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小通看到有件事情同時沖上了中日社交媒體的熱搜,又引發了兩邊的罵戰。
10月25日,有一個日本網友拍下了在附近超市上架的中國大米的照片,并配文:不需要!底下的評論也是紛紛附和這個po主的觀點。
![]()
圖源:X
另一邊,這件事傳到中國,而中國網民面對日本網民的反應,笑稱日本人“大破防”了。這場罵戰,或許不僅僅是個有關大米是否國產的榮譽爭奪戰。
![]()
圖源:微博
![]()
一袋米引發的“爭端”
上文的po主發完帖子后,迅速引發了日本網民的跟帖討論和轉發。
有出于各種理由堅決不吃中國大米的。
![]()
聽說中國大米混著塑料!
我 絕對不買! !
![]()
白給我也不要
有要支持日本國產大米的。
![]()
中國大米每5公斤3000日元
只要再出1000日元,就可以買日本國產大米。
必須支持日本農民!
有借著這件事情,抨擊此前對華友好開放的政客們的。
![]()
誰讓中國大米進來的!是巖屋毅?還是石破茂?垃圾(中國大米)和中國人別挨日本!!!!
不難看出,上述評論在字里行間都充滿民族情緒。他們認為日本超市進口外國大米,屬于讓民族尊嚴“蒙羞”。
不過,除了積壓已久的情緒之外,這個熱搜也牽扯出這兩年讓日本人人心惶惶的問題——米荒。
![]()
事已至此,先吃到飯吧
小通簡要帶大家回顧一下米荒的來龍去脈。由于2023年的酷暑導致稻米減產,加上訪日游客增加,2024年的稻米庫存創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媒體大規模報道南海海槽地震的災害信息,讓部分民眾開始搶購糧食,其中就包括大米。而“超市貨架上的大米被搶空”的畫面不斷播出,又加劇了日本人的恐慌。
![]()
圖源:維基百科
大米庫存不足,但日本農民手中的稻子卻因為農協降低收購量而賣不出去,不得不用另找買主,價格也隨之變高。(小通之前介紹過,可以看這里)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米荒初期投放的儲備米遠遠彌補不了巨大的需求缺口;并且投放以拍賣或招標為主,非直接補貼農戶。同時,日本政府雖然進一步開放大米進口,但高達700%的關稅也阻礙了增加供給的腳步。這些種種因素加劇了日本大米供不應求的局面,囤積和短缺帶來米價的離譜高漲。而這種現象也是今年上半年常常聽到的“令和米騷動”。
5月底,小泉進次郎剛上任農林水產大臣,就致力于開放儲備米,讓大米快速在市場流通。得益于此,原本飆升到4300日元/5公斤的日本大米價格,回落至3500-3800日元左右。但小通查找近期數據,發現這兩個月日本超市的平均米價又上漲了。
![]()
2025年10月26日 日本超市大米平均價格 圖源:JIJI.com
然而,開放的大米因存放年份長短被稱為“古米”“古古米”“古古古米”……一聽這名字,就感覺這米吃著不香。而親自體驗過的日本人也同樣這么認為。
![]()
有62.1%的回答者不喜歡儲備米的口感和味道,認為“有味道”“干巴巴”“煮完很硬”
圖源:ANN NEWS
隨著來自不同國家大米的進口,現在日本超市貨架擁有不同的選擇,價格也和日本原產大米差不多,甚至便宜1000多日元。進口大米價格相對低廉,生產時間也沒有那么久遠,可以調劑一下市場流通的“古古古米”。
按理來說是如此。但是,就在這場罵戰里,有些日本人覺得進口的五常大米是壞大米,不僅不好吃還有毒。
![]()
啊—— 我絕對不吃也不買
中國出口的大米
聽說會染色
還大量噴灑農藥
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肥料…
想想就很可怕啊
但如果進口大米真的那么“危險”,那還能夠通過海關進到日本嗎?而至于外國進口大米好不好吃,那就因人而異了。對于日本人來說,吃到好米飯或許也不容易吧。
![]()
為了“救國”自產自銷?
而網絡上的聲音,除了維護民族尊嚴之外,還有擔憂日本的糧食自給率。有人覺得,一味地進口別國大米、甚至出口日本好大米的行為會有損這個國家的糧食自給率。
![]()
糧食自給是“國防”問題。大米更是如此。
不進口美國、中國、越南等國家產的大米,大米就不夠吃。這個事態很反常。
連作為基本糧食的米都要依賴外國,這非常危險。就算用“稅”也要守住這個防線。
所謂糧食自給率,就是一年糧食的生產量占糧食消費量的比重。一般來說,自給率在95%—100%之間,屬于基本自給;在90%—95%之間,尚可接受;一旦小于90%,糧食供求的風險就會增大。
糧食自給率反映的并不只是大米的問題,還是所有糧食的情況。其實,日本大米的自給率可是將近100%的;但盡管如此,2024年日本的產值型糧食自給率卻只有64%,營養素型糧食自給率更是低到38%。大米的自給率就算再高,也沒有辦法拯救日本其他糧食短缺的問題。而日本網民宣揚進口大米威脅糧食自給率,恐怕是以偏概全。
![]()
圖源:農林水產省官網
但另一方面,在宏大的數字和口號之下,一些日本人還是會選擇外國產的大米。不僅呼吁一些物產店的人多進口中國大米,甚至還自己到中國把大米背回國。
![]()
圖源:小紅書
甚至一些日本廠商還會摻雜進口大米,以降低成本。
![]()
圖源:文春Online
不止大米,有的海鮮廠商還會在供不應求的時候,把中國產的蛤蜊說成日本產的。雖然違法,但也看得出日本糧食短缺的背景下,各個生產商的尷尬和脆弱的處境。
![]()
圖源:熊本朝日廣播
歸根結底,如果不解決和優化生產與流通的源頭問題,而是把問題的矛頭指向外國進口的食品,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對自給率的呼吁也只能淪落成口號。“餓死也不吃中國米”,也很有可能變成“有中國米也吃不到”。
但在日本,這個根本問題或許很難解決。
參考資料
https://s.weibo.com/weibo?q=%23%E6%97%A5%E6%9C%AC%E4%BA%BA%E5%9B%A0%E8%B6%85%E5%B8%82%E5%8D%96%E4%B8%AD%E5%9B%BD%E5%A4%A7%E7%B1%B3%E7%A0%B4%E9%98%B2%23
https://bunshun.jp/articles/-/79403
https://www.maff.go.jp/j/zyukyu/zikyu_ritu/012.html
https://news.sina.cn/2024-11-27/detail-incxparh6720284.d.html
https://www.kurashiru.com/articles/60f3d239-da4b-48b4-8fcf-a5e055ae29c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B%A4%E5%92%8C%E7%B1%B3%E9%AA%9A%E5%8A%A8
https://www.jiji.com/jc/tokushu?id=retail_rice_price_reiwa&g=ec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psXihOYuHo
※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日本通立場。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點亮底下的大拇指和小心心??~您的喜歡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 完 -
轉載原創請聯系我們,獲得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