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轟鳴不絕的俄羅斯國防工廠,正傳出刺耳的剎車聲。維持了近三年的軍工繁榮在2025年秋季突然失速。焊工安德烈所在的烏拉爾車輛制造廠,每月翻新的坦克數量從百余輛急劇下降到三十輛左右。
“合格的裝甲鋼板已經斷供三個月,庫存的零件根本拼湊不出整輛坦克。”安德烈透露道。
![]()
9月份,俄羅斯坦克和裝甲車產量增速從8月的61.2%暴跌至6%,幾乎陷入停滯。同時“金屬制品”產量出現了自開戰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同比下降1.6%。
這一暴跌拖累整個俄羅斯制造業。9月制造業產出僅增長0.4%,創下2023年初以來的最差表現。占GDP約30%的工業生產幾乎停擺。
軍工繁榮幻象破裂,經濟現實露出水面
俄羅斯經濟在過去兩年曾呈現一派“繁榮景象”。2023年和2024年,俄羅斯GDP分別增長3.6%和4.1%,超過許多西方國家。副總理曼圖羅夫曾高調宣稱國防訂單執行率達到98%,坦克產量比2022年提高了6倍。
![]()
這種繁榮本質上建立在流動的沙土上。俄羅斯聯邦統計局最新數據揭露了真相。24個制造業子行業中,有18個已陷入衰退,這些行業占俄羅斯總商品產量的80%。
阿爾法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娜塔莉亞·奧爾洛娃指出:“經濟降溫與預算收緊直接相關。” 曾經高度依賴國防訂單的機械制造業,8月還保持15.7%的增長,9月卻幾乎零增長。
莫斯科郊外的卡瑪斯工廠情況更糟。這家軍用車輛制造巨頭上半年虧損高達208億盧布。負責組裝“白楊-M”導彈發射車的工人尼古拉,工資從去年12月的3.2萬盧布下降到今年9月的1.9萬盧布。
![]()
虛假繁榮的本質是成本失控。烏拉爾工廠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虧損17億盧布,工人工資全靠聯邦財政每月5億盧布的緊急撥款。
支撐戰爭機器的財政基礎正在動搖。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聯邦財政收入萎縮了16.9%。油氣收入暴跌21%,財政赤字比預期多了五倍。
盡管軍費預算已增至10.4萬億盧布(約1120億美元),軍費占GDP的比例已高達8%,但油氣收入已經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開支。
![]()
為填補財政缺口,克里姆林宮正采取“收入動員”措施:擴大罰款、處罰范圍,提高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稅。預算草案考慮將增值稅提高兩個百分點,這可增收143億美元。
更嚴峻的是,2026年預算草案基于每桶59美元的油價制定——較之前的67美元已大幅下調。專家預計這個價格還會進一步下修。
美國對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的新制裁,可能進一步擾亂俄羅斯與印度之間的石油貿易。俄羅斯將原油出口轉向亞洲,運輸成本從每噸12美元飆升至35美元,利潤微薄。
勞動力與技術瓶頸,軍工產能遭遇硬約束
俄羅斯戰爭機器面臨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挑戰。勞動力市場極度緊張,截至2024年底,俄羅斯企業面臨高達220萬的勞動力缺口,70%的企業報告遭遇員工短缺。
![]()
國防工業與建筑、運輸和農業等行業激烈爭奪稀缺人力資源。移民限制加劇了這一困境——移民僅能在少數低薪行業工作,且面臨歧視性法律約束。
戰爭進一步加劇了俄羅斯本已嚴峻的人口危機。迄今已有至少21.9萬名俄羅斯士兵在烏克蘭陣亡,其中絕大多數為勞動年齡男性。另有數十萬人因傷病永久退出勞動力市場。
技術隔離同樣致命。西方制裁導致供應鏈斷裂,普京提出的“100%進口替代”目標已落空。俄羅斯仍有40%的關鍵部件需要依賴進口。
![]()
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的卡-52直升機因缺少西方精密機床,發動機壽命從2000小時削減至1100小時,維修成本上漲67%。航空發動機領域更是困境重重,PD-35重型發動機項目因缺乏資金被迫停擺。
軍事開支占聯邦預算的比例已從2021年的22%攀升至如今的近40%。這種投入本質上是一種經濟消耗——坦克、無人機和炮彈在戰場上被摧毀,無法創造持久資產。
與此同時,民用經濟為戰爭付出了沉重代價。盧布對美元匯率比沖突前貶值58%,民眾實際購買力下降35%,食品和藥品價格上漲超過40%。
![]()
在莫斯科超市,曾經售價30盧布的面包已漲到45盧布。藥品短缺問題更加嚴重,俄羅斯60%的處方藥依賴進口。2023年癌癥患者的化療藥物缺口達30%,一些地區只能按配額供應。
汽車成為奢侈品。俄羅斯最大本土車企拉達因無法獲取德國博世的發動機控制系統,生產線停擺。預計2024年汽車產量僅為2021年的38%,二手車價格上漲65%。
科技人才大量外流。2023到2024年間,約5萬名科技人員離開俄羅斯,占科技從業人員總數的8%。谷歌、微軟停服后,本土替代軟件辦公效率下降30%。
普京的艱難抉擇:全面動員還是戰略收縮
面對經濟困境,克里姆林宮內部出現分歧。擁有經濟學背景的新任國防部長安德烈·別洛烏索夫向普京保證,若能結合改進的政府采購機制,2026年及之后的國防支出將推動更廣泛經濟增長。
![]()
別洛烏索夫的戰略包括通過簡化合同流程,將采購范圍擴大至小型私營企業。在他的構想中,國防開支應催生類似美國阿波羅計劃的技術溢出效應。
然而,這套理論在俄羅斯半封閉的經濟體系中難以奏效。物流瓶頸、技術限制及勞動力短缺,使俄羅斯企業無法快速擴大產能。過度的貨幣刺激推高了物價,加劇通貨膨脹。
普京的親信們則為傳統國防企業游說。他的老友、俄羅斯技術集團首席執行官謝爾蓋·切梅佐夫,以及前保鏢阿列克謝·杜明,支持維持蘇聯式集中化工廠體系。
![]()
專家分析,俄羅斯要在未來兩三年內彌補損失或許可行,但全面重建軍力可能需要七到十年。而在此期間,歐洲國家正加速升級防務體系。
俄羅斯經濟已陷入兩難:急劇削減國防開支將引發經濟崩潰,而維持現有軍費水平則會延續經濟停滯。莫斯科既無法無限期維持軍費開支,也無法安全回歸民用經濟。
烏拉爾車輛制造廠的車間角落里,幾名年長工人正靠著面包和自來水充饑。當地面包價格半年內漲了23%,而他們的工資已連續三個月下降。安德烈不知道下個月的工資能否按時發放,車間里的坦克零件依舊短缺。
![]()
軍工生產的“發動機”停轉,財政還得削減支出,加上西方國家的13200多項制裁,俄羅斯經濟正一步步走向死胡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