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喜歡‘吹牛’,但從來不‘瞎吹牛’。”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的發言引發全場笑聲與掌聲,這家安徽車企正在開啟它的第三次“不客氣”戰略升級。
![]()
10月18日,安徽蕪湖,奇瑞全球創新大會現場。一輛搭載方舟兩棲系統的縱橫G700緩緩駛入長江,成功抵達對岸,完成全球新能源量產越野車的首次橫渡長江挑戰。會場內,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宣布,奇瑞將從“新能源不客氣”、“智能化不客氣”向 “全球化創新體系不客氣” 全面升級。
![]()
2025奇瑞全球創新大會,這場為期四天的科技盛會,不僅展示了奇瑞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等領域的最新成果,更向世界宣告了一家中國汽車企業向全球化高科技生態集團轉型的決心。
從“汽車制造商”到“科技生態集團”的蛻變
在大會現場,奇瑞系統性地展示了其技術創新的廣度與深度。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靈犀智艙、獵鷹智駕、銀河生態——這五大技術領域共同構成了奇瑞面向未來的“超級技術貨架”。
![]()
火星架構作為奇瑞技術創新的基礎平臺,以“多能源+智能化+高帶寬+模塊化架構”為核心,展現了對全球多樣化需求的適應能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飛魚數智底盤,該底盤具備“全球、全溫域、全路況、全駕駛習慣”適配性,涵蓋36項全球適應性與155項全球標準。
更令人驚嘆的是方舟兩棲系統。就在大會召開前幾天,搭載該系統的縱橫G700成功橫渡長江,成為全球首款實現這一壯舉的新能源量產越野車。這一成就依托于IP68級防水技術、970mm涉水深度以及雙動力推進系統等核心技術支撐。
![]()
在鯤鵬動力領域,奇瑞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鯤鵬天擎混動專用發動機實現48%的熱效率,遠超市場主流發動機38%-45%的水平。這一突破來源于雙曲軸三聯動機構、26:1超高膨脹比等創新技術。
48%熱效率發動機與“不起火、不爆炸”的電池系統
奇瑞將48%熱效率發動機的實現歸功于多項顛覆性技術創新。市場主流發動機熱效率一般在38%到45%左右,向上每提升1%都面臨極大系統性困難。
鯤鵬天擎發動機通過26:1超高膨脹比、雙曲三聯動機構、35%EGR率、絕熱涂層技術等黑科技,實現了真正的汽油機48%熱效率,未來有望推動混動汽車進入油耗“1時代”。
![]()
數據顯示,熱效率每提高1%,整車油耗可降低2.5%。這意味著奇瑞的技術突破不僅具有技術領先意義,更能為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在電池技術領域,奇瑞推出了犀牛電池全域技術方案,覆蓋乘用車全應用場景。高功率系列電池放電倍率達80C,功率密度15000W/L;增混系列循環壽命達5000次。
安全性能方面,犀牛電池采用抗拉伸、防撕裂隔膜,擠壓力值達300kN,3倍于國標要求,電芯擠壓變形50%+100%浸水后仍能正常放電,展現出優異的安全性能。
從“聽懂話”到“懂你心”的智能體驗飛躍
奇瑞在智能化領域的布局呈現出雙線并舉的特征。一方面,靈犀智艙配備下一代旗艦座艙芯片,其“小奇同學”智能體實現了從“聽懂話”到“懂你心”的體驗升級。
另一方面,獵鷹智駕通過端到端大模型技術,實現了比人駕反應快42%的安全性能,在擁堵道路變道成功率提升50%,路口通行效率提升67%。奇瑞的智能化戰略不僅限于乘用車領域,更展現了對未來出行生態的全面思考。
![]()
迅龍秒充實現1.2MW充電功率,5分鐘充電即可提供500公里續駛里程。同時,奇瑞在飛行汽車領域也取得突破,其申請的“飛行汽車的固定翼展開折疊機構及飛行汽車”專利,展示了企業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最新探索。
全球研發網絡與“沒有圍墻的研究院”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奇瑞打造的覆蓋全球的創新體系。奇瑞已構建涵蓋8大研發中心的全球協同創新網絡,匯聚30000多名研發人員,攜手28位首席科學家。
![]()
這種“全球共研、全球共享、全球共生”的創新模式,使奇瑞能夠針對全球不同的復雜用車環境,進行覆蓋全球、全域、全場景的開發與驗證。
奇瑞的創新體系由對內對外兩大體系支撐。對內,“瑤光實驗室”聚焦500多項近期重大課題攻關;對外,“開陽實驗室”打造“沒有圍墻的研究院”,聯合100余所頂尖高校開展4000多項星火課題。
開陽實驗室采用“小步立項、滾動牽手、多頭輸出、沿途下蛋”的靈活機制,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路徑。這種開放協同的創新文化,為奇瑞的技術突破提供了不竭動力。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戰略升級
截至2025年9月底,奇瑞集團全球累計用戶已超過1772萬,其中海外用戶超543萬。今年1-9月,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汽車200.78萬輛,其中出口量達93.64萬輛。
這意味著平均每25秒就有一輛“奇瑞造”駛向海外。
![]()
奇瑞的全球化戰略經歷了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再到“走上去”的演進過程。這一過程的核心是深度本地化和價值共享理念。
奇瑞在國際化過程中堅持“三個開發”和“一個貢獻”的原則,即海外當地法規開發、適應性開發、產品競爭力開發及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未來幾年,奇瑞計劃陸續建立26個海外研發中心,以提升本地市場競爭力,滿足當地監管要求,強化本地化開發能力。這種深度本地化戰略使奇瑞能夠真正融入當地市場,成為“所在國最好的企業公民”。
技術長跑者的下一程
盡管成果顯著,奇瑞的轉型之路仍面臨挑戰。在海外市場,奇瑞長期依賴其最大單一市場俄羅斯。2024年,奇瑞以32.5萬輛的出口量領跑中國車企對俄羅斯出口。這種市場集中度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
當奇瑞轉向歐洲、南美等其它全球市場時,將面臨來自上汽集團、比亞迪等多家國內同行的激烈競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外銷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中國車企在海外市場迎來全面競爭。
面對這些挑戰,奇瑞正積極調整全球化布局。根據其招股書,奇瑞計劃在2025年縮減俄羅斯的營運規模,并逐漸減少在俄羅斯的現有品牌及分銷渠道。
![]()
同時,奇瑞正在機器人、飛行汽車等新興領域進行前瞻布局。2025年1月,奇瑞成立了安徽墨甲智創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開展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僅用不到3個月時間,首款人形機器人“墨茵”就正式亮相。
同年4月,奇瑞完成首批墨甲人形機器人220臺的全球交付,成為全球首個批量交付自研人形機器人的車企。
結語:
奇瑞的第三次“不客氣”,絕非單點技術的突圍,而是中國汽車產業競爭范式的一次升維——從追逐“性價比”的生存賽,轉向定義“價值錨”的生態賽。其差異在于:
1、從“技術應用”到“體系輸出”:奇瑞的“瑤光實驗室”與“開陽實驗室”構建了24小時不間斷的全球研發網絡,將技術創新從“單點突破”升級為“貨架式供給”,為中國車企提供了對抗內卷的體系化模板。
2、從“出海貿易”到“屬地共生”:通過“In somewhere, For somewhere, Be somewhere”戰略,奇瑞將本地化從市場適配升維為文明融合(如針對德國不限速公路的深度開發),為中國品牌規避貿易摩擦、扎根高端市場樹立新范式。
3、從“單打獨斗”到“全球統一戰線”:奇瑞聯合華為、地平線等伙伴打造“沒有圍墻的研究院”,其“開放協同”模式正催化中國汽車從產業鏈整合者躍升為創新生態主導者。
![]()
中國汽車的未來不在價格戰的“紅海”,而在以技術普惠重塑全球格局的“藍海”。其“膽子小”的謹慎上車與“敢吹牛”的戰略魄力,恰恰折射出中國制造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以用戶安全為底線,以全球視野為格局,方能從“卷成本”的泥潭中躍入“定義標準”的星辰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