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沒吃西貝了,今天下飛機跟同事吃了一頓,發現幾乎全都是預制菜,還那么貴,實在是太惡心了。”
2025年9月10日,羅永浩的一條微博直接將西貝莜面村送上熱搜。
短短幾小時內,這條微博引爆了全網對預制菜的大討論。西貝創始人賈國龍迅速強硬回應:“西貝現在門店100%沒有預制菜,一道都沒有。”
這場爭議的核心并不在于西貝是否使用了預制菜,而在于整個中國餐飲行業正在集體轉向預制菜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
![]()
當時羅永浩的吐槽引發了消費者對餐飲行業的集體質疑,而西貝的回應更是讓這事態火速升級。
創始人賈國龍不僅放出話,要讓全國370多家門店的后廚都對外開放,歡迎消費者參觀,還表示要對羅永浩采取法律行動,態度相當強勢。
這波操作一下子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不少消費者興致勃勃地跑去西貝門店看后廚。
可這不看還好,一看反而更疑惑了:冰柜里堆著保質期長達24個月的冷凍西蘭花,還有能放18個月的烤魚。
大家心里犯起了嘀咕:這東西,算不算預制菜啊?
![]()
其實消費者和商家對“預制菜”的理解,壓根不是一回事。
在普通消費者眼里,只要不是在店里現場烹飪的菜,都算預制菜;但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連鎖餐飲從中央廚房配送到門店的菜,并不算預制菜。
監管部門還有更明確的界定:預制菜得是以農產品為原料,不添加防腐劑,經過工業化預加工,加熱后才能吃的預包裝菜肴。像西貝這種中央廚房配送的模式,是被明確排除在預制菜范圍之外的。
可規定歸規定,消費者的想法卻沒變。大多數人還是覺得,只要不是現場做的,那就是預制菜。這場爭論,也實實在在暴露了餐飲行業標準和消費者認知之間的巨大鴻溝。
![]()
不過,雖然西貝堅決和預制菜劃清界限,但這絲毫沒擋住預制菜市場一路狂奔的腳步。
數據不說謊,2024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直接沖到了485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33.8%,照這勢頭,2025年突破6173億元根本不是問題。
這場關于預制菜的爭議背后,其實是整個中國餐飲行業都在悄悄擁抱預制菜。
別看大家對預制菜的討論褒貶不一,可它早就成了餐飲巨頭們藏在賬本里的賺錢密碼。
就說廣東老字號廣州酒家,2024年總營收56億元,其中38億元都來自月餅和預制菜。
像陳皮鴨、蝦餃這些地道的傳統粵菜,靠著氣調包裝技術,穩穩地擺上了全國300多個城市的超市貨架,讓各地食客都能嘗到大牌粵菜的味道。
![]()
火鍋龍頭海底撈就更“狠”了,直接把旗下做預制菜的子公司頤海國際推上了資本市場獨立上市。
2024年頤海國際營收突破90億元,單說自熱火鍋,去年雙十一當天就賣了超200萬盒,如今預制菜已經成了海底撈除了門店堂食之外的重要盈利支柱。
![]()
百勝中國更是預制菜領域的老玩家了,旗下的肯德基、必勝客,菜單上95%以上的產品都是預制的,就連大家常吃的早餐油條,都是中央廚房統一制作好再送到門店的。
去年肯德基更直接,干脆在門店里賣起了冷凍預制菜,光這一項業務就賺了12個億,實力不容小覷。
![]()
其實餐飲業的賬本很好算,現在一線城市的廚師,月薪隨便就8000元起,核心商圈的房租每年還得漲15%,要是還靠廚師在店里“鍋氣炒菜”,根本撐不起幾百家連鎖門店的運營。
而預制菜能把食材損耗從15%降到5%,出餐時間從40分鐘壓縮到10分鐘,這對追求效率和成本控制的連鎖餐飲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
而且對連鎖餐飲企業來說,預制菜還能保證每家門店的菜品口味都一樣,不用再過分依賴大廚,出餐速度快了,食品安全風險也降低了。
![]()
不過話說回來,中餐文化里最講究的“鍋氣”、現場烹飪的煙火氣,還有根據食客口味調整的個性化體驗,在預制菜的標準化生產中很難保留,這也讓不少消費者覺得吃預制菜“不值這個價”,心里有落差。
最有意思的是,一邊是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吐槽聲不斷,另一邊預制菜卻活得越來越滋潤。
2024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剛突破6000億元,2025年上半年新成立的預制菜企業就有6900多家,現在全國現存的預制菜企業已經超過7.4萬家,市場規模正朝著8000億元的目標猛沖。
資本市場對預制菜的態度則更理性,安井食品的預制菜收入增速超過110%,就算在預制菜爭議風波里,股價還漲了23%。
叮咚買菜推出的“無添加系列”預制菜,半年就賣了10億;春雪食品靠低油低鹽的預制菜產品成功扭虧為盈,凈利潤一下漲了4倍多,預制菜的市場潛力肉眼可見。
![]()
而在這場預制菜浪潮中,米村拌飯成為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馬。
早年間,它還只是街頭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可沒幾年功夫,就一路擴張到全國各個大小商圈,甚至走出國門,把店開到了新加坡,成了咱們中國預制菜快餐領域里相當有代表性的“帝國”。
說出來可能都驚訝,米村拌飯就靠著一碗普普通通的石鍋飯,短短幾年就開了1863家門店。
這連鎖擴張的速度,跟咱們熟知的蜜雪冰城比起來都不落下風,蜜雪冰城以平價奶茶快速搶占市場,米村拌飯則靠著石鍋飯在快餐界站穩了腳跟,擴張節奏堪稱“神速”。
![]()
它能這么成功,秘訣其實特別簡單,總結下來就三點。
第一,菜是預制好的,出餐速度特別快。現在大家生活節奏快,尤其是上班族,根本沒多少時間等餐,預制菜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點完餐沒多久就能吃上,不用浪費時間干等。
第二,店里的服務員態度特別好,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去吃飯的時候,看到服務員熱情的樣子,心情也會跟著變好,自然就更愿意光顧了。
第三,價格定位特別準,剛好卡在25到35元之間。這個價格區間特別討喜,既不會貴到讓人覺得奢侈,舍不得常吃,也不會廉價到讓人覺得掉價,懷疑菜品質量,不管是學生黨還是上班族,都能輕松接受。
![]()
更特別的是,跟其他餐飲品牌不一樣,米村拌飯一點都不避諱“預制菜”這個標簽。
很多品牌怕消費者介意預制菜,都藏著掖著,可米村拌飯反而很大方,還在短視頻賬號里拍自家工廠的生產線,明明白白告訴顧客:“這不是偷懶,而是標準化。”
這種不裝腔作勢、坦誠面對預制菜的反向營銷,反而戳中了年輕人的心,贏得了他們的好感,大家覺得這家店實在,不搞虛的。
![]()
不過,雖然預制菜在市場上一路順風順水,賣得越來越好,但它面臨的挑戰也不能忽視。健康問題是消費者最擔心的一點。
有不少預制菜為了追求口感,鈉含量都偏高,要是長期吃這種高鈉的預制菜,很容易引發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對身體可沒好處。
而且,預制菜在加工過程中,還會造成大量營養流失。
就拿蔬菜來說,里面的維生素C、B族維生素特別怕熱,加工時一加熱,這些維生素就很容易被破壞;肉類里的蛋白,生物利用率也會降低,吃進去能被身體吸收利用的營養就變少了。
![]()
而且可能導致餐飲同質化。大家都用預制菜,菜品種類和口味容易變得差不多,不管去哪家店,吃到的東西都大同小異,少了很多新鮮感。
還會削弱傳統烹飪技藝的傳承。傳統烹飪講究火候、刀工、調味的精準把控,很多手藝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可預制菜不需要這些復雜的技藝,長此以往,這些傳統烹飪手藝可能就慢慢失傳了。
另外,預制菜還可能讓餐飲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大的餐飲品牌有資金、有渠道搞預制菜,能快速擴張,而小型餐飲企業沒那么多資源,在競爭中就會處于劣勢,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
之前西貝因為一些問題陷入風波,之后就開始“痛改前非”。
不僅多款核心菜品降價,還推出了100元無門檻代金券,部分門店的門頭也從原來的紅白配色改成了白綠配色,想給消費者新鮮感,挽回大家的好感。
效果也確實立竿見影,國慶期間北京多家西貝門店基本都坐滿了人。
![]()
除了西貝,更多餐飲品牌在這場風波中也悄悄調整了策略。
比如老鄉雞,就把“預制菜標識聲明”置頂,讓消費者清楚知道哪些是預制菜;還有多家餐飲品牌開啟了后廚直播,把后廚的情況展示給大家看,讓消費者吃得更放心。
![]()
雖然預制菜一直有爭議,但似乎一點都沒影響餐飲品牌賺錢。
中國的餐飲巨頭們依然在全力押注預制菜,畢竟在效率和傳統的博弈中,市場已經給出了選擇,預制菜適應了當下快節奏的生活需求,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大家都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