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兩周,第十五屆全運會就要在大灣區正式開幕了!最近官方放出的先導宣傳片里,馬龍、樊振東、王楚欽三位國乒頂流壓軸登場,瞬間點燃了觀眾的熱情。鏡頭中,三人并肩走來,樊振東穩站C位,背后是鄒敬園、盛李豪等世界冠軍的精彩瞬間,短短30秒視頻堪稱“全運明星天團”集結號。
![]()
這場定于11月9日至21日舉行的體育盛會,由廣東、香港、澳門三地聯合承辦,開幕式選在廣州,閉幕式則落在深圳。除了傳統賽事,今年更玩出了新花樣——另一支《廣州·有運行》宣傳片里,游戲角色“沈萬三”穿越現代廣州,聯動跳水冠軍陳艾森、詠春傳人黃冬薇,用AI技術帶觀眾漫游廣州塔、永慶坊等十五處地標,對應馬術、擊劍等十五項比賽,硬核科技混搭嶺南文化,網友直呼“左手科技感,右手煙火氣”。
![]()
體育經濟“金鑰匙”,打開萬億消費市場
全運會的熱度背后,藏著更深的經濟邏輯。今年9月國家發布的《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體育產業規模要突破7萬億元。從黔東南“村BA”帶火農特產銷售,到哈爾濱通過體質測試發消費券撬動商圈經濟,體育正化身“金鑰匙”,開啟“跨城文旅”“商圈消費”新場景。例如貴州臺江村的“村BA”,讓當地人均年收入從1.4萬飆升至2.4萬,證明賽事能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創造1+1>2的價值。
![]()
乒乓球“地獄難度”,冠軍花落誰家?
回到賽場,乒乓球無疑是本屆最大看點。全運會男單冠軍素有“史上最難”之稱,甚至超過奧運會。王楚欽此前兩度折戟,一次敗給馬龍,一次輸給樊振東,如今他已是多哈世乒賽新科冠軍,對金牌志在必得;而樊振東在暫別賽場后,也亟需用勝利宣告回歸。加上林詩棟等新生代的沖擊,這場“國球內戰”的激烈程度,可能比國際大賽更刺激。
從“網紅”到“長紅”,賽事IP如何長青?
如今“村BA”“城超”等群眾賽事遍地開花,但如何避免同質化?北京體育大學教授肖淑紅點出關鍵:需構建清晰商業模式、完整產業鏈與人才體系。海南“瓊超”就借勢推出文旅套餐,讓球迷“跟著賽事去旅行”;日照市靠高頻賽事帶動6.86億元綜合效益,印證了“一日觀賽,多日停留”的票根經濟潛力。
![]()
全運會不再只是競技擂臺,更成為城市品牌的擴音器。正如大灣區用AI數字技術復刻五羊石像、陳家祠,讓玩家在游戲中“云游廣州”,這種“體育+科技+文化”的融合,正為傳統賽事注入持久生命力。
當馬龍、樊振東、王楚欽的背影定格在宣傳片盡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巔峰對決的預告,更是一個萬億級消費市場的啟幕。這場體育與經濟、文化交織的盛宴,即將在灣區揭曉答案。
![]()
對此您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