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濃的時候,堂哥興致勃勃遠赴廣東,開啟了一場踏青賞景之旅。有一天,他激動地發來一張照片,瞬間吸引了我的目光。照片里是一堵古墻,歲月在上面留下了斑駁痕跡,而那墻上的字跡,更是猶如跳躍的音符,狂放不羈,肆意揮灑,堂哥介紹說,這可是當地一處極具藝術價值的文化遺跡。
我迫不及待地湊近屏幕,仔細端詳起來,半天過去,才勉強認出 “不打把握之仗” 這幾個字。雖說只認出寥寥數字,但就這幾個字,已然讓我沉浸在毛主席書法的雄渾世界里無法自拔。下面,咱就從書法藝術的角度,剖析剖析這幾個字的精妙之處,也順便向各位高人請教請教。
先看 “不” 字,簡單幾筆,卻暗藏乾坤。一橫一豎,橫畫如同沉穩的基石,微微上揚,帶著一股向上的沖勁,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力量蓄勢待發;豎畫垂直而下,剛勁挺拔,似定海神針,穩穩地撐起整個字的架構,兩者相交,構成了一種簡潔而有力的平衡,彰顯出一種果敢與堅毅。
“打” 字的提手旁,那一豎鉤粗壯有力,宛如鋼鐵鑄就,鉤尖鋒利,似能劃破長空,盡顯豪邁之氣;右邊的 “丁” 字,橫畫短促卻堅實,豎鉤微微彎曲,與提手旁相互呼應,既有力量感又不失靈動,仿佛在訴說著戰斗中的靈活應變。
“把” 字的提手旁同樣剛健有力,一撇一豎,線條流暢,轉折處干脆利落;右邊的 “巴” 字,上半部分筆畫緊湊,下半部分的豎彎鉤灑脫奔放,向外甩出一個漂亮的弧線,如同彎弓射箭,滿弦待發,將力量與柔美完美融合,矛盾又統一。
“握” 字的提手旁依舊筆力千鈞,豎畫粗壯筆直;右邊復雜的筆畫組合,更是精彩絕倫。上面的 “屋” 字頭,筆畫疏密得當,給人以穩重之感,下面的部分筆畫靈動,相互交織,宛如千軍萬馬嚴陣以待,既有嚴謹的布局,又有靈動的變化,展現出一種掌控全局的氣勢。
“之” 字,在毛主席筆下,猶如一條靈動的游龍。點畫起筆輕盈,如流星劃過天際;捺畫舒展大氣,一波三折,似江水奔騰,蜿蜒流淌,充滿了動感與韻律,盡顯書法的靈動之美。
“仗” 字單人旁,如同屹立不倒的戰士,一豎挺直,頂天立地;右邊的 “丈” 字,橫畫開闊,似能包容天地,撇捺舒展,如大鵬展翅,翱翔九霄,整體透著一股豪邁無畏的氣魄。
這些字的筆畫,粗的仿若壯漢揮拳,虎虎生威;細的恰似輕風拂柳,溫婉細膩,剛柔并濟,矛盾沖突又和諧共生。每一個部首、每一筆畫,都仿佛在講述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讓人不禁感嘆毛主席書法的博大精深。
這堵墻上的 14 個字究竟是什么?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各位朋友,要是你們有什么高見,或者也有類似邂逅毛主席書法的奇妙經歷,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