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華為帶走的不是簡歷,是整整九年的心血。
一個年薪六百萬的技術大神,轉身成了竊密主謀;
一家估值十億的芯片公司,竟是靠偷代碼撐起來的空中樓閣;
而真正讓人脊背發涼的,是那條通往美國實驗室的隱秘數據鏈——這事兒,沒你想得那么簡單。
![]()
張琨這人,根正苗紅。
北大出來的,接著中科院深造,還不滿足,跑美國又拿了倆學位。
那會兒誰不羨慕?學霸里的戰斗機。
后來進了高通,一干五年,還拿過公司內部的“最佳技術獎”,聽著就不是一般人。
2011年回國,一頭扎進華為海思,十年沒挪窩。
別人拼到三十幾歲才混個中層,他早就站上山頂了。
21級高管,在華為都算頂尖序列了,年薪600萬,住著上海內環的大平層,孩子上國際學校,老婆不用上班。
外人看他,那是人生贏家模板:聰明、努力、有背景、有資源,站在中國芯片行業的最前沿。
![]()
可就在2020年底,這位“技術英雄”突然開始悄悄布局另一盤棋。
他先拉上了老同事劉某,倆人關起門來聊了幾次,越聊越興奮。
然后開始用錢砸人——開出三倍工資、承諾股份、甚至幫人解決家屬落戶,一口氣挖走了顧某、周某等三名華為核心技術人員。
這些人可不是普通員工,手里攥著的是華為花了九年、砸了九個億才搞出來的Wi-Fi 6/7芯片底層架構和通信協議設計。
他們不動聲色地組了個“影子公司”團隊,表面上還在華為打卡,私下已經開始往外部傳輸資料。
有人拿手機對著電腦狂拍,一幀一幀存;有的一行行手抄代碼,跟背課文似的;
![]()
更邪門的,把數據拆成碎片,塞進智能手表,過閘機時帶出去;
還有人直接把核心代碼包裝成“開源項目”,悄無聲息傳到國外服務器。
張琨呢?2021年2月辦完離職,轉頭3月就在南京弄出個“尊湃通訊”,速度快得驚人。
兩個月,融資一個億,高榕資本搶著投;一年半,估值沖到五億,小米也跟進了;
到了2023年初,直接飆到十億人民幣,成了國產芯片圈的新星。
發布會上,張琨穿著定制西裝,站在聚光燈下說:“我們的研發速度比華為快30%,專利全是自研。”
臺下掌聲雷動,投資人笑開了花。
但沒人注意到,他說話時眼神總在躲閃,像是怕誰看穿什么。
真正讓人生疑的,是他們的第一顆Wi-Fi 6芯片發布后不到一周,原始設計數據就被徹底刪除,緊接著第二版火速上線。
公司還統一給員工換了新手機,清空郵箱、重裝系統,動作干凈利落,像一場預演已久的撤退。
![]()
華為那邊早就盯上了。
市場部買了幾塊尊湃的芯片回來做逆向分析,結果一看傻了眼:40個關鍵技術點,和自家芯片相似度高達90%以上。
有的模塊連內部調試標記都沒刪干凈,赫然寫著“HUAWEI-INTERNAL”。
這不是借鑒,這是照搬。
2023年4月,上海和江蘇警方聯合收網,突擊搜查尊湃在上海和南京的辦公室,當場控制14名核心人員,查封7臺服務器,凍結近一個億的資金。
![]()
兩年多調查下來,鐵證如山。
2025年7月28號,上海三中院一錘定音。
張琨,六年牢飯,三百萬罰單,夠狠。最要命的是,出來后五年內,芯片這行,他連門都不準進。
其他人也沒跑掉,十三個,一個挨一個判了。
公司直接摘牌,所有技術資料,當場銷毀,片紙不留。
這哪是判刑,簡直是斬草除根。
判決書里有兩個細節,前所未有:
一是首次明確以“技術密點重合率90%”作為定罪依據,堵死了“靈感巧合”的借口;
二是“禁業令”的適用,等于宣告:你這輩子,別想再碰這行。
很多人覺得判得狠,但業內人士都說:不重不足以立威。
更耐人尋味的是時間線上的巧合。
![]()
就在警方突襲尊湃前后,美國高通突然宣布解散其位于上海的Wi-Fi 7研發中心,并銷毀全部本地技術文檔。
緊接著,他們在加州提交了兩項與Wi-Fi 7物理層調度相關的核心專利。
巧嗎?太巧了。
張琨曾是高通員工,至今仍是美國籍。他在尊湃主導的技術方向,恰好與高通新專利高度重疊。
而尊湃的部分原始代碼,經專家比對,出現了只有高通內部才會使用的變量命名習慣。
這些線索串在一起,讓人不得不想:那些被偷走的數據,最終流向了哪里?
一位不愿具名的半導體工程師私下說:“有些技術泄漏,表面看是國內人背叛企業,背后卻是整套跨國轉移鏈條在運作。你以為他只為錢?可能人家早就是‘預備役’了。”
![]()
這不是孤例。
2024年,國家的安全機關通報一起稀土泄密案:某國企高管成某,向境外公司泄露我國稀土收儲計劃,非法獲利五十多萬美元,被判十一年半。
今年初又有科研人員因用AI寫作工具上傳涉密數據導致外泄,被立案處理。
生成式AI普及之后,這種“無意識泄密”越來越多。你以為你在寫報告,其實數據已經進了別人的訓練池。
而西方對華技術圍堵,早已不是秘密。
美國相關機構曾明確提出“中國是唯一既有意圖又有能力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國家”,科技戰首當其沖。
他們有一套成熟打法:當你弱的時候,用專利鎖死你;當你強了,就派人進來,或收買、或收購、或直接偷。
張琨案,不過是冰山一角。
我們總說“人才流失”,但這次不一樣。
他不是帶著經驗走的,他是帶著圖紙走的,是精準地、系統性地把別人十年的心血打包運出去。
幸好這次被攔住了。
![]()
但也得慶幸,現在的中國企業終于學會了反擊。
最近北京屹唐半導體也動手了,告了兩個前員工。
人一走,技術就跟著跑了,轉身進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大門。
更絕的是,拿咱們的核心技術去申請專利,臉都不紅一下。
這公司啥來頭?過去卡我們脖子最狠的那個,光刻機不賣,技術不給,現在倒好,被中國人告上法庭了,
一口氣索賠九千九百九十九萬,差一萬湊整——這數字,聽著就解氣。
回頭看張琨,他本可以走得更遠。
憑他的資歷,去任何一家大廠都能當CTO,甚至自己創業也能光明正大地做。
但他選擇了最難看的一條路:復制別人的成果,貼上自己的標簽。
結果呢?身敗名裂,團隊覆滅,投資人血本無歸,連累一群曾經并肩作戰的兄弟蹲監獄。
![]()
有人說他蠢,我說他貪。
貪的不是那點錢,而是想一步登天的捷徑心態。
他以為時代還是十年前,查不出來、追不回去、罰不動人。但他忘了,今天的中國,已經有了護城河意識。
技術可以被模仿,但信任一旦崩塌,就再也拼不回來了。
這個案子最痛的地方在于:華為愿意給張琨六百萬年薪,給他平臺、資源、話語權,可他偏偏覺得還不夠快。于是鋌而走險,親手把自己釘在了恥辱柱上。
而我們真正該警惕的,不只是張琨這樣的人,而是那個讓他敢這么做的環境——有沒有人早就在暗處遞刀子?
有沒有資本在背后推波助瀾?有沒有境外勢力在等著接收成果?
有人說,這事過去了,判了就完了。可我總覺得,還有東西沒浮上來。
就像當年那些突然消失的研發中心,那些剛好撞上時間節點的專利申報……它們不會無緣無故出現。
![]()
技術創新沒有捷徑。所有看似輕松的成功,背后都有看不見的代價。
希望這一記重錘,能敲醒更多還在猶豫的人。
自主研發這條路很難,慢,燒錢,還容易被人嘲笑“落后”。但只有走過了,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底氣。
偷來的東西,再光鮮,也是別人的。
而屬于中國的未來,只能由我們自己一針一線縫出來。
參考資料:東方網——尊湃通訊侵犯華為商業秘密一審判了 主謀獲刑6年并處罰金300萬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