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好萊塢著名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執導,“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雷吉娜·赫爾、西恩·潘和本尼西奧·德爾·托羅等主演的《一戰再戰》近日全球上映,雖然上映之初獲得媒體和觀眾的好評,一度被視為今年頒獎季的種子選手,但也因政治立場陷入爭議,票房后繼乏力,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處境。
![]()
“小李子”沖擊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一戰再戰》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品欽的《葡萄園》,講述美國曾經的“革命者”鮑勃在仇人重新出現后,和一群同伴營救女兒薇拉的故事。據《綜藝》報道,《一戰再戰》中飾演父女的迪卡普里奧和赫爾將申報金球獎最佳男、女主角獎項,潘等其他演員則申報配角獎項。
![]()
電影《一戰再戰》劇照
因為此片中有著明顯的荒誕主義和黑色幽默元素,出品方華納兄弟公司選擇申報“音樂/喜劇”類別,這樣一來更有把握收獲提名甚至獲獎。《綜藝》預測稱,《一戰再戰》有望刷新金球獎的紀錄,收獲10個提名,與去年的《艾米莉亞·佩雷斯》持平,僅次于1975年的經典喜劇《納什維爾》。
假如《一戰再戰》北美票房突破1億美元,就將有資格申報金球獎新增設不久的“電影和票房成就獎”,這個金球獎獨創的獎項要求申報者必須達成“美國本土票房1億美元,全球票房1.5億美元”的條件。
但據BoxOfficeMojo網站最新統計,《一戰再戰》全球票房為1.79億美元,但美國本土迄今只入賬6578萬美元,鑒于該片在北美已上映超過1個月,票房再上一層樓的空間不大,很可能無法滿足金球獎“票房獎”的標準。
不過在《綜藝》看來,《一戰再戰》已經是安德森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很多人認為這既是一部動作史詩,也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喜劇,或者兩者兼而有之”。至于其能否打破金球獎的提名紀錄,還要等到12月8日才會揭曉。
票房壓力實在不小
《綜藝》等專業媒體看好《一戰再戰》在金球獎的表現并不意外,畢竟該片一上映,就在全球范圍內收獲如潮好評,在爛番茄網站獲得了95%的媒體新鮮度和85%的觀眾爆米花指數,在Metacritic網站獲得95的超高分,在法國Allocine網站也獲得4.7星的好評,8.2的豆瓣評分也成為今年進口片最好成績之一,此次安德森與迪卡普里奧的確有望攜手沖擊金球獎和奧斯卡。
![]()
電影《一戰再戰》劇照
不過,對于《一戰再戰》的出品方華納來說,其高層現在只能算是“喜憂參半”。喜的自然是影片口碑爆棚,憂的則是安德森的這部新作投資不菲,后繼乏力的票房造成了巨大的財務缺口,拖累了集團今年的整體營收。《綜藝》稱,《一戰再戰》盡管被不少人視為杰作,但作為一部R級、原創、片長達162分鐘的作品,票房壓力其實不小,業內估算至少要達到全球3億美元票房才能回本。
![]()
電影《一戰再戰》劇照
報道稱,華納為制作這部影片付出1.3億美元,宣發上又投入7000萬美元,而迪卡普里奧作為主演,通常會在票房入賬前就分走一大筆收入。如此算來,《一戰再戰》可能會讓華納虧本1億美元。
不過,華納方面并不認同媒體預測,其發言人日前表示:“算上《一戰再戰》,華納在2025年已獲得了超過40億美元的收入。”而這40億只是票房收入,并非利潤,華納上半年的確靠《罪人》和《我的世界大電影》大賺一筆,足以彌補《一戰再戰》的虧空,因此對于這家好萊塢大片廠來說,《一戰再戰》更多是博取“名”而非“利”,只能指望用奧斯卡小金人來挽回顏面,無法像環球影業出品的《奧本海默》那樣“名利雙收”。
凸顯美國社會割裂現狀
《一戰再戰》雖然在藝術層面的口碑不錯,但在政治立場上陷入爭議,無形中凸顯了美國社會的割裂現狀,這也是阻礙其票房再上一層樓的原因之一。
據《綜藝》報道,《一戰再戰》上映后,不少美國右翼、保守派評論家對該片持批評態度,指責這是一部“為‘左翼精英人士’量身定做的左翼電影”。對于影片目前收獲的好評,有美國右翼人士毫不留情地批評稱,“過譽了!這部影片迎合了左翼人士的敏感性。那些左翼和娛樂媒體對這部影片的吹捧程度是如此荒謬,以至于都感覺不自然了”。
![]()
電影《一戰再戰》劇照
英國《衛報》發現,《一戰再戰》既激怒了一批美國右翼人士,同時還鼓舞了另一批美國左翼人士,“一些右翼學者把矛頭對準華納,認為他們不應讓這部影片在查理·柯克槍擊案后上映,懷疑此舉有煽動暴力之嫌;支持的影迷們則認為,這并非煽動暴力,而是好萊塢大片罕見地敢于支持鮮明的政治立場”。
報道稱,這部影片的內涵其實比表面上看更復雜,更令人興奮:片中的“好人”確實都是左翼激進分子,安德森也的確明顯同情左翼,并嘲笑他們的敵人——白人至上團體,可這部影片卻是以一個中年白人男性而非黑人女性為中心展開,后者顯然才是左翼組織的中堅力量,這才是最令部分觀眾反感的地方。
![]()
電影《一戰再戰》劇照
美國媒體在評價《一戰再戰》時,也大都引入政治立場分析。《今日美國報》評價該片“打造了一個‘威權版’美國,似乎就在自家街拐角處,雖然影片沒有對片中的美國政府和白人至上主義者做太多解釋,但足以讓美國觀眾將其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構成了對當今美國的政治諷刺。”
美國“對話”網站則認為,該片“雖然瞄準了政治極端主義者,但過于依賴場景設定和公式化的斗爭場面,并沒能真正深入當代政治內部,只能說是一部‘符合美國當下政治需要’的作品”。而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看來,“影片有著強烈的政治主題,緊迫的節奏和配樂,古怪而有缺陷的角色,嚴肅與愚蠢的雜糅。說到底,安德森是一位藝術電影導演,這也是一部在藝術上有追求的佳作,但對于想在周末看一部商業大片的普通觀眾來說,《一戰再戰》吸引力并不算大。華納還不如把它當作沖擊奧斯卡的一次良機”。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董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