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最近有一個反思,是關于配得感的。
我是寫情感文章的,也是一名心理傾聽師,幫助來訪者解決情感困惑的。
會有一些人,在添加上我之后,一聽到是付費咨詢,就沒有了下文。還有一些人會直接提出來“能不能便宜一點”?
以前的我在聽到別人這句話時,會下意識地問自己“貴嗎”?甚至也做過降價來幫別人做咨詢的事。
但其實我的定價一點都不貴,只不過是因為當面對別人的反問時,我會下意識地質疑自己。
這份自我質疑和否定,其實就是配得感低的一種表現。
配得感低的人,在遇到事情時,會第一時間去自證自己不貴,然后所做的回應就是通過自我貶值的方式,去迎合別人,達成合作。
但最后的結果往往是:雙方都會覺得你就值這個價。
別人覺得你不值沒關系,重要的是你也覺得自己只值得低價,這才是最可怕的。
![]()
這就像是買衣服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
如果一件衣服可以討價還價,買賣雙方會不斷地拉扯,降低價格,等到最后交易完成時,你不會覺得“我這件衣服買的好值”,你只會覺得“這件衣服價格還可以再低一點,買虧了”。
即使到手了,那份欣喜的感覺也不會維持多久。因為如果你覺得它不值得這個價,你就不會有珍惜的感覺。
反倒是當你花費好幾個月工資攢錢買了一樣貴重的東西之后,你會小心翼翼地呵護,心里會有一種賺到的感覺。
價格越貴,在你心里價值越高,就會保持一份敬畏心,這是人性。
昨天在和閨蜜大夢聊天的時候,她說了一句話,讓我一下子醍醐灌頂。
“別人覺得你貴的時候,本意是他感覺自己不值得”。
我們在評判一樣東西貴賤的時候,表面上看,是在用我們自己的能力在做匹配,實際上背后卻是配得感在做交換。
不是東西本身貴不貴的問題,是你覺得自己配不配得上的問題。
![]()
一旦你心里有了配不上的感覺,那么你就會躲著走。
就像是我們這里最貴的商場,我幾乎很少去逛,因為打心底里覺得自己配不上,就會選擇不去。
你不會去質疑人家的衣服為什么那么貴,你只會覺得自己不配。
衣服可以選擇避開,不會對自己的生活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在面對金錢和愛情,也是這樣,躲著財富,躲著幸福,就會讓自己錯過很多。
我閨蜜大夢做知識付費很多年了,十年寫作和五年的知識付費沉淀,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其實最開始她產生了想做知識付費的想法時,和我說過是希望我們倆可以一起做的。
我們倆一起寫作十年,她有了想法,也是第一時間想要拉上我。
但當時的我拒絕了,一方面那時候我還在上班,時間不充裕,另一方面其實是我心里覺得自己不配,沒資格。
我覺得自己不配去教別人寫作,寫了那么多年,沒有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連一本書都沒有出過,我有什么資格去教別人呢?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配得感很低的人,我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不配,以此去逃避可以賺錢的機會,也會因此而去迎合別人,去遷就一段不值得的關系。
![]()
我在之前的感情里面,就經歷過這樣的事。
在明知道對方心里有人,不喜歡我的情況下,我還會低三下四地求和。
在明知道雙方已經不匹配的情況下,我還會去勉強自己維持一段關系。
當面對別人的示愛,我的下意識反應是:他為什么會喜歡我呢?我哪里值得別人喜歡呢?
以前我總是被這種“不配得”的感受支配著,不會覺察和反思。
直到我開始接觸心理學,開始了覺察,會去追溯自己配得感低的原因。
為什么我會配得感很低呢?
心理學家黃啟團說:
一個人的配得感跟自我價值息息相關,自我價值就是自己對自身價值的一種主觀判斷。主觀的判斷是沒有客觀標準的,你認為自己值錢,你就值錢,你認為自己不值錢,那么你就一定不值錢。
說白了,你配得感低,你覺得自己不配,就是你自己把自己看輕了,貶低了。
我們的自我評價最初是來自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觀和價值觀。
![]()
我的配得感低,可能是源于兩個原因。
第一從小到大家庭條件不好,父母會把沒錢掛在嘴上,他們也在一直都過著緊衣縮食的生活,會不斷地在生活當中強化沒錢、窮這件事。
以至于讓我在金錢上一直有很強烈的匱乏感。
我一直以來的生活習慣都是會傾向于挑選便宜的東西,會貨比三家,選擇款式差不多,但是價格會便宜很多的。
這份匱乏感讓我在人際交往當中都會表現出自卑的心態,我以前遇到那種條件比我好很多的人,我都會下意識地躲著,不敢與之建立深度鏈接。
第二是因為我印象中,我幾乎很少得到父母的表揚,一直都是在不斷地否定和貶低狀態。
他們不會和我說:你很好,你很棒,永遠都是在說:你哪里做的不好,你哪里很差勁。
以至于我一直以來的心理反應都是會不斷地去自我挑剔、懷疑和否定。
我會覺得別人不喜歡我才是常態,我沒有成績才是應該。
![]()
其實這些年,通過接觸心理學,我也逐漸療愈了一部分,我現在對自己越來越接納了,也逐漸認可自己的價值了。
現在的我,如果再面對別人的示愛,我真的是會打心底里覺得:他喜歡我,是因為我值得。我值得擁有別人的愛。
別人和我咨詢的時候,我也能夠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的價值:我可以幫助他看清心底的卡點,分析他真正的問題。
所以,我不會再用降價的方式去給別人咨詢了,我也不會再迎合和挽留不適合的關系和不值得的人了,因為我自覺矜貴。
我們應該做的是去擁抱真正懂得欣賞我們,能夠看到我們價值的人,是大大方方承認我們的價值,相信自己值得擁有金錢,值得擁有愛。
《會賺錢的人想的不一樣》這本書里寫道:
什么樣的人值錢?
值錢有兩個含義:
1是值得別人給你錢,這是一個人的能力問題。
2是值得擁有錢,也就是所謂的配得感。
能力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但是不提升配得感,即使有了機會,你都有可能會因為自卑而主動避開。
你只有覺得自己配得上,你才能夠真正擁有錢和愛。
![]()
那么我們該如何提升配得感呢?
1、和你的父母對話,重塑父母對你的評價
如果你的父母健在,并且你們之間是那種能夠平和溝通的關系,那么你可以嘗試著和父母對話,問問他們究竟為什么總是會給你差評。
小時候很多東西我們都不懂,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就是天,他們說的話就是圣旨,會不自覺地把父母的評價,引申為自己的真實樣子。
如今當我們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和他們對話,也許你就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如果你沒辦法打開心扉和父母溝通,就可以嘗試“空椅療法”,這部分內容是我在書上看到的。
你可以選擇在一個不受任何人打擾的地方,面對面擺兩張椅子,一張自己坐,想象父母坐在你對面的椅子上,和對方進行對話,把你對父母的抱怨說出來。
然后再試圖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設想他們的真實想法,感受他們的思維模式。
其實大部分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有的人不喜歡表達,有的人思維方式不一樣,崇尚打壓教育。
通過對話形式,看到父母內心的感受,重塑他們對你的評價,打開自己的心結。
![]()
2、把自我價值和外在評價剝離開
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話:
不要把你的價值建立在別人對待你的方式上,你好不好,有沒有價值,永遠和別人的評價無關。別人的評價常常反映了他們內在有什么樣的認知和模式,而無法反應你是什么樣的人。
是的,我們評判事物的標準,都是基于自己的內在世界來做出回應的。
你的認知,你的眼界,你看待世界的樣子,決定了你如何去評判別人。
每個人的評價體系都是不一樣的,有失偏頗,并不公允,別人怎么評價你,不代表是真實的你。
你的價值不由任何人定義,不要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
![]()
3、用存在標準尋求自我認同,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的價值
《被討厭的勇氣》里面有一句話:
不要用行為標準,而是用“存在標準”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判斷,而應對其存在本身表達喜悅和感謝。
對待別人尚且如此,對待自己更應該做到。
不要總是盯著自己的成績看,而是要學會對自己的存在表達感激。
要在心底不斷強化:即使我沒有成績,我什么都沒做,我的存在自有價值。
所有人都可以關心你飛的高不高,但是你自己要關心自己內在的感受,你累不累,你開心不開心,這些東西更重要。
![]()
4、不斷自我強化“姐很貴”的意識
用正向意念來增強自信心,提升內在的配得感。
要不斷培養和強化“姐很貴,姐值得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這種意識。
學會給自己心底種下一個種子,然后很多東西就會自動顯化。
只有當你自覺矜貴,你吸引來的才會是真正正向的東西。
如果你都覺得你不配,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在你身上踩一腳,財富都會繞著你走。
你覺得自己很貴,你相信自己值得,然后就會用盡全力去讓自己擁有,這才會形成良性循環。
![]()
5、寫成功日記,記錄自己的每一次成績
我們之所以配得感低,覺得自己不配,不自信,是因為我們總是會習慣性地盯著自己的缺點去看,而忽略了身上的閃光點。
寫成功日記,就是要強化自己的優點,重構認知,讓大腦形成“我很棒,我值得擁有好事物”的正向回路,然后慢慢打破“我不配,我很差勁”這種習慣性自我否定的思維慣性。
每一次微小的成績都值得被記錄,甚至很多時候不需要具體做什么事情,類似于“我很善良,我對別人真誠,我喜歡學習”這些特性都值得被記錄,被肯定。
不要總是和外界比,而是專注于自己的世界,去和自己比,只要有一點小的進步,你就是超級無敵棒的。
6、給自己獎勵,適當地買一些貴的東西
女人要學會好好愛自己,滋養自己。
這里的滋養,有時候真的是需要物質上的一些反饋來增強內在的認同感的。
很多時候我們不必過度理性,不需要總是買平價且實用的東西,也需要用一些貴的東西,來讓自己覺得人間值得。
當然不是鼓吹你胡亂花錢,不是讓你用明天的錢來圓今天的夢,而是要敢于做那種稍微踮踮腳就可以夠到的夢。
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有點貴,但是還在承受范圍,我可以擁有,我值得擁有。
然后更加努力地賺錢,提升自己,來讓自己配得上,盡可能地達到不費力就可以擁有的程度。
![]()
你覺得自己不配,只是一種主觀判斷,不代表客觀事實。
你配得感低,是因為你沒有好好看過自己,沒有好好愛自己,擁抱自己。
任何人都可以覺得你不配,但你自己不行。
相信自己配得上一切好的東西,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的價值,再想方設法得到,錢和愛就都會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