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每年粗鋼產量接近10億噸,這背后離不開鐵礦石的支撐。中國鐵礦石進口量超過12億噸,占世界貿易量的七成以上,主要來源是澳大利亞和巴西。
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力拓這些巨頭控制著全球海運鐵礦石的80%,中國進口對他們的依賴度高達86%。
這種局面從2003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就埋下了種子。
![]()
那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擴張拉動鋼鐵需求,粗鋼產量從2.7億噸漲到2008年的5.1億噸,鐵礦石價格也從每噸30美元飆到140美元。
中國多付了7000億元人民幣的錢,相當于澳洲礦商從中國口袋里直接拿走大筆利潤。
這情況持續20多年,中國企業分散采購,談價時總被礦商分化。2009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想組織集體談判,降價30%。
![]()
結果力拓上海辦事處的人通過拉攏中方人員,拿到談判底牌。
胡士泰他們用賄賂手段,從譚以新等人那里搞到成本數據、庫存和采購計劃。情報讓礦商知道中方底線,談判崩了。
7月5日,胡士泰、王勇、葛民強、劉才魁被抓。調查發現,他們竊取機密,涉及金額上億。力拓罰款,但中國的損失沒法補。聯合談判機制沒了,礦商繼續占上風。
![]()
中國鋼鐵業高產低利,澳洲礦商坐收漁利。鐵礦石貿易規則是賣方市場,中國買家一盤散沙。2010年后,價格波動大,2021年均價179美元。
中國開始調整,投資海外礦。中鋁入股力拓,當最大股東。
2022年7月19日,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成立,注冊資本200億元,整合國有鋼企采購,覆蓋40%進口量。集團統一對外,改變了買方弱勢。
![]()
福特斯庫從中國銀行貸142億元,用鐵礦石還款,把礦商現金流綁上人民幣。
幾內亞西芒杜礦是重頭戲,儲量47億噸,品位65.5%,高于澳洲礦的61%。投資200億美元,中國企業建670公里鐵路和港口,幾內亞用礦石還債,形成供應鏈。
年產能1.2億噸,等于必和必拓對華出口一半。
![]()
2023年11月港口開工,2025年2月隧道完工,7月軌道鋪好,9月18日宣布11月首船發運。11月11日出礦,11月25日首船到中國。這給了中國選擇權,不再只買澳洲貨。
2025年,鐵礦石市場變了。必和必拓要漲價15%,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拒絕,堅持現貨價和人民幣結算。9月30日,集團通知停買必和必拓美元鐵礦石,包括在途船貨,必和必拓股價下跌5%。
必和必拓扛不住,10月9日同意協議:第四季度起,30%現貨貿易用人民幣到岸價結算,到2026年評估全面轉向。首批涉及30%現貨量,價格掛鉤市場。
![]()
協議覆蓋中國港口CIF價,約100-115美元/噸,比合同價低。中國整合采購,代表1000多家鋼企,形成單一聲音。澳洲礦商現金流與人民幣綁,商業現實推動變化。
停購令只有9天,必和必拓就讓步了。中國隱忍20年,布局采購整合、海外投資、金融綁定,現在爆發。西芒杜每步都削弱澳洲籌碼,中國能扛短期中斷。
人民幣結算不是政治口號,是貿易現實。
![]()
2024年,人民幣占全球支付4.7%,大宗商品80%仍用美元。這協議是突破,價值80-100億美元。必和必拓對華出口2.95億噸,30%現貨轉人民幣,8850萬噸。
中國作為最大買家重新定義規則,中國推動“去美元化”,澳洲礦商務是現實選擇,保護市場份額。
這場博弈驗證邏輯:最大買家整合需求、建替代、夯金融、示定力,就能改規則。中國沒破壞舊體系,是建新的平衡。
![]()
澳洲礦商現金流綁人民幣,商業驅動變化。中國鋼鐵業擺脫高價尷尬,利潤率有望上升。西芒杜滿產后,中國進口依賴下降。
澳洲出口67%到中國,找不到替代市場;印度進口1.5億噸,有國產礦;歐洲鋼鐵萎縮,日韓飽和。時間在中國這邊,必和必拓妥協是必然。
全球資源博弈,中國從被動轉為主動,從鐵礦石開始,其他領域跟進。澳洲礦商現金流轉變為人民幣,美元的主導變弱。
中國作為消費國,用購買力擴大影響。貿易模式漸變,平衡供需。
![]()
1、去美元化一大步,中澳用人民幣結算鐵礦石貿易,首批貨物已經抵達 鼎清視界 2022-07-16
2、主動擁抱中國市場?澳鐵礦巨頭也用人民幣結算,美元被拋在腦后? 金十數據 2022-07-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