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某智庫稱:“既然中國可以拒絕進口美國大豆作為反擊手段,韓國也可以不買中國的大白菜”。
先不說別的,單看買賣的分量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中國拒購美國大豆可不是小打小鬧,2024年光前九個月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就花了83.3億美元,巔峰時美國62%的大豆都靠中國消化,這可是實打實的百億美元級生意。
反觀韓國,每年進口中國大白菜撐死也就占其消費量的十分之一,算上相關的泡菜制品,全年貿易額還不到2億美元,連美國大豆零頭的零頭都夠不上。
這就好比中國手里攥著能砸穿地板的大錘,韓國卻舉著根繡花針說要反擊,未免太拿自己當回事了。
更關鍵的是,中國拒購美國大豆,轉身就能從巴西、阿根廷補缺口,2025年從巴西買了6370萬噸大豆,阿根廷的進口量更是暴漲九成。
不僅如此,烏拉圭、巴拉圭還簽了長期協議,加上國產大豆產能提升到2117萬噸,自給率都漲到22%了,手里還有能撐三個月的儲備糧,根本不愁斷供。
可韓國這邊呢,每年200萬噸的白菜消費量里,進口的九成九都來自中國,山東的菜農早就把品種調到了韓國人喜歡的脆度和辣度,連種植周期都卡著韓國泡菜季來,這種磨合了二十年的供應鏈,哪是說換就換的。
而韓國自己早試過“自給自足”的苦頭,2011年搞“白菜自給計劃”,結果山多地少的地形根本種不出足夠的量,好不容易種出來的成本比從中國進口還高30%。
最后市場上一棵白菜漲到188元人民幣,餐館連免費小菜都開始收費,普通家庭只能省著吃泡菜。
2010年更慘,異常天氣導致白菜減產,直接引發“泡菜荒”,時任總統李明博都得換別的蔬菜湊活做泡菜,政府急得趕緊從中國進口162噸白菜,還臨時取消27%的進口關稅,這才救了急。
2024年因為高溫,韓國白菜產量又降了24.5%,種植面積縮減近四分之一,只能第五次從中國進口救場,儲備的2.3萬噸白菜根本不夠填缺口,這種時候說“不買中國白菜”,簡直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再看反制的實際效果,中國停購美國大豆后,美國中西部的糧倉堆得像山一樣,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跌到成本線以下。
伊利諾伊州一座儲著816噸大豆的糧倉直接被壓塌,農民每英畝損失100多美元,破產率蹭蹭往上漲,連財長都親口喊疼。
可韓國要是真不買中國白菜,中國這邊連個浪花都濺不起來,畢竟全國大白菜年產量高達1.2億噸,韓國那點進口量,分給東北的酸菜廠、南方的火鍋店都不夠塞牙縫。
反倒是韓國自己,2024年夏天白菜已經漲到35元一棵,2023年更飆到53元,要是沒了中國貨源,價格怕是要突破天際。
到時候最先鬧起來的就是離不開泡菜的韓國主婦們,畢竟沒有泡菜的韓餐,在他們眼里跟沒有靈魂的軀殼沒區別。
更有意思的是供應鏈的不可替代性,山東不僅是白菜主產區,更是韓國泡菜的“海外工廠”,2024年前七個月山東出口韓國的泡菜就占了當地出口量的九成以上,這些泡菜的口味、工藝全是按韓國標準定制的。
韓國年輕人現在沒幾個會做傳統泡菜,早就習慣了買現成的中國泡菜,畢竟價格比本地產品便宜一半。
要是斷了供,別說日常吃不上,連韓國自己的泡菜出口都得受影響,總不能讓他們拿貴得離譜的本土白菜去做出口產品吧。
美國大豆依賴中國市場是因為找不到同等規模的買家,印度人均肉類消費量只有中國的十五分之一,根本接不住盤。
可中國白菜壓根不愁賣,除了韓國,日本、東南亞都是穩定客戶,就算少了韓國這一個,其他市場分分鐘就能補上。
韓國想找替代貨源更是天方夜譚,日本自己的白菜都不夠吃,東南亞的品種不符合泡菜需求,運輸成本還比中國高得多,真要硬換,最后只能是自己買單。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