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還是荷蘭,應該還心存僥幸心理,但我們的落地動作卻是一個接一個。
面對中方這邊的一個個動作,荷蘭人除了嘴硬,也只有嘴硬和等著更多的懲罰。
9月30日,荷蘭政府突然搬出一部1952年的老法律 - 就是那種本該在戰時才動用的緊急法 - 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強行接管了中資企業安世半導體。他們不僅凍結了公司資產,還把中方委派的CEO給停職了,甚至連公司股份都托管給了第三方。
![]()
荷蘭政府對安世半導體公司動手
就在事發前,美國剛剛發布了新的“附屬實體規則”,明里暗里施壓盟友對中企采取行動。果不其然,荷蘭立馬就跟進了。
更有意思的是,阿姆斯特丹法院的文件白紙黑字寫著,今年6月荷蘭就跟美國討論過干預安世的事。
面對記者的質疑,荷蘭首相堅持說,這是非常明智的舉措,這絕對不是針對中國的行動,完全是因為CEO管理不善。
![]()
![]()
![]()
荷蘭首相稱并非針對中國
這話說的,就跟強盜搶完東西怪主人沒鎖好門一個邏輯。合著政府出手干預企業正常經營,倒成了企業管理者的錯了?
不過,荷蘭人可能忘了,現在的世界早就不是西方能說了算的,他們還以為中方會選擇息事寧人。
他們滿心以為,控制了安世在荷蘭的總部,就能掌控這家全球芯片巨頭。可他們萬萬沒想到,自己搶到手的,基本上是個空殼子。
![]()
安世72%的芯片封裝測試都在中國東莞的工廠完成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安世半導體最核心的生產能力,早就轉移到中國了。
數據顯示,安世72%的芯片封裝測試都在中國東莞的工廠完成。換句話說,荷蘭總部更多是個行政和研發中心,真正的“命脈”早就扎根在中國了。
所以當荷蘭政府宣布接管后,安世中國這邊只用了48小時就切換到本地系統,生產線一分鐘都沒停,員工照常上班,工資照常發放。反倒是被荷蘭接管的那個“總部”,因為失去了中國的產能支持,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這下,歐洲的汽車廠商可坐不住了。
要知道,安世半導體在全球車規級功率半導體市場占了近20%的份額,汽車用MOSFET更是拿下22.5%的市場。每輛燃油車要用500-600顆芯片,新能源車更是需要1000-2000顆。
歐洲的那些汽車巨頭 - 大眾、寶馬、奔馳 - 全都是安世的大客戶。中國商務部一宣布對安世中國工廠實施出口管制,這些車企的芯片庫存就只夠維持幾周了。
于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十幾家歐洲車企聯名向歐盟和荷蘭政府施壓,要求趕緊解決問題,否則整個歐洲汽車產業都可能面臨停產風險。
汽車業可是歐洲經濟的命脈,養著千萬級的就業崗位。這個壓力,荷蘭政府可扛不住。
![]()
安世半導體展臺
更讓荷蘭頭疼的是,中國還有一張王牌 - 稀土。
10月9日,中國出臺新規,含0.1%中國成分的境外產品出口都要審批。稀土是芯片制造的重要材料,而全球高純度稀土供應基本掌握在中國手里。
這一下,荷蘭安世想繼續生產芯片,就得乖乖排隊等中國的出口審批。沒有稀土,再先進的生產線也只能停工。
在這種四面楚歌的情況下,荷蘭經濟大臣卡雷曼斯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緊急致電中國,表示愿意就安世半導體問題與中國談判。
不過我們這邊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事情是你搞出來的,荷蘭必須改正錯誤的做法,這是先決條件。
所以荷蘭人這幾天就僵在那邊了,不知如何是好,又拉不下臉來承認自己搶劫了,又不敢面對中美歐三方的壓力,這搶來的香餑餑,頓時成了燙手山芋。
![]()
荷蘭政府緊急致電中國
但中方的行動腳步是穩扎穩打的。
現在,安世中國又走了一步妙棋。
安世中國正式向歐洲客戶發出通知,宣布恢復芯片供應,但附帶三個條件:一是需重新簽署專屬供應協議;二是所有交易用人民幣結算;三是因國內訂單需求激增,對歐出貨量將動態調整。
這三個條件,每一個都暗藏深意。
重新簽署協議,意味著安世中國要和歐洲客戶建立直接合作關系,繞過被荷蘭接管的那個“總部”。
用人民幣結算,則是在半導體這個長期由美元主導的領域撕開了一個口子。
而國內訂單優先,更是坦誠地告訴歐洲客戶:我們現在有自己的大后方要照顧。
![]()
荷蘭經濟事務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
這下,歐洲客戶傻眼了。不接受?沒芯片用,工廠停工。接受?就等于默認了新的游戲規則,以后得看中國臉色。
這一連串操作下來,荷蘭政府怕是要傻眼了:他們以為搶到了一只會下金蛋的鵝,結果發現鵝早就把窩筑在了別處。
說起來,荷蘭這波操作,倒讓人想起了他們老祖宗的做法。
17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表面上是做貿易,實則走到哪搶到哪。他們在印尼壟斷香料貿易,價格翻個14到17倍;占領中國臺灣38年,把別人的地盤變成自己的提款機。
那時的荷蘭人從不說自己是掠奪,只說是“拓展商務”。現在荷蘭政府說不是針對中國,只是管理問題,這套話術,簡直是從老祖宗那里一脈相承。
![]()
荷蘭首相迪克·斯霍夫
回頭看看,荷蘭這步棋,真是下得臭不可聞。
他們滿心以為跟著美國老大混,搶個中企能撈到好處,結果卻發現自己夾在中美之間,里外不是人。
安全上依賴美國,經濟上離不開中國。本想兩頭討好,現在兩頭得罪。所謂的“自由主義”、“重視貿易”的國家形象,在這場赤裸裸的干預中,碎了一地。
現在,讓歐洲車企郁悶的是,芯片供應雖然恢復了,但代價是以后可能得用人民幣結算,而且供貨量和時間還得看中國工廠的排期,這口氣,咽得下去嗎?
可咽不下去又能怎樣?在高度融合的全球產業鏈里,政治干預終究敵不過市場規律。誰掌握了真正的產能和技術,誰才有最終發言權。
荷蘭這次,算是給全世界打了個樣:強搶民企一時爽,后續火葬場。 這出鬧劇,還在繼續,但勝負已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