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J聯賽近日宣布,自2026/27賽季起,賽事將正式改為跨年賽制。這一決定引發亞洲足壇廣泛關注,因為它意味著亞洲主要聯賽中僅剩下中國、韓國和烏茲別克斯坦三國仍堅持自然年賽季。
東南亞多個聯賽——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老撾和柬埔寨,都在近幾年全面轉向了跨年賽季。
![]()
在亞洲足壇的賽制版圖上,自然年賽季已成為少數派的選擇。
《足球報》近日披露,亞洲主要聯賽中僅剩中國、韓國和烏茲別克斯坦仍采用自然年賽季。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的近鄰日本已經邁出改革步伐。日本職業足球聯盟公布了2026/27賽季J聯賽的安排,確認將改為跨年賽事。
根據計劃,該賽季將于2026年8月初開幕,至2027年6月初結束。
更為激進的是,日本足協為順利完成過渡,將在2026年上半年舉辦“特別大會”,采用特殊賽制:不舉辦天皇杯和聯賽杯,沒有升降級,J1聯賽20隊按地域劃分東西兩組進行比賽。
![]()
面對這股跨年賽制的浪潮,中國足球似乎也在尋求平衡。
中國足協公布的2025賽季競賽日歷顯示,雖然堅持自然年賽季,但賽季時間已經顯著延長——從2月7日開始,至12月5日結束,跨度近10個月。
具體到中超聯賽,2025賽季于2月21日開賽,11月22日結束,共進行30輪比賽。這一安排比以往賽季有所提前并延后,顯示出中國足協在賽制上的微調。
賽季時間的延長不僅有利于合理調配國家隊集訓時間,也順應亞足聯賽歷安排發展趨勢,使俱樂部參加亞冠比賽更為便利。
![]()
韓國K聯賽作為亞洲足壇的重要力量,也位列堅持自然年賽季的三大聯賽之一。
2025賽季K聯賽于2月15日開啟,預計到10月中旬結束。
K聯賽采用的賽制頗為獨特:12支球隊先進行主客場三循環的常規賽,隨后根據排名分成爭冠組和保級組進行季后賽較量。
這種賽制設計既保證了每支球隊有足夠的比賽場次,又通過分組季后賽增加了賽季末段的懸念和競爭性。
![]()
烏茲別克斯坦聯賽作為第三個堅持自然年賽季的亞洲主要聯賽,其2025賽季也在進行中。
烏茲別克斯坦聯賽由16支球隊組成,進行雙循環比賽,共三十輪。
最近的一輪聯賽(第26輪)于10月24日進行,由克孜勒庫姆對陣薩馬爾罕迪納摩。這表明其賽季時間安排與中國、韓國類似,都處于自然年內的比賽周期。
亞洲足壇的跨年賽制趨勢并非突然出現,而是有著深刻的競技和商業考量。
與歐洲主流聯賽接軌被認為是這一變化的重要推動力。歐洲五大聯賽普遍采用跨年賽制,亞洲聯賽調整賽歷可以促進球員轉會、戰術交流和國際賽事銜接。
東南亞各國聯賽近幾年的全面轉型就是這一趨勢的明證。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老撾和柬埔寨等國家的聯賽已完成向跨年賽季的轉變。
日本足協為跨年改革也做了充分準備。據了解,2026年度的“特別大會”雖規模縮小,但仍準備了高達12億日元的積分獎金和排名獎金,以激勵參賽球隊。
對于中國足球而言,是否跟隨這股跨年賽制潮流,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課題。
中國足協在2025賽季的調整已經顯示出一定的靈活性。賽季開賽時間提前,結束時間延后,延長賽季時間,這些舉措既是為國家隊比賽讓路,也是向國際賽制靠攏的試探性步驟。
有評論認為,跨年賽制可能更有利于球員狀態保持和比賽質量提升,特別是對于參加亞冠等國際賽事的俱樂部來說。
不過,中國北方寒冷的冬季仍然是推行跨年賽制的一大挑戰。如何在這一時期保證比賽質量,是需要解決的技術性難題。
![]()
未來的亞洲足壇,是否會形成以跨年賽制為主導的新格局?中國足球是繼續堅持自然年傳統,還是順勢而為加入變革浪潮?無論如何,賽制的選擇背后,是各國對足球發展道路的深層思考。
日韓等國的青訓體系不斷為歐洲聯賽輸送人才,而中國球員的留洋之路卻步履維艱。賽制改革可能只是表象,真正需要改變的的是中國足球的生態系統——從青訓到聯賽,從管理到文化。
![]()
對此您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