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全球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在今年 3 月發布重磅預警:未來 10 年銅供應缺口將達 1000 萬噸。這一缺口規模驚人,已接近 2024 年全球銅年產量的 43%!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景文進一步測算,到 2040 年,僅中國的銅需求就將逼近 2000 萬噸。
更值得關注的是,未來 20 年人類對銅的消耗量,或將追平甚至超越從青銅時代至今累計開采的 7 億噸總量!這場史無前例的金屬饑渴癥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中國如何破局?
![]()
看不見的銅礦殺手
一提銅需求暴漲,不少人先想到電線電纜。但真正吞銅的主力,藏在日常接觸的新事物里。
我們先從電動車說起,一輛特斯拉 Model 3 要耗 83 公斤銅,是燃油車的 4 倍。配套的充電樁更不含糊,每個還要啃掉 30 公斤。2024 年中國電動車銷量第一次超過燃油車,全球電動車用銅剛破 100 萬噸,國際能源署猜 2040 年能飆到 500 萬噸。
![]()
再看 AI 數據中心,ChatGPT 火了后,科技公司瘋建算力基地。施耐德電氣算過,1GW 規模的數據中心得用 6.58 萬噸銅,英偉達 GB200 服務器單臺就含 1.36 噸銅。必和必拓估算,到 2050 年這領域銅需求要從現在的 50 萬噸漲到 300 萬噸,價值超 2000 億元。
風電光伏這些綠電也特能吃銅,用銅量是傳統電廠的好幾倍。陸上風機要 4 噸銅,海上的因為電纜拉十幾公里,得 12 到 16 噸。中國 “十四五” 電網投資超 3 萬億,特高壓線路每公里就耗 8 噸銅。國際能源署說,2050 年全球電網改造的銅需求要從 2023 年的 600 萬噸沖到 2800 萬噸。
![]()
交通電氣化、數字智能化、能源綠色化,這三股勁兒正拼命吞銅。彭博新能源財經測算,要滿足這些需求到 2050 年,得砸 2.1 萬億美元進去。
礦山告急
需求猛漲的時候,供應端卻掉了鏈子,先從礦石本身說,全球銅礦平均品位早不如前,1991 年還有 0.8%,2025 年都跌破 0.45% 了。智利埃斯康迪達這座曾經的全球最大銅礦,品位從 1.6% 跌到 0.6%,開采成本跟著翻番。新礦更難搞,要么埋在地下幾百米,要么藏在沙漠雨林里,從勘探到投產得等 16 到 20 年。
![]()
產量更沒指望,2025 年上半年,礦業巨頭們產量只漲了 2%。9 月印尼格拉斯伯格銅礦滑坡,運營方直接宣布不可抗力,要到 2027 年才恢復,全球一下少了 52.5 萬噸供應。智利銅礦老罷工,剛果金礦區有沖突,秘魯社區抗議不斷,礦企頭都大了。
這里要提醒一句,資本根本不愿投錢。必和必拓算過,未來 10 年開發銅礦得 2500 億美元,現在承諾的資金還不到 30%。2024 年全球科技公司在 AI 上砸了 2.16 萬億元,是銅礦投資的 8.6 倍。資本都追熱點去了,誰愿意蹲 20 年等回本?
![]()
中國手里的兩張王牌
這場銅資源爭奪戰中,中國既是最大玩家,也是最焦慮的參與者,不過我們手里也有兩張牌可打。
第一張牌是冶煉制造能力,中國是全球頭號精煉銅生產國,2024 年產出 1500 萬噸,穩穩占了全球近一半份額。從銅礦石到各類銅材,整條產業鏈環環相扣,完整性在全球都找不出第二家。
紫金礦業、洛陽鉬業手里攥著濕法冶金這類核心技術,康普化學的特種藥劑更厲害,能把低品位銅礦的回收率硬生生提上去 15 個百分點。深圳建的電子廢棄物拆解基地是全球最大的,一年光回收銅就超 50 萬噸,相當于少開一座中型銅礦。
![]()
第二張牌是超級消費市場,中國銅消費量占了全球一半以上,這種規模在貿易里自帶議價權。2024 年家電用銅就達 420 萬噸,同比漲了 8%。舉個生活里的例子,智能空調比老款多用 30% 的銅,這些新增的需求全靠國內市場消化。
但軟肋也很明顯,資源太依賴進口。中國銅儲量才 4065 萬噸,只占全球 4%,還大多品位低、難開采。2024 年銅精礦進口超 2800 萬噸,對外依存度快摸到 90%。智利、澳大利亞、秘魯三個國家包了大部分進口量,供應鏈脆得很,那邊一罷工或鬧沖突,國內礦企頭都大了。
![]()
不過國家早有布局,《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 年)》明擺了幾條路,在西藏、新疆這些重點區域加大勘探,爭取多找儲量。2025 年把再生銅產量沖至 400 萬噸,把 “城市礦山” 用透。還鼓勵企業往外走,拿下海外優質礦權。
紫金礦業在剛果金攥住了卡莫阿銅礦,洛陽鉬業拿下秘魯拉斯邦巴斯銅礦的股份,這些都是關鍵布局。2025 年全球銅礦的新增產量里,中國礦企預計能占 35%。同時和阿富汗、中亞國家的合作也在推進,進口來源正慢慢變多元,誰也不想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
![]()
技術創新上更是下足了功夫,江西銅業的 “廢石光電分選技術” 能從含銅 0.6% 的廢石里精準挑出礦石,識別準確率 98%,一年處理 30 萬噸廢石,能摳出 5 到 10 萬噸銅礦石。中南大學的 “粗顆粒沸騰浮選系統” 讓回收率漲了 4 個百分點,一年能少虧 7 個億。長沙有色院的技術更神,處理廢電路板時銅回收率能到 98%,幾乎不浪費。
銅價上漲會拖累綠色轉型嗎?
現在有個現實的問題擺上了臺面,銅價一漲,新能源成本也跟著往上跳。
![]()
高盛猜 2026 年銅價能穩在 1 萬美元 / 噸以上,算下來全球電動車制造成本要漲 12%,海上風電項目的回報率得跌 8 個百分點。歐盟的碳關稅還在給冶煉成本加碼,特斯拉正悶頭搞無銅電機技術,真成了恐怕會改寫需求格局。
替代材料看著多,短期卻頂不上用。泰科電子和博威合金搞的鋁代銅技術,預計 2026 年量產能讓單車少用 10 公斤銅。可鋁的導電性只有銅的六成,高壓場景根本扛不住,沒法大范圍替代。
![]()
這里得提一句,新興市場的需求還在加碼。聯合國貿發會議警告,到 2040 年新興市場基建得多耗 40% 的銅,得新建 80 座大型礦山才夠。印度 2023 年銅用量漲了 20% 多,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年均增速 8%,這些國家的工業化總不能因為銅價高就停擺。
![]()
往大了說,未來誰攥住銅,誰就握住綠色經濟的命脈。中國靠制造能力和市場規模,在牌桌上有了位置,但資源爭奪、技術突破和成本控制這三者的平衡太難找。
銅荒時代真的來了,答案還得慢慢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