共同發起。
Carbon Measures旨在開發一套能夠避免重復計算、并能有效激勵企業可持續轉型的碳核算系統。該計劃得到了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拜耳、林德等多行業企業的支持。
盡管目前已有《溫室氣體議定書》等核算指南,但企業在跨公司、跨行業比較時仍面臨困難。Carbon Measures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創建一套基于賬本的核算系統,供各國參考采用。
(來源:路透社)
04
光儲市值“一哥”創新高,前三季度凈利超百億元
10月28日晚間,陽光電源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營收228.69億元,同比增長20.83%;凈利潤41.47億元,同比增長57.04%。前三季度營收為664.02億元,同比增長32.95%;凈利潤為118.81億元,同比增長56.34%。
就全年訂單預期,陽光電源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年初制定的發貨量(非訂單量)目標為40GWh至50GWh。“目前對完成目標保持信心。”預計今年國內儲能新增裝機130GWh左右,明年在150GWh—200GWh之間進一步增長。
陽光電源從2024年3月市值首次超過隆基綠能,并持續保持光伏上市企業市值第一的位置至今。其市值也一路突破,從9月24日突破3000億元之后,至今日一度登上4000億,時間僅1月有余。
(來源:第一財經、東方財富)
05
DNV推出歐盟與英國綠色甲醇招標平臺助力燃料轉型
近日,國際機構DNV在歐盟及英國市場推出了行業首個綠色甲醇公開采購招標平臺。該綠色甲醇招標平臺旨在連接領先的生產商與工業采購方,為獲取這一關鍵低碳燃料的長期穩定供應開辟新途徑。
隨著能源轉型推進,海事、航空等難以減排領域對清潔能源載體的需求持續增加。在多種電子燃料中,綠色甲醇因技術成熟與商業化潛力而受到關注。
此次,DNV受托構建了透明且具競爭性的招標機制,為歐盟與英國境內即將投產的認證綠色甲醇產量鎖定長期采購協議。
(來源:維度網)
06
西班牙啟動創新儲能項目資助計劃
西班牙能源多元化研究所發布一項臨時決議,對其2021-2027年創新儲能項目資助計劃進行資金分配。該資助計劃于今年五月啟動,總預算達8.397億歐元,較原定金額增加約20%。此次資助計劃將支持西班牙各地儲能項目的建設與發展。
根據分配方案,約3.4335億歐元將用于與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配套的儲能項目,1.878億歐元用于抽水蓄能設施,1.774億歐元用于獨立儲能項目,1.311億歐元用于熱能儲能設施。項目發起人已在144個地點投入約19.95億歐元,預計該資助計劃將支持2.61吉瓦/11.14吉瓦時的儲能容量建設。
安達盧西亞大區是該資助計劃的最大受益者,獲得3.74億歐元撥款。
(來源:維度網)
07
新加坡加速核能研究,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成重點方向
新加坡能源與科技部部長陳詩龍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開幕式上表示,新加坡正“認真研究核能潛在部署,尤其是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等新技術”。
他指出,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促使各國重新評估氣候目標,但氣候變化加速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對于地勢低洼、替代能源選擇有限的新加坡而言,探索低碳能源未來需更審慎規劃,“多元化可持續能源路徑組合是關鍵,單一方案難以滿足所有需求”。
陳詩龍強調,核能有望成為新加坡“安全、可靠且具成本競爭力的選擇”。政府已重組架構強化能力建設,在能源市場管理局(EMA)內設立核能辦公室,國家環境局(NEA)內成立核安全司,并組建專業團隊推動相關工作。他透露,這些團隊正積極招聘人才,同時加強與國際伙伴合作。
(來源:聯合早報)
08
日本Helical Fusion完成核聚變關鍵測試
10月27日,日本初創公司Helical Fusion宣布,已完成高溫超導(HTS)線圈的關鍵性能測試,這一成果標志著核聚變能源商業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核聚變技術通過超高溫度將原子融合,模擬太陽產生熱量的方式,未來有望提供大量清潔能源,且幾乎不產生放射性廢物。
盡管全球科研團隊70年來致力于聚變能開發,但尚未實現商業可行的反應堆。Helical Fusion此次成功測試商用聚變反應堆核心部件——高溫超導線圈,首次復制了聚變裝置內部的磁環境,并在超導條件下實現了穩定的電流流動。
(來源:日經新聞)
09
巴西研究顯示儲能技術可降低電力系統成本16%
最新研究顯示,采用鋰離子電池與抽水蓄能等儲能技術,可使巴西電力系統到2029年的平均成本降低最高16%。這項研究同時指出,儲能系統的應用將提升電網可靠性,并在不增加化石燃料發電的前提下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
這份題為《加速巴西能源轉型:儲能綜合元分析》的研究報告表明,鋰離子電池與抽水蓄能電站能夠有效應對巴西電力系統面臨的運營挑戰,包括負荷波動與可再生能源出力限制等問題。這些儲能系統在提供輔助服務的同時,還可緩解因光伏和風電規模擴大導致的棄電現象。通過優化配置儲能技術,巴西可在保障電力供應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清潔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比例。
(來源:維度網)
10
美國制定核聚變商業化路線圖
美國能源部近日發布了《聚變科學技術路線圖》,這是一項旨在加速核聚變能源開發與商業化的全面國家戰略。該路線圖由600余名科學家、工程師及行業代表共同制定,明確了實現聚變試驗工廠及提升美國全球聚變行業地位所需的關鍵研究、材料與技術突破。
聚變科學與技術路線圖為美國核聚變產業構建了統一框架,聚焦三大核心:建設關鍵基礎設施以彌補材料與技術缺口;通過先進研究、高性能計算及人工智能推動創新;利用公私合作、區域制造中心及勞動力發展壯大聚變生態系統。
能源部指出:“已投入超90億美元私人資金推動燃燒等離子體演示與原型反應堆設計,正協調全國力量填補技術空白,涵蓋材料、等離子體系統、燃料循環及工廠工程。”
(來源:美國能源部)
11
墨西哥首座綠氫工廠正式投運
墨西哥克雷塔羅州近日成功啟用了墨西哥首座綠氫工廠,標志著墨德兩國的企業合作取得重要成果。該項目由在墨西哥生產用于藥品包裝的藥用玻璃的德國公司Gerresheimer與生產低溫氣體的墨西哥公司Cryoinfra合作,共同投資1億比索建設,旨在推動碳排放削減、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并為新能源技術應用開辟道路。
這座綠氫工廠預計每日可生產500立方米綠氫,用于藥用玻璃成型工藝,替代化石燃料,每年可減少排放100噸二氧化碳。
墨西哥氫能、儲能與可持續交通協會指出,克雷塔羅州使用的能源全部來自太陽能、風能等綠色渠道,這是該州與全國其他州的顯著區別。墨西哥因其制氫成本較其他國家低64%,成為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理想地區。
(來源:AP)
12
歐洲多國被迫削減風電量
1月~9月,歐洲多個依賴風電的國家因電網無法調配過剩的電量,被迫以創紀錄幅度削減風電量。在風電量或光伏發電量可能超出電網承載能力時,系統運營商會向發電企業支付補償,以減少可再生能源發電。
彭博社援引路孚特(LSEG)的數據報道,西班牙、德國、法國及瑞典南部地區今年前9個月的風電削減率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其中,西班牙從9%升至12.2%,法國從3.8%升至5.3%,德國從4.5%微增至4.9%,瑞典南部從2%升至2.4%。
除歐盟外,蘇格蘭的海上風電也面臨類似限制。《金融時報》報道稱,今年上半年,蘇格蘭風電運營商有37%的時間被要求關停渦輪機,因此損失的發電量達到4太瓦時,反映出電網輸送能力不足與需求滯后的問題。
(來源:Oil Price)
13
DNV:美國能源轉型放緩對全球影響甚微
近日,行業機構DNV發布報告指出,盡管美國近期因政策反轉導致能源轉型步伐大幅放緩,但全球向清潔能源轉型的趨勢依然強勁,其他地區,特別是中國的轉型勢頭正持續增強。
報告顯示,在美國,政策反轉及對化石燃料的重新支持,預計將使減排進程推遲約5年,其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此前預測高出5億至10億噸。與此同時,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不斷刷新紀錄,僅今年就貢獻了全球56%的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和60%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中國的清潔能源技術出口也在持續推動全球能源轉型。
DNV預測,到2050年,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為51%和49%。與去年的報告相比,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增加4%。
(來源:DNV)
14
福建: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福建監管辦公室近日印發《福建省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集中式風電、集中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等所有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2026年1月1日起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根據市場建設情況,逐步放開各類電源進入市場參與交易。
《方案》提出,完善中長期市場交易機制。新能源項目可自愿選擇參與中長期市場交易。原則上集中式新能源項目直接參與交易,鼓勵分布式新能源項目以聚合方式參與交易。新能源項目中長期交易簽約比例不作強制要求,簽約電量上限按照額定容量扣減機制電量對應容量后剩余容量的最大可交易電量確定。
(來源: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熱門閱讀
(點擊圖片跳轉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