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敬老,法治暖陽。安徽省檢察機關聚焦老年人權益保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圍繞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法律監督實踐,以實際行動守護“夕陽紅”,助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
聚焦食藥安全
守護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
全省檢察機關深入開展“食藥安全益路行”專項監督,重點關注養老機構、社區老年食堂、助餐點等場所的食品安全問題,立案辦理相關公益訴訟案件55件。如淮南市潘集區檢察院在專項監督中,發現轄區內部分養老服務中心存在消毒記錄不全、后廚衛生不達標、工作人員健康證超期等問題,依法向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全面整改并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滁州、安慶等地檢察機關在收到“益心為公”志愿者提報線索后,對轄區內部分老年助餐點、老年食堂開展調查,發現食品留樣不全、索證索票不規范、消毒設施未正常使用等問題,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推動主管部門聯合對轄區老年助餐服務點、老年食堂、養老院等開展專項監督,全面排查整改相關問題隱患。
聚焦無障礙環境建設
保障出行便利與信息暢通
![]()
全省檢察機關認真貫徹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將適老化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監督重點,2024年以來,立案辦理相關公益訴訟案件201件。如亳州市譙城區檢察院針對轄區部分小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監督,促使職能部門對9個老舊小區調整、增設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坡道、護欄扶手等適老化設施。蕪湖市鏡湖區檢察院針對轄區9家餐飲店強制或變相強制掃碼點餐,損害老年人群體合法權益問題,督促主管部門依法加強監管,推動問題完成整改,并推動主管部門發布《鏡湖區關于規范使用“掃碼點餐”的倡議書》,有效保障老年人群體合法權益。廣德市檢察院針對轄區部分醫院移動互聯網平臺存在界面交互復雜、字體過小,導致老年人操作困難等問題,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主管部門加強監管,推動對轄區醫療機構網絡應用平臺進行適老化改造,保障老年人群體就醫便捷。
聚焦養老資金安全
精準監督惠民資金發放
![]()
針對高齡津貼、養老機構運營補貼等惠民資金發放管理中存在的“漏發”“濫發”問題,安徽省檢察機關運用大數據賦能,開展精準監督。界首市檢察院通過“檢察公益訴訟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協作機制”獲取線索,建立大數據監督模型,比對發現1118條“應享未享”高齡津貼線索,經抽樣核實后向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補發津貼、追回違規款項,相關部門還建立常態化信息核查機制。蒙城縣檢察院應用“民辦養老機構財政補貼資金公益訴訟檢察監督模型”,發現6家養老機構利用已死亡人員信息違規申領運營補貼,立案后督促主管部門追回資金并完善監管機制,指導養老機構依法規范經營。蕪湖市檢察機關圍繞轄區存在高齡津貼少發、漏發、錯發等情形開展監督,立案辦理相關案件14件,確保高齡津貼規范發放。
聚焦養老機構安全監管
筑牢消防安全防線
![]()
消防安全是養老機構安全的重中之重,全省檢察機關緊盯隱患治理,推動強化監管助力養老機構筑牢安全屏障。亳州市譙城區檢察院對某養老公寓存在的消防栓管網無法使用、安全出口堵塞等重大火災隱患立案調查,向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問題整改,并聯合開展全區養老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宿州市檢察院在“夕陽紅”專項監督中,隨機抽查16家養老機構,針對發現的50余個消防安全隱患問題向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全市部署專項整治,推動整治重大安全隱患問題78個,培訓從業人員3420人次。
聚焦個人信息保護
守護老年人人身財產安全
![]()
安徽省檢察機關強化老年人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收集、使用和泄露老年人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如長豐縣檢察院針對吳某等人購買、收集400余萬條老年人個人信息用于銷售虛假保健品的電信詐騙行為,在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請判令違法行為人承擔33萬余元賠償金的同時,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推動監管部門開展問題治理,斬斷侵害個人信息與電信詐騙之間的利益鏈條,守護老年人人身和財產安全。池州、蚌埠、宿州等地檢察機關針對行政機關發放老年人津補貼、困難補助金時,未對敏感個人信息進行去標識化處理,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問題開展監督,依法維護老年人個人信息安全。馬鞍山、淮南、銅陵等地檢察機關不僅將個人信息保護的宣傳教育融入具體的案件辦理中,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時根據老年人特點,以專項宣傳為抓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將“個人信息不容侵犯”的理念傳遞到社區、鄉村和養老機構,有效增強老年人在數字時代下的自我保護能力。
做實“后半篇文章”
推動長效治理機制建設
![]()
以檢察建議促推長效監管。在辦理養老機構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后,各地檢察機關并未止步于個案整改,而是繼續推動主管部門在全轄區開展專項排查整治。如宿州市檢察院在辦理養老機構安全監督案后,推動主管部門印發《全市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生產隱患專項整治方案》,設置了75項排查清單,實現了問題整改的標準化與系統化。
以數據模型嵌入常態機制。在辦理高齡津貼、養老補貼等領域案件時,檢察機關在督促追繳違規發放資金的同時,更加注重推動建立源頭防范機制。如蕪湖、蚌埠等地檢察機關通過大數據監督模型發現個案線索并辦結后,推動民政、人社等部門與殯葬、公安等機構建立“常態化數據共享與核驗機制”,將“檢察智慧”轉化為“行政效能”,實現了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服務模式轉型,從根源上堵塞了監管漏洞。
以常態化監督助推長效化治理。多地檢察機關在案件辦結后,仍定期開展“回頭看”,并注重將監督成果固化為行業規范,有效防止問題反彈,確保了老年人權益保護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如天長市檢察院通過對老年助餐點食品安全問題監督,推動主管部門將老年助餐點食品加工區監控接入市級養老服務監管平臺,制定《天長市老年助餐點食品安全管理規范》,推行“紅黃牌”警示制度。
構建多方協同機制
凝聚老年人權益保護合力
![]()
主動與民政、市場監管、衛健、婦聯、消保委等建立協作機制,通過信息共享、線索移送,共同破解治理難題。如安徽省檢察院與省婦聯建立“檢察院+婦聯”協作機制,通過婦聯組織及時發現和解決老年婦女權益保障問題;蕪湖市檢察院與市殘聯聯合印發協作意見,助力解決殘疾老年人群體在交通出行方面遇到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問題,共同推動公共服務場所、主要道路、居民區等重點區域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適老化改造。
通過監督辦案,推動多部門協同履職。因無障礙環境建設涉及多部門且存在監管職責交叉等情況,池州市檢察院通過邀請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座談會,厘清各方監管責任,并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推動相關部門合力解決轄區無障礙環境建設不到位問題。
主動引入社會力量,廣泛邀請“益心為公”志愿者、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參與線索提供、公開聽證、整改評估,滁州、宣城等多地檢察機關在案件辦理中均運用公開聽證等機制提升辦案精準性、規范性。
重陽敬老,不止于今日。安徽省檢察機關將持續深化強化公益訴訟檢察履職,聚焦老年人權益保障重點領域,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以法治力量守護老年人美好生活,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貢獻檢察智慧與力量。
第9426期
安徽檢察新媒體出品
終審丨吳貽伙 二審 丨吳熒
編輯丨李昂
投稿郵箱丨ahjc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