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走,中國和東盟的節奏就變了,連續開了兩場沒有美國的會。
有時候不需要多說,行程本身能把態度擺出來。
10月27日這天,特朗普從馬來西亞起飛去日本,美財長貝森特也跟著離開,鏡頭切回東盟這邊,節奏馬上換成另一套。
中國和東盟把兩場關鍵會排上去,名單里沒有美國代表,RCEP領導人會議,和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議定書簽署儀式,兩塊板子一起落地。
如果說是巧合,想一想時間點,兩天之內,主題全是規則、自由貿易、多邊協定,話不在嘴上放,在流程里走,亞洲這邊歡迎來訪,運轉方式不靠外面帶節拍。
特朗普這趟亞洲行拿了四份所謂貿易協議框架,攤開看,思路還是高關稅換準入,美柬框架,美越框架,美泰框架,一樣的路數,你要賣貨進來,先把我的賬算清楚,具體數字擺著,對柬埔寨36%,印尼32%,越南20%,泰國36%,合作標簽貼上去,關卡一層一層加,東盟國家心里有比較,美國口徑講自由,動作經常是加稅、封鎖、退群,身邊的伙伴更愿意把規則寫實,流程做順,特朗普轉場的空檔,RCEP領導人會議從簽文件到進入制度運行,已經往里走了一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議定書也完成簽署,臺上臺下都是熟面孔。
沒有美國在場的會,推進起來更像平時工作,大家盯的是怎么協同,談判桌上的句型不需要抬高音量,特朗普這邊畫框,門檻留著不降,所謂四連簽沒有觸到實質性降稅,框架歸框架,落地還得自己補,中國和東盟這邊把題目寫具體,監管標準怎么對齊,貨物檢驗時間怎么壓縮,中小企業怎么進得來出得去,制度設計放在章程里。
清單上有數,把日常環節一項項打通,站在東盟國家的立場,兩個選項擺在臺面,政策穩定、規則清楚這一條,更容易算賬,印尼總統普拉博沃在RCEP會上也把思路點明,我們需要深化合作,提升對外部沖擊的韌性,這句話落到產業鏈上,就是把可控的部分握緊。
RCEP這張牌桌是東盟搭起來的,召集方不做老大,中國在這個結構里不是去搶話筒,而是把基礎設施和制度工具先放好,統一報關系統在牽頭建,關稅表和原產地規則先試點,物流一體化和跨境電商對接在帶著跑,這套分工東盟協調,中國出力,日韓補技術,澳新補能源,路徑清晰,美國想進來改變節奏,談判期都沒有在場,現在再把旁支插進主干,節拍已經向前。
自貿區3.0不是另起爐灶的條約,老框架加速提標,核心是四個字,流動自由,人流更順,商務簽證互認提速,貨流更快,通關時間再壓四成,數據互通,數字貿易協議寫進文本,服務更開,金融、物流、保險逐步放開準入,過去能做,現在是好做、快做、成本更可控,這些變化對于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這類在中國—東盟產業鏈上嵌得很緊的經濟體,訂單從中間加工變成前后端一體,流程短,交期穩,替換成另一套不熟的鏈條,風險和成本都要重新評估。
美國這幾年在亞洲動作不斷,印太經濟框架,四方會談,重返亞太的提法持續出現,臺下的生產和貿易在往前走,亞洲自己在寫新章節,美國強調競爭,中國和東盟把共贏放進條目,安全圈用排他設定的思路和共同發展區的做法不在一個邏輯里。
控制感的話題是外部關注點,東盟把飯碗端穩當作中心任務,這兩天的現場也能看出軌跡,特朗普離開,RCEP推進到運行,自貿區3.0簽署,沒有安排美國觀察員,東盟媒體報道的是會議成果,版面里很少提到美國,不是刻意排斥,區域內的重心在自身協同,亞洲去美國中心化的趨勢在真實發生。
格局擺在這,存在感是一種表達,連接感是一種工作,站隊是外部的提問,穩經濟是區域的回答,你討論你的議題,我們修我們的路,中國在這條路上一直在場。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