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若與中國爆發軍事沖突,在沒有外部援助的情況下,最多只能堅持一周。”日本軍事專家矢野義昭的這一判斷卻是引起熱議了。
就在同年10月,被稱為“強硬右翼”的高市早苗當選日本首位女首相,她曾公開主張以武力控制釣魚島,并計劃提前實現防衛費占GDP2%的目標。
![]()
這場源自日本內部的冷靜分析,與日益緊張的地區局勢形成了鮮明對比,迫使人們認真思考:中日之間的實力差距,真的已經大到如此程度了嗎?
簡單來說,日本軍事專家矢野義昭的話說得直白,中日軍力差距已形成代際鴻溝。
海軍方面,中國海軍總噸位超過日本三倍以上,艦艇數量以350艘對50艘形成絕對優勢。更令人矚目的是,中國的航母編隊已具備遠洋作戰能力。
![]()
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主力戰機只有300多架,雖然正在進行F-15戰機升級和F-35的采購,但進展較為緩慢。
單是中國的航母編隊,包括遼寧艦和山東艦,具備執行遠洋作戰的能力。2024年,055型驅逐艦開始批量服役,顯著提升了中國艦隊的防空和反艦能力。
而日本海上自衛隊雖然裝備精良,但主力艦艇數量僅有50艘左右,遠遠低于中國的350艘各型艦艇。
![]()
此外中國現役軍人約200萬,是日本自衛隊人數的8倍。2025年中國的國防預算約2270億美元,日本約572億美元,差距達4倍以上。
空中力量同樣不容樂觀,日本航空自衛隊主力戰機僅300余架,而中國空軍擁有超過2000架各型戰機,包括能與美國F-35媲美的殲-20隱身戰斗機。
曾有人提出,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精良,且飛行員接受美軍體系化訓練,可能在海空對決中占據優勢。然而,這種觀點忽視了體系作戰的現代戰爭本質。
![]()
更何況中國自主研發的綜合防空系統已裝備于052D等新型驅逐艦,形成完整的海上防空網絡。僅052D型驅逐艦就已服役約30艘,展現出強大的艦隊規模優勢。
但日本的國防工業自二戰結束后就受到嚴格限制,許多武器系統無法獨立生產。上世紀日本還能研發F-1戰機,如今連第三代戰機都無法自主研發。
進入第五代機時代后,日本的“心神”戰機項目從2000年立項,到2025年仍未服役,而中國的殲-20早已成建制部署。
![]()
甚至日本現役的F-2戰機實際上是在美國F-16基礎上,通過大量美國技術輸入完成的。如果沒有美國技術支持,日本的軍艦和戰機發展幾乎會停滯不前。
但日本現有的“準航母”與真正的航母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經過改造的“出云”級最多只能搭載垂直起降的F-35B戰機,其戰斗力無法與中國真正的航母相比。
實際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其生存與發展高度依賴海上運輸線。中國的海軍和空中力量有能力對這些生命線實施封鎖。
![]()
日本綜合食品自給率僅38%,雖然稻米能夠自給,但依賴進口化肥。一旦海上通道被切斷,短時間內日本就將面臨資源危機。
地理因素同樣構成日本無法回避的劣勢。中國東部沿海的導彈短時間內即可抵達東京等核心城市,使日本在面臨突然襲擊時缺乏足夠的反應時間和防御縱深。
沖繩等離島基地在沖突初期可能成為中國重點打擊的目標,日本的防空系統在導彈飽和攻擊下可能會迅速耗盡彈藥。
![]()
很顯然美日同盟是日本防務安全的支柱,加上目前美國在日本駐有大量兵力。然而,美國在全球多個地區已有大量軍事投入,能否及時為日本提供全力支援存在不確定性。
從實際情況來看,美軍若從本土向日本調兵,僅兵力投送就至少需要兩周時間,航母編隊的機動部署也需要約10天。這一時間差為中國采取快速軍事行動創造了可能性。
而根據2023年的推演顯示,即使美日聯合干預臺海沖突,也需要付出沉重代價,可能會損失航母,并且多個軍事基地可能被摧毀。這種代價是否在美國的可接受范圍內,將成為決定戰爭局勢的關鍵因素。
![]()
更不必說在經濟領域,中日兩國的高度相互依存不容忽視。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超過3400億美元。
日本的汽車、電子等產業大量依賴中國市場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如果發生沖突,經濟制裁和海上封鎖將導致日本產業鏈斷裂,工廠停工,失業潮將隨之而來。
實際矢野義昭說得清楚,日本需要正視歷史與現實,而非盲目追隨強硬路線。
![]()
畢竟軍事裝備可以購買,但完整的國防體系無法速成,外部援助可以尋求,但國家的安全根基不能完全依賴他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