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王小波寫過一段話:
“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
人熱衷于設置:設置規章、設置流程、設置所謂標準化。
其實最近蹦出很多對公共設施的反思,一些新聞接連被爆了出來。
種種事情背后也折射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
我們的公共設施到底是為人而建,還是為制度而設?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在于有沒有設施,而在于這些設施有沒有真正把“人”放在中心。
刷到一則新聞:
![]()
這是來自湖南長沙某公交站臺的座椅。
大家可以看到,這僅僅由兩根橫桿組成:
無靠背、無支撐、無舒適度,像兩根隨意焊在一起的鐵杠。
胖胖看到評論區有網友調侃:
“這椅子不是讓人坐的,是提醒你別坐太久。”
面對質疑,長沙公交集團回應稱:
公交站臺的雨棚和座椅并非他們負責,而是長沙城建集團設計建設的。
早期的鋼管座椅符合相關規范,現在已經不再新建,只是因為“有折舊周期”,短時間內“整改有難度”。
先劃清邊界:那不歸我管。
這對嗎?
記者多次撥打長沙城建集團電話,無人接聽。
于是故事到這里,也就進入了典型的、常見的循環:
有設計者,無責任者;有規范,無體驗者;人人合規,卻人人不便。
這到底算不算問題?
我覺得一切出發點都得站在人的角度,而不是從文件上看。
從人的角度看,它完全不合常理。
一把椅子,本意是讓人休息。
而在現實中,它成了裝飾品:
鋼管材質、固定設計、節約空間……
這些聽起來都很合理,卻沒有一個環節考慮到“人坐上去是什么感覺”。
這種設計背后的邏輯,其實不是為了服務人,而是為了完成任務。
有就行、達標即可,城市建設的全部意義就在于“過審”,這是脫離了人的邏輯。
兩根鋼管可以過審,但真能擋住市民的心涼?
長沙公交集團的回應中,還有一句特別耐人尋味:
“可能確實舒適度這塊,沒有考慮得很好。”
這好像就是在強調:
“我們不是沒做,只是沒做得那么舒服而已。”
可舒適度從來不是奢侈品,正常的座椅標準很費錢嗎?
這本該就是最基本的人性考慮。
你要人等車,總要給人個能歇腳的地方;你修了座椅,總得讓人能坐得下去。
這不是舒適,是尊重。
一個社會能不能讓普通人舒服一點,往往比GDP數字更能說明問題。
那些坐不下的椅子、踩不穩的盲道、走不通的人行道,不只是設計缺陷,它們是冷漠的實物證據。
一個城市能修出“只能坐半邊屁股”的椅子,能在回應里堂而皇之地說“符合規范”,這就不是椅子的問題,是一種態度的問題。
在某種意義上,這些鐵桿座椅比任何制度性的失誤都更具象征意義。
它象征著一種去人化的治理邏輯:
先考慮預算,再考慮美觀,最后才勉強想起“人”。
是不是這個道理?
當文明被簡化成指標,當責任被稀釋在流程里,“人”就成了最不重要的變量。
這不止一起吧?
有人在公園裝防睡椅,怕流浪者“占位”;
有人在長凳中間加扶手,防止情侶太親密;
有人把地鐵的“座椅傾斜角度”設計得讓人坐不久,以防“滯留”。
這些細節都透出一個共同邏輯:
公共設施不是“為人方便”,而是“為管理方便”。
現代城市的文明標準是看不見的服務,但在這里,往往變成了“看得見的擺設”。
椅子擺在那里,不是讓你休息,是為了顯示這里有公共設施。
盲道鋪在那里,不是為了盲人,而是為了“符合無障礙規范”。
花壇、雕塑、綠化、座椅、雨棚、石橋……樣樣都有,實用的標準又有多少?
這說明背后的問題,還是“文明形式化”的老毛病。
沒人去關注細節,只是習慣性用符號來代表進步,用樣板來代替體驗。
可修了多少座椅,有用嗎?
關鍵不還是有沒有人愿意去坐。
看起來都有安排,實際上誰也沒被照顧。
一切都設置得很好,唯獨忘了人。
人是被動適應系統的,而不是系統去理解人。
其實,繼前兩天的鄭智化事件后,胖胖反倒覺得,這些事的意義并不止在爭論誰對誰錯。
他提到的不便,也可以讓很多人第一次認真去反思:
原來我們每天經過的這些公共設施,盲道、電梯、坡道、候車椅,真的都夠“方便”嗎?
![]()
其實,深圳方面的整改速度,確實值得點贊。
這才是一個現代城市應有的姿態:
有時候,出了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裝沒看見。
能承認、能改進,這才是文明最樸素的底色。
公共設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被更新,也需要被質疑。
城市建設不該是一場做給上位者看的表演,而是一場精細到為每一個人服務的修正。
我們修建的每一座城市,其實也都是集體心態的投影。
人可以接受不富裕,但不該被漠視。
公共設施的意義,不在“多”,在“人能用”。
能被批評,說明還有人在乎。
能被改進,說明這座城市還有希望。
這也是胖胖想對某些城市補充的一句話:
別害怕被批評。
怕的不是有人說,而是大家都不說。
一個社會最危險的狀態,不是輿論洶涌,而是萬籟俱寂。
當民眾的聲音被當作找茬,當質疑被視為不懂,那文明的方向就會慢慢偏離。
長沙的鐵桿椅,深圳的快速整改,這兩件事其實正好形成了一個對照。
一個代表形式的冷漠,一個代表行動的覺醒。
人性化的設計,不是額外加分項,而是基本分。
如果基本分都達不到,又談什么加分?
連一把能坐的椅子都設計不好,又怎么讓人相信這城市能托起未來?
當一個社會開始習慣不舒服但合規,那就意味著:
人的需求,已經被系統抹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