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8日,神龍汽車迎來了一次久違的高光時刻。
這家在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老牌合資企業,正式宣布由呂海濤出任神龍汽車總經理。他不僅是一位“老神龍人”,更是深諳東風與Stellantis合資體系的“橋梁人物”。這次人事調整,不只是崗位變動,更像是一場深層次的戰略信號——神龍,正在謀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二次創業”。
呂海濤回歸:最懂神龍的人,重新站上前線
從簡歷上看,呂海濤幾乎是“從神龍長出來的”。
![]()
呂海濤
1992年,他從武漢大學畢業后便加入神龍汽車,從采購經理、公關部長,到東風標致品牌部總經理,再到神龍商務副總經理——他參與并見證了神龍汽車年銷70萬輛的巔峰時刻。那是法系車最風光的年代,東風標致的408、東風雪鐵龍的C4L、愛麗舍(參數丨圖片)遍地開花。
2017年后,呂海濤進入東風集團戰略規劃體系,成為東風與PSA(現Stellantis)戰略聯盟辦公室主任,同時兼任東風汽車戰略規劃部副部長。他熟悉中外雙方的溝通機制,也理解中國市場的節奏與痛點。
如今,這位懂神龍、懂法方、懂中國市場的“老兵”,被重新推上神龍前線,是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決定。
![]()
因為神龍的問題,從來不是造不出車、造不出好車,而是沒能跟上中國市場的節奏——最近五年,中國市場的節奏確實太快了,吃力的合資品牌顯然不止神龍一家。
呂海濤上任當天的會議中,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在講話中強調:
![]()
楊青
“要用中國的標準傾聽中國客戶的聲音,用中國的供應鏈、中國的速度推進合資公司新能源轉型;發揮好中外雙方股東在造型設計、底盤駕控、智能座艙方面的優勢,打造富有競爭力的好看、好開、好玩的合資新能源車型。”
這句話,不僅是對神龍的要求,更是對整個“合資模式”的再定義。過去,中方多承擔生產和執行的角色,如今,“中國速度”與“中國供應鏈”被擺在核心位置。東風要的,不再是簡單的引進,而是重新主導一場屬于“中國的合資新范式”。
楊青的信號:中國速度與合資新邏輯
在過去十年,中國汽車產業的主導權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轉移。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重塑了行業格局——德系、日系、法系的技術壁壘正在被一點點打破,中國企業在新能源和智能駕駛領域已經開始“反向賦能”。
東風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
楊青提出的幾個關鍵詞,本質上是對合資體系的重新定義。東風希望在新能源時代,不再只是被動地“引進與消化”,而是主動地“輸出與整合”。而神龍正是這一戰略落地的試驗場。
事實上,這種轉型方向早在2023年10月就已埋下伏筆。當時東風集團與Stellantis集團共同宣布——保持股比不變,合資年限延長至2037年。更重要的是,神龍將正式融入東風自主新能源事業版圖。
![]()
這一進程,如今仍在繼續。今年3月,神龍汽車推出全新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HEDMOS示界”,開啟二次創業。5月首款車型示界06正式上市,基于東風電動架構開發,整合Stellantis的底盤技術,供應鏈本土化率達92%。
很多人曾擔心,神龍的“中法合資”模式是否還能走得下去?答案是——比以往更穩。過去的神龍是PSA的中國工廠;現在的神龍,是東風全球化戰略的生產和技術支點。未來,標致、雪鐵龍的新車可能不僅出自法國設計團隊,還將融合東風在三電系統、智能座艙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甚至反向出口歐洲市場。
而呂海濤的回歸,恰恰是讓這一切協同更順暢的關鍵紐帶。他在履新同時,也保留東風汽車戰略規劃部副部長職務,保留東風汽車與斯泰蘭蒂斯集團日常溝通的窗口職責。邏輯很清晰:他既了解東風體系的資源,也熟悉法方體系的邏輯,可以在兩者之間實現技術與戰略的真正對接。對神龍來說,這比任何單一的“換帥”意義更深遠。
結語
神龍的挑戰依舊艱難:市場要重建、品牌要重塑、體系要重生。但在“用中國速度推進新能源轉型”的時代大勢中,它的每一步都有望踩在正確的方向上——也許,神龍不會一夜重生,但它確實正在“重新被需要”。在新的汽車工業周期里,這個名字或許會再次閃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